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是穿着文化迷彩服的一代-摩罗的空间-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53:31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诸多节目中,钱文忠先生的节目我看得最多。看他讲《玄奘西游记》是因为自己赶巧读过《大唐西域记》,对玄奘和佛教都还有点兴趣,看他讲《三字经》是因为那阵子正在陪孩子背《三字经》。他本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对我辈这些“传统文化盲”来说,看看还是有教益的。

   《百家讲坛》中涉及古代史和传统文化的节目,不在于有多少学问、有多少新发现,他们共同的贡献是“正在”讲着传统文化,能引起公众对于传统文化及相关典籍、相关命题的关注。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够存在,之所以有人收看,得益于最近二十年国人渐渐滋长起重新打量老祖宗文化的热情。这些节目的传扬和持续,也一定程度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热的微弱升温。这是值得肯定的正面价值。

    刘仰先生的博文《看不懂的钱文忠》,对新出版的《钱文忠语录》(新星出版社出版)中的几条矛盾言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比如,钱文忠一会儿提倡读经,一会儿又说,中国有影响的一代知识分子都是反对读经的。对于这种立场的不一致,刘仰提出了温和的诘问。

    我佩服刘仰的眼光和认真劲,也颇能理解钱文忠的矛盾之处。

    这些矛盾不光钱文忠有,我也有,甚至可能是咱们一代人共有的。我们自从上学以来,就一直被告知,传统文化是坏的,老师经常安排我们写作文批判孔老二搞复辟。后来我学的专业是中国现代文学,更是天天跟着鲁迅、胡适、陈独秀批封建礼教如何吃人。批了大半辈子,人到中年以后,才听说咱们老祖宗的文化也未必像五四一代所说一无是处,还是应该重新打量一番的。咱们这些“传统文化盲”,按照别人的提示重新打量传统文化,觉得果然满目珠光宝气,风光无限,真想一头扎进去。

    可是,咱们的童子功是专门跟传统文化过不去的,今天虽然主观上愿意尊重传统文化,但是真正融汇、领悟终究不易,最后也许只能在皮肤上涂一点传统文化的颜色,直把自己涂成迷彩服——不东不西、不土不洋、不黄不绿。说得简单一点,没有本色,因为无根无本。

    所以,在某种语境中,我们会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十足的敬意,可是刚一转身,又可能不经意间显示出某种不恭。我们骨子里缺乏对母文化的虔诚和信任,这种病毒从清末一直流布至今,百余年来几代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早上温习《论语》,晚上一不小心就将《论语》的故乡骂作“酱缸”,患有这种文化迷彩服病症的文化人,恐怕满街都是。

    钱文忠上大学学的是中亚古代文化,跟中国传统文化亲缘关系密切许多,这一点比大多数都更为幸运。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亚、南亚的古代文化,毕竟有半辈子的学习、修养、沉潜,他所受到的熏染和陶冶,是我辈所不能比的。所以,刘仰对钱文忠的批评,若是拿来批评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可能会更加适合一些。

    我们这代人,需要经过怎样的补课和改造,才能克服那种文化迷彩服病症,真正理解和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要经过怎样的接续和改造,才能成为指导我们民族复兴的法宝?

    这样的命题,恐怕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我发现,比我们年轻二十岁的那一代人,正在产生文化底蕴甚为深厚、对东西文化都有深刻领会的俊秀,他们有可能成为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融会贯通的一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开端,恐怕只能起自那一代人而不是我们这一代人。

    另一方面,下一代人所遭遇的文化环境,也许比我们这一代人的遭遇更加严峻。他们将会因为严重的文化撕裂而承受痛苦。在当下语境中,这种文化迷彩服病症主要从一些文化名人身上表现出来,实际上这种病毒已经牢牢盘踞在文化界和思想界的神经元上,只是不为公众所注意。在下一代主导的时代,文化界和思想界神经元上的这些病毒将会爆发,文化人群体将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分裂。就像俄罗斯社会长期存在西化派与斯拉夫主义派的撕扯一样,中国文化界也将可能出现类似的分裂与冲突。它给民族文化和社会造成的伤害与折腾,将是长远的、严重的,民族复兴之路将有可能因此而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