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与泡沫并存/牛熊标准变化/精选结构性牛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3:04:45

机会与泡沫并存/牛熊标准变化/精选结构性牛股

(2010-08-25 02:57:11 标签:

证券

理财

上证综指

泡沫

库尔茨

中国

财经

分类:神似学习怀疑一切 中国投资机会与泡沫并存  Donald Luskin 本文译自SmartMoney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机会吗?抑或只是一个泡沫?

可能二者兼具,因为这两者总是相伴而行。10年前,互联网代表着世界上最好的机会,但也是最危险的机会。

目前无可否认的是中国非常引人瞩目。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而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他们正迅速地被带到科技和贸易的现代化世界中。如果经济增长来自人类潜力的释放,那么中国可能是迄今最伟大的增长故事了。

增长意味着变化,变化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又意味着投资时很难理性行事。面对这样的困难,人们很难抵住诱惑,任由增长主题全方位地压倒谨慎。不论价格多高,为什么不把每一分钱都投到中国呢?上周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你有耐心,怎么会有损失呢?

当然,在中国问题上,投资主题不仅是股市是否价值合理的问题。问题不在于此,当我的机构客户担心中国出现泡沫的时候,他们谈论的是中国自身:国家和经济,而不是股市。

我的客户担忧的是尽管中国迅速迈向现代化,但基本上仍是极权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经济是由控制国有银行和工业的一批政治精英指挥的,一些人可能人会说是操纵的。他们可以决定利率、汇率及资本管制。的确,中国可以说挥手之间就能指挥在去年仍是一片荒地的地方建起全新的城市。

这不是夸张,如果多花点时间在网上看看,你肯定会看到内蒙古“空城”的照片。这是按命令建设的一座巨大、全新的现代化城市,但从未有人住过。你可以称之为鬼城,它从未焕发活力。这里的大楼无人居住,路上也了无人迹。整个城市就这么坐落在那里。

所以持怀疑态度的人问到:中国所有经济快速增长只是一种错觉吗?在内蒙古修建那座空城动用了上百万工人、耗费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材料。但这一切都是徒劳浪费,所以或许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

我猜想你可能会说去年美国的“刺激”支出也有同样的情形。我们甚至还没有太多增长来显示给别人看呢。

还有另一种解释。我认识的一位中国专家告诉我,只须将内蒙古的空城归结为共产党对于经济的控制效率严重低下。他说,某个官僚机构内的某高官决定要建一座新的省城,所以就建了,但后来这位高官又由于一些原因改变了主意。

所以这意味着,当你投资中国的时候,你不得不考虑折衷。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只要有来自农村的农民在工厂找到工作,就推动增长,而中国有许多农民。但另一方面,中国是极权主义国家,手握重权的人可能酿成大错。

你得自问中国为什么在管控经济方面比前苏联做得好,答案让人愉快,因为中国正在逐步自由化、越来越多地放宽对企业和个人的控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人们变得富裕,而苏联从未这样做。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其中还不乏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的事情。

另外,效率低下和自由化的相互影响还会产生奇怪、危险的效应。想想中国的地产市场吧,你总是听说中国地产市场的泡沫比美国几年前的次贷危机泡沫还大。这个泡沫一旦破裂,其影响将波及整个中国──至少话是这么说。

我的一位朋友库尔茨(Michael Kurtz)目前担任全球证券企业麦格理(Macquarie)驻华策略师。他认为中国地产市场既可以说是泡沫,也可以说不是泡沫。

库尔茨特别提到关于中国据称有6,500万套空置住宅的传言,另外再加上房价的持续牛市,从表面上看投资严重过度,是一个即将破裂的泡沫。

但库尔茨认为这可能是合理的泡沫,他认为有理由解释为什么长时间内泡沫可能不会破裂。中国的个人所得税非常低,政府通过将利率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以及禁止民众对海外投资而获得收入。较低的利率是国营企业的一种补贴,这些国营企业以较低的利率贷款,继而交纳大笔的税金。

所以理性的中国公民购买房产,既用于自住,也作为一种投资。由于没有物业税,即使他购买的房屋无人居住,或没有租金收益,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干嘛不买房呢?

最糟糕的情况是等上几年,直到另一波为数上亿的农民进城打工──然后突然一下子就有许多房客来租房子,从而为你带来收入。与此同时,这些钱除了买房你还能拿来做什么呢?

看见了吧?所以这是理性的泡沫。除非中国突然改变导致泡沫在一开始具备理性的所有政策法规,否则没有理由认为泡沫应该破裂。中国会这样做吗?中国会突然向居民征收巨额所得税吗?库尔茨表示怀疑,如果真这么做,这些民众可能真会要求在政府里拥有发言权,而中国还没有为如此程度的自由化做好准备。

对于库尔茨来说最糟糕的问题是,这种理性泡沫最终成了阻碍政治成熟的障碍。即使中国希望从根本上自由化,它会出台措施、让数千万民众最重要的财富储备突然缩水,从而担上出现由楼市引导的经济衰退这种风险吗?

