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未经中央批准发动百团大战:不能光搞摩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4:52:32
                  彭德怀未经中央批准发动百团大战:不能光搞摩擦                 2010年08月18日 11:24 凤凰网专稿 【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八路军打击顽固势力却受到国内一些人的指责,有人攻击八路军“游而不击”“不打日军专打友军”。包括舆论也是这么反映,就是你八路军在华北,有的他就说这个光搞摩擦,光是打击国民党军了,因为那个时候是统一战线嘛,国民党无论如何它算是友军呢。外界的指责让身为八路军指挥员的彭德怀,有口难辩,心中憋了一肚子火。彭德怀口头说了句话,就是说我们不能够光搞摩擦,不打日本人,否则会给别人留个借口。别人会老认为说我们只打自己人,不打日本人。他一直在想这个事情,说无论如何我要打一仗来证明,我们八路军是民族的军队是抗战的军队,而不是搞摩擦的军队。

凤凰卫视8月1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今年是“百团大战”七十周年纪念。七十年前的1940年8月20日,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彭德怀等将领的指挥下,于华北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这场战役后来就被命名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抗战当中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行动,它从破袭日军交通线开始,歼灭了日伪军五万余人,给日军以极大的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是“挖心战”。而且把每年的8月20日定为了“挖心战”纪念日。但是“百团大战”,又是八路军战史上可以说争议最大的一次战役行动。

国民党因为不属于其指挥序列,没有把它录入战史。而中共方面则是内部对这场战役的评价,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多次反复,战役的指挥者彭德怀甚至还因此一度受到了一些指责,“百团大战”也被蒙上了一层迷雾。“百团大战”的真相到底如何,当年八路军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役呢?

百团大战导火索: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被炸死

解说:这里是河北涞源县与易县交界的黄土岭,它是太行山北部的一个垭口。陈汉文家就在黄土岭的山谷中,他今年七十六岁,在眼前这座小屋里生活了大半个世纪。从小屋寒酸的外表人们也许猜不到,七十多年前的抗战中,这里曾发生过一件震动中日两军的大事。那是1939年11月一天傍晚,陈汉文家的小院,突然闯进一群日本兵,那年他才七岁,但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陈汉文(河北易县寨头村村民):晚上出去看不着,你也不敢动身,究竟来了多少人,咱们都不清。

解说:当时陈汉文全家十几口人都在屋里休息,他看到一个日本军官在几名士兵簇拥下,走进这间小屋,这突如其来的景象让陈汉文一家十分害怕。

陈汉文:那他说话咱们不懂,咱们说话他也不懂,就害怕,怕杀了咱们。

解说:陈汉文没想到,仅仅几分钟后,他就眼睁睁看着这名日本军官被八路军一发炮弹击中,在他家的小屋丧了命。年幼的人汉文当时还不知道,这个日本军官是日本陆军中将阿部规秀。他也没想到发生在他家小屋的事,后来竟成为八路军“百团大战”的导火索,这是怎么回事呢?

彭德怀历经血战 毛泽东写诗赞其大将风度

解说:中共领袖毛泽东一生很少写诗赞扬自己身边的军事将领,但有一首例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这首诗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五年后的1940年夏,在陕西武乡县王家峪村八路军总部,已是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正站在地图前,制定一项反击日军的重大军事行动。彭德怀是湖南湘潭人,早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后与黄公略等人发动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曾率红3军团北渡赤水,攻克娄山关,历经血战,抗战爆发后,彭德怀出任八路军副总司令,负责指挥八路军前线作战。

岳思平(军事科学院抗战研究组组长):实际上彭德怀来讲,应该说毛主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毛主席给他讲了一个什么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就是充分肯定彭德怀在军事指挥里,独当一面的大将风度。

解说:1940年夏,彭德怀面临抗战以来八路军最困难的局面,此时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已三年,经过三年发展,八路军在华北的根据地已达到100多个县,但1940年夏,却只剩下阜平、涉县、河曲等几个偏僻的山区小县城了。八路军为何能在华北敌后迅速发展,又为何在短短数月间遭到了如此重大的挫折呢?

