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温柔点,再温柔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2:41:43

当我们使用咆哮来震慑孩子,既没有尊重孩子,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摘要:咆哮会让孩子害怕父母,会形成心理隔阂,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一次次做父母在吼叫中想要禁止的事,或者干脆会在沉默中失去个性。孩子也是天生的模仿专家,当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孩子也将学会咆哮,在他以后的某些日子里,父母也会听见孩子的咆哮。不知到那时,父母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咆哮会让孩子害怕父母,会形成心理隔阂,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一次次做父母在吼叫中想要禁止的事,或者干脆会在沉默中失去个性。孩子也是天生的模仿专家,当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孩子也将学会咆哮,在他以后的某些日子里,父母也会听见孩子的咆哮。不知到那时,父母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咆哮爹妈秀

    咆哮似乎把爸爸妈妈形容地有些不雅,但其实这种咆哮场面常常在生活中见到。比如,像这样的:

    保护型 其实我对宝宝挺温柔的,不过一看到坐在凳子上的他翘凳子的脚,我就喜欢突然大叫“小宝!坐稳啊!”

    教训型 小孩与爷爷奶奶狡辩的时候,我就会吼他:“怎么说话的?给我道歉!”因为他不尊重长辈。

    警告型 下班回家,给他辅导功课,他数学不是很好,讲好多遍,都不会,就吼咯“你有没有听我讲?”

    制止型 我小孩要买什么,我不给她买,就哭闹。好好说不听,会吼一下:“要什么要!再吵就把你丢这里了。”凶住她,她就不敢闹了。

    提醒型 小孩有时不想学习,就想看动画片,玩玩具,我会吼“你还不得了了,让你玩一会还就收不住了。”

    心痛型 孩子喜欢感冒,特别是流汗后。他每次玩都忘形,闹得不可开交,浑身都汗湿。看见他闹了又闹,就忍不住吼:“贤贤,你给我安静点!”

    烦躁型 我如果心情不好,在休息,他跑来跑去,我就不耐烦,咆哮“冬冬,不要吵,你没看见妈妈在睡觉啊。”

    愤怒型 在学校调皮被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告状,就会咆哮:“花钱是让你读书的,不是叫你去捣蛋的。再这样,你给我小心点。听见没有。”

    ■管理咆哮爹妈

    对爱冒险的孩子咆哮

    不少父母在孩子做出一些他们认为有危险或不好的事时,第一时间就是咆哮“STO P!”

    ●分析过度敏感导致孩子性格懦弱

    有些父母常常过度敏感,担心孩子有任何闪失,于是给孩子划定了一个活动范围,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越是紧张谨慎的父母划定的这个范围就越小,他们常常恨不得用一道防护墙把孩子圈起来。如果大声咆哮,首先会吓到孩子,有时会导致孩子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从而缺乏探索精神,或者让他对危险事物更好奇,想要继续尝试。

    ●建议不如做默默的保护者

    每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乐于通过自己的双手、双眼去亲身体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父母先要学会信任孩子有很多时候不会有危险,比如爬桌椅之类。孩子自己也在探索,他本能地会有自我保护意识。父母可以做默默的保护者,在旁边关注着孩子,随时应急。事后,再同他分享他在做那件事时,你在一旁的感受,还有后果会如何。如果危险明显,父母可以轻声叫孩子的名字,让他在轻松的环境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听你给他建议。

    对迟回家的孩子咆哮

    豆豆今天放学比平常晚了两个小时,事先也没有打电话通知家人。父母一直在焦急等待。当豆豆回来时,一进门,父母抓住他劈头盖脑一顿骂,豆豆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分析怒吼第一时间抹杀与孩子的沟通

    孩子晚回家的确让父母很担心,但是父母这样大发雷霆虽然很解气,也会让孩子因为这次教训而记忆深刻,但是父母们是否想过孩子也有话要说。也有可能令他对自己产生怀疑,即使是真的做错了什么,他也没能学会正确地表达,将错就错,反正是不会被理解。

    ●建议第一时间先交流原因

    担心是原生情绪,而生气则是衍生出来的情绪体验。我们表达给孩子的应该是原生情绪,这样他们才可以体会得到。可以在孩子陈述了事件后,父母和孩子间相互交流感受。

    比如孩子迟回家了,父母可以第一时间说:今天你放学后比平常晚了两个小时回家,这让我非常担心,以至于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而此时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善解人意而愿意说出真正的理由。