实际情况就像我说的那样。中国既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资机会,也是一个泡沫,两者都是。 
周贵银:牛熊判断标准正在变化时间:2010年08月21日中财网
  如果把成飞集成(002190)看作是2319点上涨以来的标志,这波行情显然没有结束。对这波行情的定性至今分歧依然很大,"反弹"论的基调绝对会占上风。
  很多大牌基金经理认为,这波行情缺乏根本的驱动因素,上涨空间不大,但是下跌空间也不大,也就是一种平衡市。其实,自从股份全流通之后,市场规模变大,局部行情将会成为主流。如果看着上证指数说大盘,笔者估计很长时间都是震荡市,没有真正的大牛市或者大熊市。如果经济不好,政策会很积极;如果经济变好,政策就会退出,最终结果还是平衡。
  但是如果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就很难形成牛市格局。大小非减持和股份全流通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扩容,再加上增发、新股发行等融资压力,股市重心下移是大势所趋。除非我们有足够多的货币与之对冲。而现在大的环境是宏观调控或者经济转型,泛滥型的货币政策根本不可能出现。所以,这种弱势平衡很可能成为主流。如此一来,市场不就变成熊市?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
  我们来看几只股票,成飞集成、金山开发(600679)、华润锦华(000810)、九鼎新材(002201)、鼎盛天工(600335)等。这些股票是熊市表现吗?显然不是。但为什么他们有如此魄力敢与大势相抗衡?因为他们真正理解了市场的本质,当前市场一时半会不会有明显的牛熊之分。
  比如现在是2642点,两年之后指数变成2000点,这算是熊市吗?从趋势上看,像是一个重心下移的熊市,但是两年的时间指数最终下降600点,这中间的波动又有谁能判断清楚是先高后低,还是先低后高?1900家公司,哪怕每次上涨或者反弹都有30%的公司表现良好,这已经足够制造相当的赚钱效应,也足以证明我们的市场是一个活跃而又充满生机的市场。
  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市场已经不是先前的市场。牛熊判断标准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我们的大盘也不能简单地用涨跌来解释。比如,上证指数从3478点下跌至今,明显是一个熊市特征,但是谁能说期间的中小板是熊市。金融股的权重之大,周期性股票的数量之多,已经完全绑架了我们的股市。但是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周期性股票能代表整个股市吗?能代表整个中国经济吗?
  尽管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但是A股规模已经从原来的不足1000家即将跃升至2000家,股票的流通市值也从原来的不足5万亿元变成20万亿元。板块轮动、局部牛市或者局部超级大牛市将共存于我们的市场。所以,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A股,否则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李志林:系统性机会,还是结构性机会(选股六原则)2010-08-22学习园地 