华北老百姓民族性强 三句话激起抗日热情

解说: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接受中共联合抗日的主张,将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称18集团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纳入国民政府第二战区的作战序列。八路军改编后,开赴华北前线抗日,临行前毛泽东嘱咐,要像下围棋“做眼”一样。在敌后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历经“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及“武汉会战”损失惨重节节败退。而在华北,八路军却利用日军战线过长,兵力空虚的弱点,创建敌后根据地,壮大抗日武装。王外马甲是著名的军事专家,他长期研究八路军军史,对“百团大战”他十分熟悉。

王外马甲(民间学者):八路军进入华北的时候,华北的乡村,它是没有任何武装,没有任何政权的,那么是一个真空的地带。

解说:1937年8、9月间,八路军分批东渡黄河进入华北,只有三个师约四万余人,其中林彪、聂荣臻的115师,在冀东北取得“平行关大捷”,后分并两路,一路在林彪、罗荣桓率领下进军吕梁山脉,一路跟随聂荣臻创建了八路军在华北的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刘伯承、邓小平的129师,则沿正太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开辟晋冀豫根据地。贺龙、关向应的120师挺进雁门关,创建了晋西北根据地。

王外马甲:八路军在整个编制或者第18集团军的师级编制中间呢,它是甲级师的编制,因为甲级师是三旅三团,就是三旅九团。

解说:据当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回忆,华北老百姓最初并不信任八路军。一堵矮墙根下似有几个蜷缩的人影,靠近看五六个年近古稀的老汉,相挨着坐在麦秸捆子上,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垂着头不看我们,口里虽然紧含烟杆,却不敢点火,大概是怕烟火亮光,暴露了他们。

王外马甲:华北这个地方有它的一个特殊性,它在很长时间里头,没有一个固定的中央政府,而且这个地方过去长期军阀混战,各种兵打过来打过去,所以当地的老百姓,他对军人本身有一个抵触的感觉。

解说:面对老百姓的冷漠,八路军动之以情,以民族感情来激发老百姓的抗日热情。

王外马甲:北方老百姓,他民族性很强,他自尊心很强,你就问他三句话,第一你是不是中国人,当然回答是,你是不是吃中国饭长大的,当然也是,这个你忘了你的祖宗没有,那谁也不敢说自己忘,好,那么回答三句话的时候,那是啊,我现在是来打日本,你应不应该跟我一起。

解说:原八路军120师战士刘孚,还记得那段峥嵘岁月。

刘孚(原八路军一二零师战士):八路军到了华北以后,老百姓才逐渐地受到了八路军的宣传正规的思想影响,老百姓才逐渐知道要抗战了,知道要打日本了。

解说:八路军在华北武装民众,在百姓的支持下不出几年,便从最初的四万人,发展到五十多万人,根据地覆盖了近一亿人口。

刘孚:八路军纪律又好,守纪律,老百姓很喜欢八路军,八路军都是小青年,这个老百姓见了八路军小伙都很高兴,想把八路军留下和她的女儿结婚。

岳思平:本身就来自群众,而且我的宗旨也是为群众服务,他俩结合一种很自然的联系,所以这样的话很容易,再加上这个打抗日以后,群众抗日热情很自然地就发动起来了。

日伪军长:日本在中国呆不长 八路军必得天下

解说:八路军的壮大引起了日本警觉,日本作战史记载我们的对手可是毫无疑问的正规军,不仅兵力众多,士气也很旺盛,有些日伪士兵因此产生了动摇,一名日本士兵曾记述了他和一名姓刘的伪军长有关八路军的一次谈话。旅日华人工程师萨苏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他长期在日本收集抗战史料,曾出版了多部有关抗战的历史专著。    

