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专家称舟曲泥石流与晚清地震有关"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03:55

节目回应

(2010-08-16 22:32:05)  

刚才有朋友发来网站稿件,将《面对面》节目专访国土部田廷山先生的片断冠以“专家称舟曲泥石流可能与晚清地震有关”为题刊发,有很多情绪激动的留言。

在这里做个解释。

在节目中,这个观点并非是田先生提出,是我在提问中涉及,问到有专家持有这个观点,他怎么看,他也认为这个可能性存在。

我说的专家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马东涛先生,1996年,他在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勘察院工作,当时曾经对舟曲地区进行了地质勘察,并为该地制订防灾治理计划,上篇博客中提到的殷跃平发给我的材料中,就有马东涛先生当年的报告,被业内认为是当地勘察最详尽的材料之一。远在晚清的地震为什么能够影响久远?

据史料记载,1879年农历五月十二(公历7月1日)寅时,甘肃武都-文县之间发生八级大地震,超过万人死亡。当年八月初三的《申报》报道:“甘肃至关陇一带,三十余厅州县,同时大震,自五月初十至二十二凡十三日始定。其间伤人口、伤牲畜、坏城郭苑囿,屺衙署民宅不可胜纪。” 地震中心的武都-文县是极震区,所遭受的损失最大;重度破坏区包括了甘肃西固(今舟曲)、礼县、西和、天水、秦安、徽县、清水和南坪(今四川九寨沟县)等地。舟曲离文县只有三百公里。 马曾作出判断,“从文县大地震到现在的100多年来,陇南和甘南泥石流与滑坡频频发生,是国内泥石流、滑坡四个最严重的灾害地区之一” 他表示这一观点的用意在于,大地震的次生灾害往往在百年之后都有影响,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在防治次生灾害时,应该更加警醒谨慎,细心排查,精心建好防治工程,避免防灾过程的短视和敷衍心理。 读者不是专业人士,对一句话 有错谔很正常,我们媒体工作者理应作出更详尽的解释。我想马先生和田先生也会乐于与大家讨论,尽可能找出事实与科学论据来相互比照,对我们都会有启发。如果仅以一个标题的印象,以情绪来选择立场,或者直接表达敌意,就比较容易形成偏见,错过发现新知识的机会,成为我们自己原本最想反对的人。与大家共勉。
 附:马东涛先生论文http:wenku.baidu.comviewc8fdc8ea998fcc22bcd10dda.html
他接受访问谈文县地震的资料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0-08-110907208723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