分析:中国钾肥需求日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39:06
2010年08月25日 14:31 PM
分析:中国钾肥需求日增 英国《金融时报》 莱斯利•胡克 北京报道       随着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中国,寻找可能会对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提出收购竞标的中国企业时,中国的化肥需求也日益凸显。
    中国国有化工集团中化(Sinochem)已表示,正“密切关注”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对加拿大钾肥公司39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的进展。中化通过子公司中化化肥( Sinofert)管理中国的钾肥进口。    中国对钾肥的兴趣背后,是它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目标。这一目标被视为对国家安全极为重要,而中国高度依赖钾肥这种矿产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极度缺乏钾肥。随着城市扩大缩减了可耕地面积,政府希望扩大农作物产量,中国越来越依赖这种化肥。总部位于美国的农业咨询公司Informa Economics表示,中国正利用约占全球7%的可耕地养活约占全球20%的人口。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最近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可能会对其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和长期战略需要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为政府提供咨询的智库。    去年,中国约一半的钾肥来自进口,很大一部分来自加拿大和俄罗斯。中国国内钾肥产量为每年300万吨至400万吨,而去年的钾肥需求为790万吨。China Fertilizer Market Week的王玲(Wang Ling, 音译)表示,由于经济危机,农民减少了钾肥使用量,而危机前的需求曾达到每年1100万吨。    里昂证券(CLSA)研究中国农业的驻香港分析师乔恩•加里根(Jon Galligan)表示,与钾肥短缺形成对比的是,另外两种主要化肥“氮肥和磷肥的国内供应充足”。    “政府提出的一个目标是,农产品实现自给自足,推而广之,这也意味着化肥也要实现自给自足。”    行业杂志《中国化工报导》(China Chemical Reporter)的数据显示,中国钾肥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中国一直在大力扩大国内钾肥生产,2005年至2009年,钾肥产出翻了一番。    然而,中国的国内储量无法满足中国对钾肥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中国正致力于在老挝开发钾肥。而另据报道,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企业也正曾考虑过在白俄罗斯投资钾肥。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驻纽约化肥分析师文森特•安德鲁斯(Vincent Andrews)表示,对于中国等粮食进口国而言,化肥的吸引力在于长期供应安全。他表示:“各国都将成为永久的买家,为什么现在不去大量购买,确保供应?”    中国今年的农作物收成平平,玉米进口量增加,这意味着如果中国要保持其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化肥将变得十分重要。中国的化肥企业已表示,它们将加倍努力,在秋季的收获季节临近之际,确保化肥供应。    在最近一次与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PotashCorp首席执行官比尔•多伊尔(Bill Doyle)承认,中国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他表示:“过去20年,(中国)钾肥消费平均每年增长近10%。”    “未来几年,中国饥渴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前景,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经营环境。”    译者/梁艳裳
2010年08月25日 14:31 PM Lex专栏:钾肥的吸引力 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在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对加拿大钾肥(PotashCorp)发起收购前,后者的股价与钾肥价格的走势几乎是步调一致的。2008年,钾肥价格上涨了3倍,达到每吨逾800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期,加拿大钾肥的股价也上涨了3倍,至每股241美元的高点。之后,二者价格双双下跌,钾肥价格降至每吨约400美元,而加拿大钾肥股价则降至提出收购前的110美元。若不是钾肥行业减产40%,二者的降幅还可能更大。    钾肥价格的大幅反弹有一点出人意料。能让庄稼长得又高又壮的钾肥,自身的价格却长期以来一直萎靡不振:1977年至2007年间,经通胀调整的钾肥价格下降了35%。在此期间,产量一直以每年1%的速度缓慢增长。    这让钾肥听起来不太像一个热门的投资选择。但无论是英澳矿业集团必和必拓,还是加拿大钾肥,都认为投资者忽略了一点:新兴市场的增长能够产生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必和必拓提出收购前,加拿大钾肥股价所体现出的未来收益。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要想保持即便是目前的盈利水平,各矿商都必须表现出自制力。根据瑞银(UBS)的数据,过去5年,总产能平均以3%的年率增长,预计在未来5年,增速将达到5%。尽管加拿大钾肥对潜在需求的描绘颇为诱人,但它仍希望将供应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该公司反对必和必拓收购的理由之一就是,后者开足马力生产的计划将导致灾难。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业内人士希望,该收购可以预防必和必拓开发其在加拿大的钾肥资源时速度过快。    钾肥价格虽然在降,但仍然远高于目前的生产成本。2010年上半年,加拿大钾肥公布了56%的营业利润。接下来的利润率会低一些,公司还会面临一项大型投资项目的固有风险。目前的收益还可能吸引到一个中国买家。可是话说回来,中国的农民也许更希望看到钾肥的利润再低一些。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陈云飞 张平:中国粮食缺口未来十年将扩大 需求超万亿斤
(2010-08-27)   中国粮食在未来十年缺口扩大,将会加大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难度。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张平表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五大问题。   粮食产需缺口扩大,预测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同时,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而国际市场粮食供求总体也偏紧。此外,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水土资源约束增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和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张平表示,将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通过采取价格支持、增加补贴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   张平还透露,发改委和粮食局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粮食法起草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将按期拿出法律草案。   来源:新京报  中国步入高价钾肥时代 海外布局克服“缺钾”症    那个年代,“进口”便是优质和稀缺的代名词。年少的张志不解的是:为何家里唯一的“进口货”,竟是“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肥料?
