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长协会网 >> 热点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29:31
赵学勤:高绩效团队是教科所专业化核心 作者:薛峰 马兰若     来源:现代教育报     更新时间:2006-8-23

  访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赵学勤

    近日,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披露了《北京市区县教科所专业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作为各区县教育科研的龙头单位,教科所如何通过加强专业化建设,承担起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重任?记者就此专访了该项调研的负责人、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赵学勤。

  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记者:您能向我介绍一下北京市区县教科所的基本情况吗?

  赵学勤: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2005年对全市区县教科所进行了一次调研,全市18个区县和燕山地区教科所(区县内一般称教科室)共有员工211人,这是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职科研队伍,有96.2%的员工拥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中研究生的比例达到10.0%,分别比中小学专任教师中此项比例高出6.5和9.0个百分点;85.3%的人员有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这都为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各区县教科所如何发挥自己职能的呢?

  赵学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区县教科所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顺义区提出要把教科所建设成为全区教育系统的“一部、两站、三中心”,即:区教委教育行政决策的参谋部;干部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重大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中心,全区科研课题的管理中心和指导中心。

  向管理要效益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市区县教科所建设的成功经验。

  赵学勤:主要有三点:

  一是建设一支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结构合理、团结上进的学习型科研队伍。如朝阳区就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加强自身学习,促进相互学习,重视转化学习。一方面通过集体交流,畅谈学习教育理念的体会;另一方面加强个人自学,理解教育理论,更新专业知识。

  二是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大部分区县教科所实行弹性管理,坚持研究、指导、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研究积累科研经验,奠定管理基础。同时,各教科所不仅要求科研员积极承担课题研究,鼓励深入实际,下校指导,也鼓励在研究同时著书立说,还强调服务职能,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是各级领导的重视是科研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许多教科所都接受区教委的委托,参与教委的决策咨询,参与行政部门重大活动的组织或文件起草、前期调研或科研月的筹备等工作。许多重大教育决策出台的背后,都有教科所科研员的辛勤汗水,也备受教育行政部门重视。

  记者:如何进行科研管理才能取得这些成绩呢?

  赵学勤:向管理要效益,是教科所专业化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之一。实行科研员分工制和整体工作协作制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条。明确的责任分工充分调动了科研员工的积极性。

  区县教科所都建立具有区域特性科研管理机制和网络,制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科研管理和内部自我约束两大类。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为教育科研管理的日趋规范奠定了基础。

  面向未来谈发展

  记者:区县教科所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赵学勤: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区县教科所的建设和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区县教育科研经费比较紧张。由于经费问题,科研员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高水平的研讨会的机会相对较少,影响了科研员的研究视野,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行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其次,区县教科所的人员数量差别很大,个别区县教科所只有两三人,开展工作很困难。再次,部分区县教科所的办公条件需要改善,个别区甚至连每位科研员人均一台台式电脑都还未达到。

  二是区县教科所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问题。在职称评定上,由于没有中小学教育科研系列,所以科研员只能走学科系列,科研人员的业绩缺少被认可的渠道,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在评职中也许成为弱项,导致专职科研队伍不是很稳定。

  记者:进一步加强区县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有何对策?

  赵学勤:一是市抓紧制定区县教科所建设标准,以加快区县教科所建设,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员、办公条件和经费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二是建议区县实行教育科研经费单列制度,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力度;三是希望关注解决区县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选等若干关系到科研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四是建议将区县教科所建设和对教育科研支持情况纳入对区县教育的督导评价内容中去,督促政府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