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咏叹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25:04
住房咏叹调
  怎么也没想到,当贷款买了房之后才发现,原来等贷款还完,儿子竟然也到了买房成家的年龄,难道就像以前听说的那个故事一样:放羊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儿子!生儿子干什么?放羊!而我们则是:贷款干什么?买房!买完房干什么?再贷款!
  如今,把住房比作人生的“三座大山”之一,应该没人反对。自从没了福利分房,我们便被赤裸裸地推到房与钱的直面较量中。而无论房价与工资如何对抗,我们总会发现,原来在房、钱和购房者之间,我们永远处于弱势。
  曾和朋友感慨,说人家美国父母把孩子养到十六岁便不管了,这房子可咋办。而咱们不但要把孩子抚养到娶妻生子,为他们准备房子也成了当父母的义务。朋友有些不屑,说咱们这辈人既没赶上福利分房,又遇到了房价飞涨,如今好歹贷款买了房,可总算是自己辛苦努力的结果,也没有像有些人那样,一结婚便有房有车,再有了钱自然便能考虑孩子的事,索性也让孩子学学咱们,有本事自己挣钱自己买去。可再一想也不现实,如今即便能考上清华北大,毕业后照样要自己找工作,别说买房子,只一个首付便要忙个昏天黑地。
  一次,和一位老领导谈起买房之事,哪料他也颇有感慨。原来他儿子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读博机会选择到外企就业,虽然薪酬颇高,但怎奈身居大上海,随便一套房便要上百万。虽然老领导工作多年有些积蓄,准亲家那边也算宽裕,但即便倾两家之财力也只买了套面积不大的二手房,而且还算不上繁华地段。老领导颇为感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房’回到工作前”。好在给儿子买房之后,他感觉尽了父母之职,虽说如今手头紧了些,但心里总算踏实下来。如今考虑儿子也不宽裕,让他有了孩子送到老家来,哪料儿子早有主意,说正是打拼的时候,哪顾得上要孩子,先攒几年钱再说,花老两口的养老钱总不过意。
  其实,无论是大上海、老北京,还是寻常城市,买房都是让人无法绕过的门槛。孩子要结婚,那好,房子总要有,即便是贷款,也应该有处独立门户。有人说中国的父母都生就一副奴才命,不但要生养儿女,更要“扶上马再送一程”,至于“这一程”有多远,完全看父母的财力厚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林则徐当然有番气概,但现实中谁又能如此。
  近年来房产政策及市场的风云变幻,使有着年代差的父母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60后”的父母大都赶上了福利分房,有的还因城中村改造而无住房之忧;“70后”的父母则颇有些生不逢时,尤其对于那些苦苦打拼稍微稳定的普通工薪族来说,房子几乎是最沉重的包袱;而“80后”的父母则因为他们“60后”的父辈而状况迥异,有的房车兼有轻松自在,有的则双线出击负重不堪。
  所谓安居才能乐业,但何居可安?当我们为一套房子几乎要付出一生努力为代价,就根本无法分辨也无力反抗其中的泡沫和陷阱。好在,靠奋斗有了今天条件的人们仍是社会主流,而当视继承和馈赠为天经地义和理所应当时,也许我们的压力会更加沉重。 本主题由 admin 于 6 天前 21:20 审核通过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网站事务
  • 新闻公告
原创杂文
  • 时事评论
  • 聚焦民生
  • 社会看点
  • 世俗评说
  • 史海弄潮
  • 人生解读
  • 文化走笔
  • 杂七杂八
  • 故事新编
  • 心灵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