  后来他才知道,那种印着“某某国”产的肥料叫做钾肥。而且,在中国这个缺钾的农业大国,亿万农民曾一度长时间别无选择地依赖着这种“进口货”。
  他不曾了解到的是,这些“进口货”,每年由中化、中农等少数几家企业负责向外谈判,向内分销。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长期的进口依赖。中国的“钾肥”地图,描绘得曲曲折折。
  绕不开的中化
  张志父亲所使用的钾肥,经由中化集团进口。1993年4月,中化就获得化肥进口代理经营权,独家代理进口加拿大钾肥产品。
  据记者了解,Potash Corp一直以来通过加拿大钾肥销售联盟——Canpotex向中国出口钾肥,而Canpotex则是通过与中化集团签订销售合同来完成向中国的出口。
  因此,必和必拓收购Potash消息一出,中化集团便获得了最多的关注和联想。
  这家成立近60年的央企,主业分布在农业、能源、化工、地产、金融领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种子)一体化经营企业、第四大国家石油公司、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并在高端商业地产和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有涉足。
  其在境内外设有200多家经营机构,控股“中化国际(600500,股吧)”、“中化化肥”和“方兴地产”三家上市企业。20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2010年名列第203位。
   在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方面,中化也走在前面,对象正是Potash。
  8月24日,中化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化肥业务上市时,Potash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后来又增持了一部分。”
   他认为,此次外界关于中化会否出手的呼声和猜测,可能就是与两者之间的长期合作有关。
  2005年6月,Potash与中化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化香港(“中化化肥”的前身)达成战略投资协议,以9700万美元收购后者9.99%的股份;
  2006年初,Potash再度增加1.26亿美元收购10.01%的股权,增持中化化肥至20%。拥有董事会内推荐第二名董事的权利;
  2008年,其再度增持2%,至现有持股比例为22%。中化化肥目前最大的股东则是中化集团,持股53%。
  李强向本报记者表示:“Potash显然看好我们的经营。而且在化肥业务领域,我们的合作也有30多年的历史,时间很长,了解很多。”
  高价钾肥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钾肥实物量达1000多万吨,是全球最大的钾肥消费国之一,但钾盐资源探明储量只占全球的1.6%。一些地区作物个头小、产量低,“缺钾”乃是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钾肥资源供应,集中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等几国,中国的进口依存度一度超过70%,价格长期被动,受制于人,却必须艰难求解。
  2005年底,中外钾肥谈判正式开篇。跌宕程度,并不亚于铁矿石。
  在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统一组织下,中国主要化肥企业建立了钾肥进口谈判机制,包括国营和非国营的10多家企业,主要代表为中农、中化和中石油。
  2008年,中海油顶替了中石油的谈判席位。这一年,谈判结果难如人意。
  根据当年达成的进口合同,氯化钾离岸价高达565美元/吨,较上一年上升了400美元,涨幅高达约240%。涨幅之大,远远超过中国另一同样依赖进口的大宗商品铁矿石——后者价格谈判的最高涨幅也不到100%。
  中国市场,由此步入“高价钾肥”时代。
  张志告诉记者,父亲会把碳胺、钾肥、尿素等各取一定的量掺混成一种“复合肥”。而量取钾肥时父亲锱铢必较,每一斤一两都不会浪费。
  “因为这是最贵的肥料,而且一年比一年贵。”他说。
  2009年4月,国外主要供应商之一BPC(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向中方报价,在565美元/吨的价格基础上,2010年再涨50美元。中方不予接受,双方陷入了僵持。
    数周之内,BPC先坐不出,随即将每吨到岸价下调到430美元、400美元。双方获得一致——如果考虑到50美元/吨的运费,其离岸价已降至350美元,为近年来新低。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08年钾肥进口量已经同比下降44.19%的基础上,2009年,我国钾肥进口量再次下降了60%。
  “在新价格下,中国2010年全年钾肥进口量有望达到400万吨左右的水平,国内需求量可能回升到700万吨。”中金公司的分析师指出。
  国内产能的增加、较大的钾肥库存以及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将是中国与国外供应商进行钾肥谈判的筹码。
  克服“缺钾”症
  不过,在这“钾肥”棋局中,中方还在考虑更多的“后招”。
  今年6月30日,白俄罗斯ZF第一副总理弗拉基米尔·谢马什科表示,BPC将出售一部分股权,而中国企业最有可能成为股东。除中国公司外,白方没有与任何国家就出售白钾肥公司股权一事进行谈判。
  他透露,白方希望通过出售该公司股权来获得60亿-70亿美元的资金。
  就产业布局而言,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副秘书长亓昭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会对国际上的并购保持关注,但是从自身角度而言,还是要依照国家政策对自产、进口、境外1:1:1进行布局。积极开发新的钾矿资源,保持一定进口,同时又海外开矿。”
  目前,我国国内钾肥产量比较稳定,2009年为312.7万吨,国内自给率已经达到51.3%。
  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向记者介绍:“从生产来说,中国主要有两家企业。一是盐湖集团(000578,股吧),占据国内80%-90%的生产量,青海国资委、中化分别为第一、第二大股东。另一个是国投为第一大股东的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也开始占据一定份额。”
  据了解,2009年,新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项目建成投产,让我国钾肥总产能增至450余万吨。
  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钾肥项目还有中信国安(000839,股吧)、四川宏峰、亚泰集团(600881,股吧)、滨地钾肥等数家公司,累计钾肥年产能800万吨。
  此外,我国目前在老挝投资的4家中国企业中,3家分别为5万吨/年、10万吨/年、12万吨/年的试验工程已开工建设,最终将在10年内,形成600万吨/年的海外权益矿产能。
  “这样的海外布局,相对其他矿产来说,已经走得很快了。”亓昭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