萨苏(《国破山河在》作者):这个土匪,他就很豪气地说,嗨,你们日本人在中国待不长,说八路军能得天下,日本兵很奇怪,他和八路军作战,八路军经常打游击战嘛,他觉得我们现在是追着八路军跑的,八路军怎么会得天下呢,土匪就说了我们中国有一个谚语,叫做“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比如我们这个蒋委员长的部队啊,迫不得已才去当兵的,但是八路他不一样,八路军是好人当兵,所以我认为将来八路军必得天下。

解说:八路军的发展,让华北日军司令杉山元坐不住了,杉山元是“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华北的第二任指挥官,他从正面战场抽掉了五个师团,八个独立混成旅团,转过头来对付八路军。

王外马甲:日军的华北方面军的这个指挥官,第一任叫寺内寿一,基本上他是属于这种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他主要是针对国民党的,那么到了第二阶段杉山元阶段的时候,杉山元他是提出了叫做“肃正战争”这个“肃正战役”,就是说这个这么一个“华北治安战”这么一个口号是他提出来的。

黄山岭战役:八路军炸死日军中将 歼敌九百余人

解说:1939年10月,已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接到情报,驻张家口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兵分三路,扑向河北涞源县杨成武的分区抗日根据地。第二旅团是日军精锐,旅团长是号称日军山地作战专家的阿部规秀中将。

王外马甲:阿部规秀就是来讨伐,他就来追八路军的,杨成武立即部署,他要用八路军最擅长的山地游击战来对付阿部规秀的讨伐。杨成武是福建长汀人,十五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他曾率部飞夺泸定桥,是久经沙场的中共战将,1939年11月3日,在涞源县一个叫雁宿崖的地方,杨成武指挥部队消灭了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村宪吉大队,村被歼,激怒了旅团长阿部规秀,他亲率两个大队共一千五百余人,直扑涞源,欲和杨成武决一死战。

萨苏:阿部规秀实际上当时已经得到了一个新的任命,任命是天皇侍从武官。以中将军衔去做天皇侍从武官,是从来没有过的先例,这是重用阿部规秀的一个先兆,任命之后阿部规秀没有马上去上任,他说我打完这一仗再说,他这一仗一定要打出个战绩来。

解说:杨成武用游击战法,将阿部规秀诱至涞源城东南的黄土岭,作为日军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的战法十分狡诈。杨成武回忆,日军前进时十分警惕,总是由先头部队约三十多人,携带重机枪轻机枪数挺,先行占领路侧小高地,然后大部队才跟进。但阿部规秀没想到,杨成武早为他布好了陷井。

萨苏:山上都是八路军,他就想打这样的,逐渐骗到了黄土岭这个地方。

解说:这个当年杨成武指挥战斗的山洞。

冀秀英(杨成武将军纪念馆馆长):杨成武指挥上这来指挥战斗的,这煤油灯、提灯、饭碗、茶壶就是从这儿老百姓捡出来,咱们买回去的都是。

解说:1939年11月7日下午,杨成武一声令下埋伏在山上的八路军枪弹齐发将日军压缩在长两三里,宽仅百公尺的山沟里,激战中八路军发现一处农家院里,有很多日本军官,杨成武在回忆录中说,一群穿黄呢大衣的军官,站在一座孤独院落的平坝前,正用望远镜朝山头瞭望。小院正是黄土岭农民陈汉文家,当时阿部规秀把他家当成了指挥所,就坐在这间堂屋里指挥日军作战。

陈汉文:那个阿部规秀就在那屋里坐着。他指挥怎么打仗吧,那时候我就在那儿靠着。

解说: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形后,破击炮手朝小院开了几炮,其中一发炮弹不偏不斜,正落在陈汉文家的小院里,年仅七岁的陈汉文,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景象。

陈汉文:当时原先有那个桌子,把那个桌子搬这来,我那会儿不是说他们打电话。那边一个人民兵,这边一个日本兵,给阿部规秀那么打电话。阿部规秀躺在这儿,就这个桌子不,他在这儿坐着,坐着那炮弹来了。

