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最合算的买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14:39
作者:黎阳    文章来源:华岳论坛    点击数: 88    更新时间:2007-7-30
最合算的买卖
黎  阳
做买卖就是要赚钱:“千做万做,赔本生意不做”。但有其利则必有其弊,要赚钱就不免有风险,想求利就得准备着蚀本。没有风险又赚钱的买卖自然合算。但当今世界上没有风险、只赚不赔的行当还真不太好找:当医生怕出医疗事故,当演员怕人老珠黄,搞投资怕看错项目,卖东西怕碰上赖账的,买东西怕碰上卖假货的,玩股票怕被涮,打工怕被炒,当贪官怕被肃贪,当“三赔”怕“扫黄”,走黑道怕“严打”,当将军怕有走麦城的时候, ……即便是身家亿万的“成功人士”也往往怕被人骂成“为富不仁”,名声不佳。想来个不带丝毫风险、保证大赚大发、永远不会亏本、总是名利双收的最合算的买卖,着实不容易。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如此完美无缺的买卖呢?答曰:有。这就是当个中国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这是不用本钱、只赚不赔、名利双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合算的买卖。
首先一条好处就是最容易逃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关。比如你说穷人养活了富人,我偏说是富人养活了穷人。你总不能来个社会性的对比试验,把穷人全干掉看富人活得下去活不下去,或者把富人全宰了看穷人有没有人养活吧?既然你没法拿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象洗牌一样翻过来掉过去地折腾试验,没法一条一条、一项一项地验证“精英”的哪条理论不对劲,那只要显得头头是道,无论怎样信口开河也不要紧。因为谁也难以用实践来具体证明理论对错。既然不受实践检验,又身为经济“精英权威”,没人能把关,没人能验证,没人能追查责任,那是黑是白、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全由老子说了算,整个一个随心所欲,满嘴里跑舌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况且只要生米做成熟饭,就永远别想再还生。比如国有资产一旦被瓜分掉,转眼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比公共汽车上扒钱包的集团小偷得手之后转移得还快。想再恢复原样门都没有,不可能推倒重来做比较试验。既然不能退回来做比较,那不管出了多大乱子,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责任容易得很。就算天塌了也自有个子高的顶着,永远追究不到“精英”们的头上来。如此自由自在的行当天下哪里还有第二家?
第二条好处是永远不必负责。只要有了“精英权威”经济学家身份,不管出什么馊主意都永远免受追究,再搞“问责制”也问不到自己头上来。闹毒奶粉了,化工厂泄氯气了,煤窑塌方砸死人了,天然气管道爆炸了等等都可以来个追究责任、引咎辞职、撤职查办、刑事拘留什么的。但从来没有听说过追究查办哪个“精英权威”经济学家的。哪怕老子把国家搞崩溃了也照样毫发无损。不信请看前苏联的那些搞“休克疗法”的“经济权威”,哪个受到过半点“追究”和“问责”?整个国家都搞垮了,不但免予追究,反而 “精英”照当,“教授”照做,待遇照拿,而且还振振有辞大骂别人笨蛋,“歪嘴和尚念砸了真经”,糟蹋了自己的完美理论。搞垮了国家,闹崩了社会,死人无算,伤人无数尚且如此,何况国家未垮、社会未崩之时?只要社会不垮,那一定是“精英权威”经济学家的理论高明所致;如果社会垮了,那一定是决策执行的头头们太笨。反正只要你不是每实行一项政策、每发一个通知时都具体注明此决定是根据何方神圣的哪条理论而制定的,你就永远不可能向出谋划策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追究问责,出了差错全由当官的兜着。况且中国人的“光荣传统”是严惩直接杀人的“个体户”,优待间接杀人的“批生产”,推崇无形杀人的毒药理论教唆犯。潘金莲直接下砒霜毒死个把人是死罪;不法厂商公开贩卖假酒假药毒奶粉、满江满河倾倒工业毒品的大规模成批量地杀人则是“先进生产力”,最多来个花钱消灾;贩卖“休克疗法”之类理论毒药、不声不响杀人无数的的“精英权威”理论教唆犯则有功无过,飞黄腾达。毒死一个人要判刑,毒死一批人要罚款,毒死一代人则名利双收。医生开错方子治死哪怕一个人都可以要其承担法律责任,不管什么地方出了责任事故造成损失也可以予以追究,而“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即使搞垮整个国家、不管坑死多少人都既不偿命也不追究,连谴责都免了。这多自在。这才叫高人一等,这才体现了什么叫“窃钩者铢,窃国者侯”;这才叫真正的稳赚不赔。这等保险系数当今世界上也只有中国的“经济权威”才有资格享受,其他任何地方任何行业何人能比?