    当上周大多数人认为至2681点双头形成、反弹结束时,本周第二波以凌厉的攻势,周四曾以收盘形式将“双头”踩在了脚下;当相当多的人坚信2319点不是底时,大盘却在不经意间冲破了2700点。
    市场的多空分歧为何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太在乎大盘的系统性机会,而忽视了结构性机会。
    1.经济调结构的股市没有系统性机会。从表象上看,从去年底的3277点——7月2日的2319点,半年中上证综指跌幅高达29.23%。即便至8月20日2642点,跌幅仍达19.38%。这显然是在经济增长高达10%以上的股市丧失系统性机会的明证。从深层次看,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冲击的结果。经过20年的发展,国民经济领域的代表性行业和龙头企业基本上进入了股市。但是,股市中的权重股主要由石化、房地产、钢铁、资源,以及重工业制造企业构成,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能耗大、污染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其中不少行业分布处于中下游水平,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在今年政府“调结构、抑过剩、防过热、转方式”的政策取向下,这些权重股结构性调整压力加大,高成长性不复存在,内生性拉动引擎缺乏,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致使这些“大蓝筹”历来充当的股市“定海神针”,现已重任难当。而原先被认为成长性不错的银行板块,由于上市时股份过大,一步到位,在解决了上市前的巨额坏账后,又面临补充资本金不足、提取巨额贷款中的坏账拔备、部分承担地方融资平台坏账的计提等诸多问题,只能靠没完没了的巨额再融资,因而其成长性不被市场认同,遭到投资者的冷弃,估值必然下滑。再加上今年底股市全流通比例将达90%以上,市场缺乏承接权重股的资金。由此,权重股和上证综指只存在超跌后阶段性估值修复的机会,或搭台工具和间歇性冲关的工具,而无系统性上涨的机会。周四的一味拉升石化双雄为首的权重股,遭到市场的反感和抵制,周五大盘便还以暴跌的颜色。
    2.经济转方式决定了股市只有结构性机会。上世纪后期,美国之所以能够率先走出石油危机后的滞涨局面,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崛起是重要原因,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更是功不可没。今年以来,中国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国策,并在股市中大力推进中小板、创业板的建设,迄今已拥有461家中小板股票和106家创业板股票。其中,70%以上是有活力、有潜力、符合现代企业发展潮流的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股。在今年股指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属于七大新兴产业的,或购并重组板块的中小盘股,大多数股价上涨了50%以上;在有可比性的1480只股票中,占比三分之一的604只股创出6124点新高,其中200只比6124点股价翻番;在有可比性的1572只股票中,有占比55%的880只股创出3478点新高,其中,263只涨幅超50%,69只股价翻番。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局部牛市、结构性牛市状态。未来10—20年是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决战时刻,高科技股的价值将在股市得到充分体现,人们必须尽快适应国家战略的转变,及时把握十大新兴产业股的机遇,寻求更多的盈利空间。今后,若不买高科技股,就无法成为股市赢家。
    3.以上证指数研判股市是刻舟求剑、纸上谈兵。近期很多坚信2319点必破者,基本上是踏空了2319—2701点将近400点行情的人;上周坚信2500必破者,基本上是少量抄到2319点底后在2500点就获微利离场、踏空第二波的人。他们之所以一再踏空,误判、错漏了股市大行情,是因为仅拘泥于用上证综指研判中国股市。诚然,就上证综指而言,从2319点至今,仅涨16%左右行情并不大。到了2650上方,多空双方的对阵似乎势均力敌。但这是就大盘股的阵地战而言。但是,从运动战、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角度看,多方早就深入到空方腹地,在大批中小盘股中,一骑绝尘,攻城拔塞,战果累累。自7月2日以来,反映了沪深80%以上个股涨幅的中小板综指涨32.03%,深综指和深成指涨29.2%,创业板涨24.5%,均大大跑赢了大盘。在这四个指数中,既没有“双头”之虞,也不存在半年线压力,早已突破了半年线乃至年线。可见,在结构性行情中,多方采用了电视剧《亮剑》中的超限战打法:当游击队没有远程大炮可摧毁敌方强大的炮兵阵地的情况下,用挖坑道的方法,将人员推进到敌方前沿阵地,然后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致使敌方炮兵阵地覆没。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主力机构正是用超限战,在中小盘高科技股中全面开花的。若一味对上证综指刻舟求剑,迷恋于划线、数浪,而不去研究其它指数的一浪高于一浪的走势和波澜壮阔的个股行情,就只能作茧自缚、望“股”兴叹,白白丧失结构性牛市的大机会。
    4.反弹第二波比第一波更复杂。以往每一轮大行情,做第二波的人通常比第一波抄底的人盈利更多。因为做第一波的人,一路抄底一路套,虽然抄到最低点,但持仓成本并不低,底部筹码甚少,稍有反弹,解套或有微利,就急于减磅,早早出局,并往往因为等调整低点而错过第二波。而在第一波踏空者,在避开了风险后,乘第一波调整时,选准个股,重仓出击,连续、强力拉升,迅速赚回相当于前面涨几百点指数的利润。如果说第一波有七连阳,都是小阳的话,那么第二波则以中大阳线居多(如上周五、本周一、本周四),并辅之以中大阴线,更让人心跳;如果说第一波是普涨的话,那么第二波则是围绕新兴产业和购并重组两大主线凶猛控升热点个股。如果说第一波基金踏空的话,那么第二波基金则在2600点增仓后迅速成为主力。如果说第一波权重股只敢微涨的话,那么第二波中主力则敢于大幅拉升权重股冲关。如果说第一波期指中空头连续做空得手的话,那么,第二波时8月期指多头则压倒性翻盘。如果说第一波中市场做多意见比较一致的话,那么第二波中多空意见严重分歧,搏杀异常激烈。
    5.养一部分“金龟”藏起来。既然未来只有结构性机会,那就只能寻找结构性牛股。综观这一年多年来股市大赢家的奥秘,我提出六个选结构性牛股的原则:

 

1.流通盘2000—6000万的次新股。2.属七大新兴产业。3.估值40倍左右,不超过50倍。 4.前十大股东大多数是基金,最好有一两家社保。5.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整体调整时逐步介入。6.分散资金,买入5——10只股,用优选法和概率论取胜。只要有好的心态,能不计较指数和股价涨跌。那么,捂到明年春节,通过大比例送转股,将会有50%以上的获利,获取超过巴菲特年均22%的收益,比巴菲特还巴菲特。


 如何在中国做价值…(2006-09-16 00:38我的更多文章:
  • (2010-07-24 09:50:11)
  • (2010-07-30 08:19:25)
  • (2010-08-03 14:44:26)
  • (2010-08-08 17:52:06)
  • (2010-08-12 10:51:53)
  • (2010-08-17 15:49:12)
  • (2010-08-21 09:08:44)
  • (2010-08-22 14:17:16)
  • (2010-08-22 18:59:42)
  • (2010-08-22 21: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