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采取怎样的“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6:20:54

 

  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一时间网上争论四起。争论的焦点在于什么是“适当的方式”,有人担心是不是这一规定暗示教师可以重操对学生进行已明令禁止的“体罚”与“变相体罚”,有人质疑通过法规授予班主任“适当的方式”这一“尚方宝剑”的可操作性,有人哀叹伴随家长和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适当方式”尺度难以界定。那么,究竟什么是“适当的方式”呢?笔者认为,“适当的方式”决不是体罚、心罚等不良惩罚方式,而是一种在法规许可范围内的正常教育行为,是对学校“赏识教育”的有力辅助和必要补充。以下介绍几种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适当方式。

 

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批评教育方式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可是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艰苦地努力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和辛劳,男孩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里根的父亲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己犯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并承担相应责任,是正确的批评教育方式。

  批评教育的关键词:自然、后果、承担。

  我班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女生,但却老改不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一次学校排练节目,她又忘了穿戴学校所要求的统一服装。当时她找到我要打电话给她妈妈,让妈妈把衣服送过来,我想这正是教育她的好机会,便说:“你自己犯的错误,不应该惩罚你的妈妈。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她只好要求把节目顺序调一下,然后顶着烈日骑车回家去取衣服。让她多跑了这一次,后来却帮她少跑了无数次。因为记住了这个教训,她很少再丢三落四了。

 

动之以心的感化方式

 

  《读者》上曾刊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证明自己的成长与独立,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竟自作主张要把家里十几只下蛋的母鸡卖给鸡贩子。他哪里知道,他所要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父亲来了,知道这一切时没有暴跳如雷,甚至连阻止也没有,而是说:“就按你们先前说好的价格卖吧。你已经长大了,就要对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下的每一件事负责!”这句话使儿子陡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变成了一个说话掷地有声,对自己所言所行负责的汉子”。可以说,这位父亲的做法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批评教育方式——动之以心的爱的感化方式。

  爱是教育的核心,动之以心的爱的感化方式,其关键词:真爱、忍耐、感动。

  在我当班主任的初三年级班上曾转来三名外地学生,他们刚来学校,就说学校住宿条件差,吵嚷着要自己去外面租房手住,我发现在这件事中史某是主谋,其他同学都围着他转,他带着一帮学生在学校目无校纪,横冲直闯,对学校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我将一切看在眼里,一周后,把他们找来谈话。一进办公室他们就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下,满不在乎地瞪眼直盯着老师。我觉得该是“修理”他们的时候了,于是不愠不火地说:“哪儿都要讲个规矩,在教室里是老师站着学生坐着,而在办公室里应该是老师坐着学生站着。”说完他们全都一愣,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接着,我让其他几个学生走,单留下了史某。我说:“我看你很聪明,我喜欢与聪明人打交道,今天就破例,你不用站着,请坐下我们好好聊聊。”就这一句话,点到了他的软肋,打动了他。他从话中感到了老师的威严中含着对他的赏识与关爱。于是,他很坦诚地将自己过去的种种“劣迹”一一跟老师交底,还坦言想出去住是为了不受学校约束,条件差只是借口,并且保证不出去住,以前的种种“劣迹”绝不会再出现。从此以后,史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遵规守纪,学习劲头也足,还经常帮老师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技巧,讲艺术,尤其要有教育的机智,要善于发现影响学生心理的微妙因素,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集中智慧和精力,打有把握之仗,打“歼灭战”,不能把教育变成旷日持久的无效劳动。

 

不咸不淡的“冷处理”方式

 

  有一些问题学生,因犯错不断,面对老师的批评麻木不仁,对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这类学生犯了错误,与其喋喋不休地跟他磨嘴皮子,不如不理他,晾他一阵,效果或许更好。

  不咸不淡的“冷处理”方式的关键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我带的班曾有过这样一个学生,给人的初步印象是:懒惰且不爱学习,调皮还经常惹事生非。刚开学不久的一次作业就特别糟糕。我批阅之后要他重做,他置之不理,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骄横异常:“不做,怎么样?”那样子真让人生气,我强压住了心火,严肃地对他说:“好,你敢对老师说真话,我很佩服你的勇气。至于今天的作业,你看着办吧!”与其和他发生他所预期的唇枪舌剑,不如让他自己先做做思想斗争。没想到,中午他拿着重新做了一遍的作业来找我了,我微笑着对他说:“想通了?我现在更欣赏你的这种个性了!”他腼腆地笑了。一天中午,班长急匆匆跑来告诉我,该生又在教室里欺负一个女同学,无缘无故掀翻了她的课桌,将人家的书本、文具撒了一地。我去了,许多围观的同学都愤愤不平,要他给别人收拾好并道歉。可他还在耍赖顶嘴,对我也视而不见。我极力克制着内心的冲动,和同学们一起俯身搬起课桌,理好书奉文具。同学们都默默地看着我,等着我作出处理,我却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可我前脚刚进办公室,他后脚也跟着来了,低着头站在我办公桌旁。我严肃地说:“你能够自己主动到办公室来,说明你心中有老师。这样的行动本身也已经证明你知错了,你是在悔过。我很欣赏你这种敢作敢当的气魄。你可以走了!”他有些惊愕地望着我,站着不动。我又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认错了,今后也一定不会再错了,我还有必要批评你吗?”他这才说了声“谢谢老师”离开了。下午第一节课后,班长告诉我,他主动向那个女同学认错了。经过几次“冷处理’,他改掉了身上许多恶习,在全班同学们的心目中,重塑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唤醒学生换位思过的教育方式

 

  儿时,我每每与哥哥(妹妹)争吵,都会被罚站墙角面壁思过。然后,还要接受一次“思想教育’。记得“没什么脾气”的母亲总喜欢说的话是:“别说自己没错,好好想想,如果你是哥哥(妹妹)的话,会怎么想?”就是这样一句普通的问话,常令我们兄妹各自觉得:错的是自己。或者也是受惠于这种教育,多年后我们兄妹虽各自成家立业,仍感情深厚。回忆起来,这该是我最早学会的“换位思考”。学校内有一部分同学未必能体会到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班干部管理班级、约束同学的用意,甚至会有误解、有对立情绪。因此,笔者认为在班级中经常进行“角色换位”,会有利于改变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换位思过教育方式的关键词:换位思考、反省思过。

  经常捣乱并且不大服从老师管教的同学,让其当上几天“班主任”,卫生习惯不好的,让其当几天临时卫生委员,值日经常故意迟到、懒惰成性的,让其当一段时间的劳动委员,作业经常完不成的让其当几周课代表……这样,既让他们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也让他们体验一下管理一个班级、管好一项工作的难度,增强他们的纪律性。

  人们常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提高了,尤其是那些义务教育开始阶段没有调整过来的调皮学生,他们往往很“精明”,不吃老师那一套“假惺惺的把戏”,对待这些“犟劲”十足的学生还需辅之以批评教育的方法。“教育者的任务是既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应当把奖励与批评两方面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