解说:八路军的炮弹爆炸后,弹片击中了阿部规秀。

陈汉文:当时是看不到他,究竟打到哪了看不着,有我祖母啊,抱着我搂着我,其他都是靠这儿坐着,我们没有伤着。

萨苏:这一发炮弹真是有点天意,而且这个炮弹爆炸之后,后来他这个农民回忆,阿部规秀一下子就撞到门里去了。

日军推“囚笼政策”激怒彭德怀

陈晓楠:“黄土岭战役”杨成武指挥的八路军击毙了日军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中将,并且消灭了日军九百余人,最初因为不知道阿部规秀的身份,人们对这次战役并没有太多关注。后来毛泽东从日本报纸上读到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消息。方知这是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将领。

毛泽东特地从延安给山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发了一封电报查证此事,并且要八路军总部“向各方公布,广为宣传”,国民政府统治蒋介石得知此事后,也发来电报言,“足见我官兵杀敌英勇,殊堪奖慰”,与之相反的是,日本国内却是一片哀鸣之声。

解说:对阿部规秀之死,新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多田骏大将十分惋惜和沉痛,他亲为阿部规秀写下了悗联“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多田骏要报复八路军。多田骏是日本宫城县人,早年入日本仙台幼年陆军学校,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中国抗战爆发时他任日军总参谋部次长。

萨苏:他的地位相当于蒋介石加陈诚,因为当时多田骏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之前,他的职务是日本陆军参谋次长加日本陆军大学校长。陆军大学校长相对于黄埔军校的校长,所以我说他像蒋介石,而参谋次长那么在中国相当于陈诚。

解说:多田骏报复八路军的手段,是在华北实施一种新战略,这一战略用铁路、公路和碉堡将华北占领区切割成无数井字形,恰似一个个牢笼,把华北居民禁锢起来。

林志波(抗战史专家):他的内容就是说以这个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把根据地分割分割开。

岳思平:日本它进到华北之后,它主要是些点线的战略。点线的战略,点就是属于这些大城市中小县城,这是中小城市,是吧,这些东西。线呢,就是指的这铁路公路嘛。

解说:多田骏的“囚笼政策”激怒了正在山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指挥作战的彭德怀。

王外马甲:我们八路军对政策上是有前车之鉴的,我们知道这个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比如像杨靖宇啊,他们这些他就是因为这个这种“囚笼政策”,使得这个东北的义勇军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到甚至到最后几乎消失掉,所以他是绝对不能允许在华北又重演。

八路军被指游而不击 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

解说:1940年多田骏的“囚笼政策”实施后,性格刚烈的彭德怀拍案而起,他无法忍受多田骏在八路军身上的“囚笼”,他要指挥八路军发起一场强有力的反击。

林志波:你要不打一仗的话,没有一个大的动作来打破“囚笼政策”的话,根据地就非常的被动。

王外马甲:多田骏和彭德怀的性格或者这两个人对战术战争的理解,导致了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个战役的爆发。

解说:彭德怀要回击多田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1938年后日军放缓军事进攻,开始以谋略分化中国政治力量。

林志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它本身在中国的战略进攻逐渐受挫,就是战线延长它的兵源和给养就跟不上,战略进攻它慢慢的只能停止了。转成战略相持,那么在转成战略相持以后,军事手段的作用下降了,政治手段的作用提升了。

日军放缓进攻 蒋介石“溶共”变“容共”

解说:日军放缓进攻,让蒋介石得以重审局势,1939年1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目前疾患不在敌寇,而在共产党之到处企图发展,他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现在,要“溶共”而不是“容共”。蒋介石此言一出,国共“摩擦“顿起。1939年9月,中共领袖毛泽东,在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时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次年2月,八路军在华北坚决击退了国民党朱怀冰部和石友三部对根据地的侵扰。