第三条好处是利润丰厚,金票大大的。虽然“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的正式固定工资只比普通“弱势群体”多个成十上百倍,但各种各样的外快机会却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精英”嘛,放个屁都能别有风味,不同凡响,独出心裁,花样翻新,一边根据臭的程度按质论价,一边数着响的次数计件收钱。且不说著书立说、题词作序、报告演讲、开会剪彩、出差放洋之类常规手段,光凭开班短训买卖文凭之类就够财源滚滚的。知识经济,文凭第一。升官发财的敲门砖过去是八股文,现在是结业证。老子是权威,有权有威卖文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明码实价,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对经济狗屁不通有什么关系,到老子办的“党政干部短训班”来花钱镀金立刻脱胎换骨,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只要钱到位,人来不来有什么要紧,保证照样按时结业,文凭照发。别的行业乱卖文凭能打假追查,这里可例外。既然经济这个行当理论不必接受实践检验,懂不懂经济还不是老子嘴皮子一动说了就算的事,说你懂,你就懂,不懂也懂。如果哪个家伙不识时务敢说老子批发零售的文凭是假冒伪劣,保险立马先得罪了不知多少靠了老子卖出的文凭才得以升官发财的“南郭”首长们,那他还能有好日子过?就凭这一条,老子的买卖就亏不了。“几万公款一张纸,挂在墙上不知耻,升官发财不可少,谁说只配去擦屎?”这等不要本钱的买卖够合算的了吧?
不过千万别误会,以为“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只会吃官饭。官学勾结对老子来说乃区区小菜一碟。既然是“精英权威”经济学家,那凡沾得上“经济”的地方都有用武之地,也就是说,凡是跟钱挂得上钩的地方人家都有本事捞油水。商家想提高知名度吗?想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吗?赶紧来聘老子当顾问,当董事,当股东,当参谋,当专题研究项目组长,起码来请老子给你个题词来篇观感什么的,求老子封你个“XX模式”、“方向正确”、“前途无量”之类的金字招牌。当然,给老子的孝敬、分红、资助、研究基金一点不能少。老子有名有权威,岂能白白让你做广告?谁说广告大牌非明星和漂亮妞不可?成了名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哪怕老得满脸核桃皮照样卖高价。七老八十的戏子不好意思赖在台上扭来扭去,七老八十的“精英权威”可没这顾忌,一副“精英”本色。更干脆的是索性自己偷偷开公司当老板,又当学者又经商,一边冒铜臭,一边抹书香。当然,学者是明的,商人是暗的,这样才能名利双收,还可以省税。即便当老板的收入大大超过了“学者”的工资,“学者”的招牌也万万不能丢,一定要“学者”兼商,而决不可商人兼“学”。这样的戏法普通生意人玩得来吗?只有拥有 “精英权威”的光环才有可能如此两全其美。如此买卖岂有不合算之理?
还有更赚钱的高招呢。靠别人的进贡吃饭未免太不“经济”了,直接印票子才过瘾。当然“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不会蠢得当真直接去印假票子,只不过来个分工合作,这边老子制定股票市场管理条例,那边儿子放开手脚大玩股票,一个管股,一个炒股,手眼通天,里应外合,白涮股市里一帮帮做梦天上掉馅饼的傻瓜蛋。直接印钞票是掉脑袋的事,哪象人家父子“精英”,略施小计就把别人的票子统统笑纳过来,半点风险没有不说,连点票子的麻烦都省了。合理合法又彻底,这不比直接印钞票高明万倍吗?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难怪那么快就成了亿万富翁。这等“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多合算,别人学得来吗?
