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长期调戏中国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6:01:18

中国文字长期调戏中国艺术

法语是小说的语言,德语是法律的语言,英语是生意场的语言,中文呢?我看中文是诗歌的语言。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等的最小单位是词;汉语可以用两个字,三个字组成一个词,如果有必要,汉语里很多单字,完全可以当作词来使用。而英语等的词就是词,而且长短不一。
汉字是方的,除了从左至右排列,还可从上至下,甚至从右至左地排列。英语等的词是长条的,而且已有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不可造次。
汉语最适合讲究结构的诗的使用。不提那些所谓的回文诗,转圈诗,从里往外从外往里念的,横着念完还可以竖着念的各种诗。不提中国数不清的经典诗句。光是老百姓家门上的对联,也是老外的终生审美遗憾。

下载 (179.05 KB)

2010-6-7 10:01


中文很美!中文已经美出了颐指气使的脾气,旁若无人的态度。特别是把那些非文字的艺术,比如音乐、绘画等,修理的十分温顺,很知道怎样伺候文字,很没有自己的艺术气质。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回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里,有关于瑶琴的制作,作曲或弹琴的规矩及听琴的境界之描述。关键词:“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 网上可以查到。那一套又一套地,是说音乐?说怎样做琴?我看通篇都是情不自禁的中文炫耀。

中国最早的琴史专著《琴史》,共分六卷,一至五卷为琴人传略,共收集了先秦到宋代156位琴人的事迹。第六卷论述了《莹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十一个专题,说的都是史实,音乐的美学思想。说白了,就是专用语言来忽悠音乐。

宋代的花街柳巷,流传着至少上百首曲式。这些曲式被不同的词牌名称所代指,所规定。“念奴娇”啦、“忆王孙”啦,明显表明出音乐的附庸性质。而今天留下来的,曲谱寥寥无几,那些漂亮的词牌名和各词牌的优秀词文,却个个保存甚好。

还有中医药店,坐堂老先生后面那琳琅满目的小抽屉,每个抽屉上都写着些中药名子。这些名字,如果不与那个动、植物同名,肯定是有了个更好听的,比如“天龙”代替了“壁虎”,虽然“壁虎”已经不难听了。还有不止一两个名子的,比如“地龙”,又名:“曲鳝”、“蛐鳝”等,实际上就是蚯蚓。如果赶上一个喜欢动嘴的老先生,阴阳五行诸学说,八纲辨证之演绎;“平肝潜阳”、“五运六气”等等,三两句话就能让你找不到北。

来到绘画界?看到一个站着挥笤帚的人,你说不清他是扫地还是画中国画。如果是看见一个坐着提毛笔的,你也不敢断定他是在写家信还是在画小品。有谁见过没有题字的国画?有谁见过题字题的很糟糕的国画。“书画同源”、“河图洛书”,文字很早就是相形而制,此后当然也能统筹绘画。元代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他在一幅流传至今的名画上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你按照写字的章法画完画,最好再补上两句诗词,补上那种八分古人套路,两分当今人事的诗词。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搭配着写出日期。还有金石,一堆名章、闲章、玩章等,最后一次图像伺候文字的机会。

如果是张好画,比如是故宫博物院的精品国画。皇上和显赫们,接着在画中,在那些为了构图而留的空白地方见缝插针,批注鉴定,用玺加章,一如方便后又发现了公厕墙壁的百姓那样。越是经典国画,越是爬满了大小蚊蝇的墙纸。

在野外,我们常能看到画油画、水彩的同学,却很少看到用国画写生的画友,虽然国画工具比西洋画工具要简便许多。相反,国画的仿生理论又是那样地气吞山河:“搜尽奇峰打草稿”、“胸藏丘壑”、“缘物寄情”、“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万物静观皆自得”、“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等一筐又一筐的艺论箴言,足以使提着画箱四处游走的莫奈们相形见绌,无地自容。

如果你在国外旅游过,又回来再去国内的风景区,你会发现中国很少纯风景区,有也是“名胜”,有名人典故,圣人批注的名胜。周围有洞开的山门,四敞的庙堂,直立的柱子,横挂的匾额,肯定会有手写的,刀刻的格言警句扑面而来。什么天下第一泉、关、险、峡啦,什么朗月千古,丹崖仙境啦。名人墨客太关心我们了,他们四处立卡设哨,追着在我们逃离世俗,望景生情的关键时刻,再次教诲我们,指引我们。泰山半腰有巨石,上刻“至此始奇”四个大字。过不多久,又有巨石,上刻“至此又奇”四个更大的字。   

君不见,全中国的旅游景点,哪里还有一块干净平整的石头,哪里不是狼藉的文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