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和平崛起钥匙在经济之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9:13:01
         中国官方与民众上周以平静的心情,迎接本国成为“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的新地位。
  尽管各界早有思想准备,但消息依然成为西方大报的要闻,有人将它解释为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里程碑;也有报道指出,这象征了国际政治与经济实力的转移,因为过去从没有发展中国家占据如此有影响力的位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凸显的是其继续成长的巨大潜力。
  与西方舆论的热议相反,中国官方对于被封为世界第二的抬举是拒之不及。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密集表态,强调中国在人均GDP方面仍是世界较穷国家之一,按人均计算,中国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在社会上,有民众则是从个人的角度质疑:“国力不断上扬,但我得到了什么?”他们看到,过去10来年是中国国际地位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国内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环境受破坏最明显的时期。
  中外反应的差别,全在预料之中。对于主导了世界秩序一个多世纪的西方国家来说,中国成为有条件与西方抗衡的力量,相关信号越来越清晰,大家仿佛听到时钟倒数的滴答声响。而在中国这方面,它的姿态表明,它还不想充当世界领袖,它的更多精力需要用在国内事务上,所以主导策略还是尽可能地回避大国责任与压力。
  但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中国块头的增大,原本给中国赢来很大战略实惠的“韬光养晦”的政策将面临更直接的挑战。在国际上,中国作为美国头号潜在对手的态势明确;而在中国内部,近年随经济增长而涌现的民族主义氛围,包括军方的强硬姿态,都会对当局的战略选择构成压力,提高中国与外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国内一直有评论认为,中国需要寻找“韬光养晦”的替代政策,或者对“韬光养晦”进行修正。难点是在于,怎么去寻找一个能为国际社会顺利接受的发展战略。答案或许是在经济或武力之外。
  中国正来到这样一个点上:继续埋头经济建设以谋求发展,靠经济提升国际地位已难以持续。在国内是如此,在国际上亦然。在国内,国民抱怨的是,有GDP增长但没有公平;在国际上,质疑者的批评是有经济总量但没有一套能够感召他人的理念与价值体系,又不愿意承担维护现有秩序的国际义务。
  在西方对世界保持主导地位的过去一两百年里,其精神文明与制度建设,也达到很高水平。台湾学者龙应台不久前在北大演讲时提出,希望中国的崛起是文明的崛起。她可能是从偏重于人文情怀的角度发言,但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说,文明上的先进,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新定位凸显的是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国内精神文明与制度建设水平的落差,突出了建设后二者的迫切性。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刘亚洲最近预言,10年之内中国必将出现伟大的政治变局,发生由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我不知道他的预言会否成真,但相关议题,看来也正在体制内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