第四条好处是权力无限,倒海翻江。尔等肉眼凡胎之辈只知道当个什么“主席”、什么“长”、什么“委员”之类才叫有权,而且还要“依法办事”。殊不知所有掌权人的思维规律、所有法律的制定过程实际都跳不出老子这些“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的如来佛手掌心,任我玩弄于鼓掌之间。只凭老子三寸不烂之舌,叫他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叫他立什么法他就立什么法,替老子完成心愿还觉得是自己的英明决策,“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话告诉你,真正主宰中国社会各阶级沉浮的不是别人,而是老子这样的当代“精英权威”经济学家。老子来一条“资本家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理论”,“领导阶级”、“主人翁”们便一跟头从天上栽下来变成了“弱势群体”、“打工仔”,整天领教着什么叫 “二遍苦、二茬罪”,愁眉苦脸地熬日子。老子再来一条“原罪不究”的“理论” ,劫道打闷棍的也好,卖人肉包子的也好,卖毒奶粉的也好,只要你没被当场抓住,再沉住气挨上个十年八载的,那你就摇身一变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下三滥一跃而成上九流,任何人不得追究,一切不义之财全部漂白合法,从此受法律保护。黑手党也罢,国际大毒枭也罢,想洗钱都得“悄悄地干活,打枪的不要”,躲躲闪闪偷偷摸摸,而且还得是一个集团一个集团、一笔帐一笔帐地效率低下地进行。哪象老子,光天化日之下就大摇大摆“鬼子进村了”,吹口仙气就使全部黑钱合法漂白,根本就不用鬼鬼祟祟地犯罪,半点风险也没有。这效率多惊人,这手段多高超。别人只知道人受法律管,不知道法律是老子暗中在管。你折腾了半天“解放”“翻身”“鸡毛飞上天”又怎么着,老子有本事叫这些“穷棒子”怎么翻过来再怎么翻回去,怎么上天再怎么掉下来。不过老子绝非冷酷无情之辈,菩萨心肠大大的,知道“与时俱进”地照顾情绪,所以把“穷棒子”改称为“弱势群体”,名份上升他一级;把“来几个小钱打发叫化子”的施舍“正名”为“第三次社会分配”,称呼上来点“现代化”。这“第三次社会分配”的称呼不光听起来舒服,掏钱的阔佬们还能来点实际好处:打发叫化子的施舍没法报销,“第三次社会分配”却能算是慈善事业,可以借此顺便省点税,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哪头都不耽误。老子的“与国际接轨”、“全球化”理论让无数小本经营的民族企业心惊胆战,死去活来,让洋人买办心花怒放,从此各种各样国际“基金会”的资助直冲着老子滚滚而来。老子的“教育产业化”理论让“弱势群体”们砸锅卖铁、赔老婆当裤子,把最后一点家当都乖乖孝敬给老子这样的教育“权威”“学者”,大家腰包顿时鼓鼓的,个个眉开眼笑。老子的“医疗产业化”理论把有病没钱的穷光蛋统统轰出医院,任其自生自灭,大大有助于淘汰劣等生物,省得老子这样的高等贵族看多了心烦。总之老子表面上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学者,实际上却有扭转乾坤、覆地翻天之能。让你们见识见识,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既然当个“精英权威”经济学家是这么合算的买卖,那中国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一定多如牛毛了吧?非也非也。虽然如今中国学经济的人多得是,但混得上“精英权威”经济学家的屈指可数。首先要当上“精英权威”经济学家得现有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恩准认可才行。老子可不是傻瓜,岂能让后起之秀们那么容易就“拱”进老子的“自留地”来分油水、捞一把?其次因为并非人人都能掌握诀窍。并不是说其他人智熵不够,而是他们没参透个中奥妙机关,没弄明白当个今天成功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并不是做学问,而是做买卖,要把学问当买卖做,把买卖当学问做,这才能成功。做学问追求的是真理,做买卖追求的是利润。只知做学问,不知做买卖,这种买卖岂有成功之理?要做“精英权威”经济学家这等最合算的买卖,先得精通“厚黑学”,心要黑,脸皮要厚。只要有利可图,老娘老婆姐妹闺女都可以当破烂卖,自己的身子也不例外,其他什么原则原理国家利益多数人的幸福等等更不在话下。这可是只知做学问的书呆子们想炸了头皮也想不到的“精英”创举。道德良心高得过了头,又练不成不要脸的过硬本领,那就别想入门。头一道坎都迈不过去,底下的事自然上不了道。
“厚黑学”入门只是当“精英权威”经济学家这种最合算的买卖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把握市场,吃准客户。书呆子经济学家们老是想当然地要当“中国的”经济学家,为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而全面着想。这大错特错,一下子就把市场选错了,客户也选错了。成功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成功的诀窍是永远、永远只替有钱的着想,只为有权的服务,只为“强势群体”说话。一定要有“三陪”小姐“为钱献身”的原则性和“助人为乐”、“乐在其中”的职业道德,决不可为“弱势群体”白操心。要为整个中国的经济大局着想,要同时考虑“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必然费力不讨好:要调查研究,要分析思索,要统筹均衡,要专门戳穿各种虚假浮夸的胡说八道,要靠真才实学找出脱贫之道,要得罪既得利益者,比如贪官污吏,买办奸商,国际垄断资本等等。