    对作业出状况的孩子咆哮

    佳佳每天放学在家做功课时,父母总是守在一旁,看着她写作业。当孩子遇到难题还在思考时,父母就迫不及待地从旁指导。如果小朋友还是想不通,父母就会大声怒吼起来说她蠢。做作业渐渐成为佳佳的心理阴影。

    ●分析怒吼只会引起孩子的愤怒

    怒吼恰恰会把孩子引向害怕、委屈、愤怒和抗拒,孩子的精神完全被这些负面情绪所占据,还怎么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呢?当父母发怒的时候,自己已经不可能静下心来给孩子讲题了。而父母的愤怒又点燃了孩子的愤怒,结果双方是不欢而散,往往造成孩子学习草草结束,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建议不如相信孩子的潜能

    学习遇到困难,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难题,才能收获知识。孩子的事情,只要没有影响到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都称之为“属于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就应该交由孩子自己来解决,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相信孩子的潜能。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没有责任去帮助孩子解决。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倾听孩子的想法。通过积极的倾听,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这已经是对他有力的帮助了。

    辅导功课时咆哮

    小敏妈工作繁忙,压力有些大,回到家还要做做家务,陪孩子学习、洗澡、睡觉,没完没了的事让她感觉太累,在给孩子讲解题目时,有时不自觉就会冲孩子吼叫。

    ●分析

    这样会让孩子有负罪感,以为妈妈的不开心因自己而起。也会让她觉得委屈。

    ●建议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

    小敏妈的咆哮其实不是针对孩子,明显是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她应该做的是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丢心理上的包袱。不然再好的孩子也会令她感到不满。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心情不好,能不能给妈妈讲个笑话呀?”之类。

    ■如何调整

    对失去爱宠的孩子咆哮

    贝贝养了两年多的小狗米米有一天早上忽然死了,贝贝哭得好伤心,不让父母把小狗扔掉。父母答应再买一只漂亮的小狗给她,可她就是不要。看着把眼睛都哭肿的孩子,父母哄也没用,骂也没用,气得指着她骂没出息。

    ●分析

    父母这时如果训斥或嘲笑,对于孩子来说会是二次创伤。

    ●建议不如给予足够的关怀

    对独生子女来说,从小缺乏成长的伙伴,父母忙于工作,也很少时间跟孩子聊天,听孩子讲每天的新鲜事。这时候如果家里有一只宠物,自然就成为孩子的好伙伴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朝夕相处的宠物给他们的心灵养分甚至多于父母给的。失去生活中这么重要的一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

    也许在父母看来的确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不及成人。如果此时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怀和积极聆听,不仅可以加快抚平孩子的心灵创伤,而且能让孩子以后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失去,还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

    父母首先要学会信任

    父母如何调试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平静呢?这是一门大学问。

    父母要学会接纳。接纳孩子的世界和自己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容许孩子犯错。

    父母要学会信任。有些过度的保护、管束,其实是对孩子不信任的心理的投射。

    父母要学会处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就算一时不能完全处理情绪,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如果要表露,也可以尝试把孩子当作朋友,向孩子倾诉一下你心里的不开心。孩子的贴心或许一下子就融掉了你的不开心,同时让亲子关系更好。

    6秒让自己冷静

    喜欢突然爆发情绪的人,可以让自己做练习,先冷静6秒。6秒后,如果还想发火就发。一般情况,人到了6秒后,情绪会冷却,进而找到更温和的方式。

    有些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咆哮。那就请在咆哮后,在回看这一段咆哮的过程,分析自己为何咆哮,咆哮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什么不良后果。这时,不要把矛头指向别人,只关注自己的发心是如何。咆哮中夹杂的东西肯定不仅关爱那么简单,它附带了很多情绪。一点点理出来,一点点接纳。慢慢地,你会发现咆哮并不是很好的表达方式,进而会改进。只要相信并有心去修习,任何人都是可以平和的。

    ■旧词新义

    咆哮

    咆哮,词典解释是如猛兽、海浪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声音。

    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咆哮的含义就丰富了。有时夹杂愤怒,有时夹杂无尽的担忧,有时又是条件反射般喷发。父母就有这样的能耐,让自己的声音加到最大码,以吸引孩子的注意,想要用声音震慑孩子,甚至让他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权威之下。咆哮中父母对孩子的不认同、不信任、不尊重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