林志波:经过几个月的这个零星作战,把这个反共高潮”啊,第一次“反攻高潮”给打破了。

王外马甲:摩擦的结果是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

解说:八路军打击顽固势力却受到国内一些人的指责,有人攻击八路军“游而不击”“不打日军专打友军”。

林志波:包括舆论也是这么反映,就是你八路军在华北,有的他就说这个光搞摩擦,光是打击国民党军了,因为那个时候是统一战线嘛,国民党无论如何它算是友军呢。       

解说:外界的指责让身为八路军指挥员的彭德怀,有口难辩,心中憋了一肚子火。

王外马甲:彭德怀口头说了句话,就是说我们不能够光搞摩擦,不打日本人,否则会给别人留个借口。别人会老认为说我们只打自己人,不打日本人。

林志波:他一直在想这个事情,说无论如何我要打一仗来证明,我们八路军是民族的军队是抗战的军队,而不是搞摩擦的军队。

彭德怀未等中央军委批准 提前十天发动百团大战

陈晓楠:多田骏的“囚笼政策”以及国内外舆论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指责,促使彭德怀下决心要打一场大战来回击,这可以说是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的初衷,当时八路军最擅长的是山地游击战,但这一次,彭德怀却要改变八路军的传统战法,打一场全新的进攻战役。更不合常规的是,彭德怀指挥的这场八路军战史上最大的作战行动呢,竟然没有经过中央军委的批准,这个是怎么回事呢?

解说:1938年5月,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写出了《论持久战》。

王外马甲:《论持久战》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提出了我们的战法,是应该以游击战为主,这个辅助于有条件的情况下,有条件的运动战。

解说: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成为八路军在抗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履受挫折,一些国民党将领因此对八路军的游击战十分倾慕,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说“要打日本,只有采取八路军的办法”。15集团军司令关麟征也说,只有用红军打我们的战术才能打倒日本。蒋介石为此在南越衡山举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特聘请中共将领叶剑英等传授游击战法。但1940年夏天,当彭德怀策动反击日军的“囚笼战略”时,他却决议让八路军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战。

王外马甲:它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大,而在于说它的战法是改变了八路军以往的以游击战为主的这种战法,变成一个运动攻坚的为主要战术的这么一个战役。

解说:按照常规,八路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须报中央军委批准。

王外马甲:你知道我们有一个传统是党指挥枪的。

解说:但彭德怀发起的这场八路军战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却仅有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联合签署,没有中央军委的受令。

王外马甲:这个作战的预案是彭德怀和朱德在太行山上做,但是下达“百团大战”命令的时候,是朱德不在太行山回延安了,彭德怀单独自己下了这个作战命令。

解说:其实后来人们在延安的档案中发现,彭德怀下达《战役预备令》时,曾上报中央军委,但他为什么没等军委批准,就发动了这次战役呢?彭德怀后来曾申述。为防止敌人发觉保障各地同时突然袭击,以便给敌伪更大的震动,大概比预定时间提早了十天,即在7月下月开始的,故未等到军委批准便提早发起了战斗。

王外马甲:那么也就说,这个战役是没有经过中央军委批准,但是由八路军总部批准的。

“百团大战”不仅震动敌军也震动八路军自己

解说:多年后,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也解释说,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在此背景下1940年8月,一场八路军大规模对日战役打响了,这场战役后来被命名为“百团大战”。

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按照敌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部署的所谓“百团大战”于1940年8月20日夜,一起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

陈晓楠:“百团大战”之前日军没想到八路军有如此之大的实力,因此开战伊始,华北日军指挥部,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由于日军的通信线路大多被切断,所以直到开战十几个小时之后,日军指挥部派飞机升空侦查,才真正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时八路军在华北敌后五千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这不但震动了日军,也震动了国民党军队,甚至也震动了习惯打山地游击战的八路军自己。

这场战役虽然被列为抗战当中八路军最大的战役行动,但它最初却始于对一条小小的铁路,“正太铁路”的破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