如此辛苦却没有什么好处,这实在是赔本的买卖。成功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决不干这种傻事。首先锁定市场卖点是“强势群体”,客户既然有钱又有权,“投其所好,论其所要”自然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子可以要钱得钱,要势得势。这种买卖才有得赚。而“弱势群体”能给你什么好处?要钱没钱,要势没势,替他们服务等于白当差。这头一条就不合乎经济学原理。得罪了有权有势的主,“精英权威”马上当不成;而得罪了“弱势群体”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要报复也只会找赤膊上阵的“周扒皮”,再转几圈也轮不到咱这道貌岸然的“学者”“专家”。这个得失利害帐一定要算得一清二楚。书呆子经济学家是“金刚钻划玻璃——专拣硬的碰”,主张制约“强势群体”、救助“弱势群体”;成功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则是“老太太买柿子——全挑软的捏”,永远主张优惠“强势群体”、牺牲“弱势群体”。这就是区别。但如果因此就说成功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乃是只为有钱有权人服务的“三陪”经济学家那就又错了。成功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自己就是大阔佬。阔佬就是阔佬,即便以学者的面目出现也仍然是阔佬。阔佬跑出来说阔佬好乃是“抠着屁眼上楼——自抬自”,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的“自慰”型自我服务。这与那种往外掏钱向“三陪”小姐和娼妓文人之类小听差购买服务的买卖根本不是一个类别。总之你有你的“三个代表”,老子有老子的“三个代表”:代表贪官,代表奸商,代表洋人。当然天机万万不可泄露,嘴上一定要说是“代表先进生产力”。
不断有学者大声疾呼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置之不理,还有人搬来了联合国统计资料,说“中国人类发展基尼系数已近警戒线”,呼吁对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不要掉以轻心。这些人倒是挺忧国忧民的,也懂得参考国外经验,偏偏就是不懂得替自己谋求最大利益。“精英权威”经济学家做的是买卖,而且要做最合算的买卖。只会简单照搬照抄外国经验不行。得有点创造性,得有中国特色,得针对中国新时期新客户的新特点对症下药。
比如,外国人搞“基尼系数”,注意社会两极分化得别太厉害;搞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最低工资什么的,让穷人别穷得过不下去。但那都是外国的情况,不是中国的情况。本来美国的阔佬们都跟今天的共和党一样是百分之百的经济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个世界是富人养活穷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要么太懒,要么太笨,政府根本不该去管。(这跟当代中国成功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的主张很志同道合。)不幸的是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闹得美国经济差点崩溃,以至于当时好些美国人公开谈论美国是不是该学学苏联,也来个社会主义改造。这下可把大批美国阔佬们吓坏了,于是接受了罗斯福的“新政”,总算肯为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掏腰包了。美国人把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支出称为“社会安全税”(Social SecurityTax),实际意思就是花钱买平安。人家当年当真叫“国际歌”吓着了,从此知道有个底线碰不得,就是千万别让穷人穷成了“饥寒交迫的奴隶”,闹到“满腔的怒火已经沸腾”的地步。总之为了社会安定,继续赚大钱,掏点腰包也认了。等苏联解体,有些阔佬又后悔了,心痛了,舍不得再出血了,因此支持共和党猛砍社会福利,股市繁荣时甚至主张取消“社会安全税”,让大家把这笔开支都投到股票市场上去,说这样能赚得更多(中国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主张取消下岗工人的生活救济,改为贷款让他们去做小生意,实在跟美国的阔佬们心心相印。)不过这种主张给否决了,等美国股票市场大掉价之后也就没人再起劲嚷嚷了。美国的福利制度虽然左砍右砍,越来越抽抽,却始终大难不死,没人真敢取消。原因当然很多,但跟中国阔佬们的情况相比最关键的原因大概有两条:第一,美国的阔佬们会算大帐,大家都懂得如何吃小亏占大便宜,确保自己长远利益最佳化。因此舍掉为整个社会的安定集体掏腰包。第二,美国的阔佬们虽然全球赚钱,但立足美国国内的原则不变,想也不想让美国社会闹动乱,更不能闹到崩溃的地步,因此没打算携款流亡。也就是说人家的基本考虑是如何把美国搞好,而不是将来如何逃跑。
中国则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阔佬们难得有美国阔佬那种算大帐的精明远见。从春秋时代起就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个基因一脉相承了两千多年,早就发扬光大了。明末李自成大军兵临洛阳,官军欠饷多日,士气不振,兵无斗志。洛阳城内的福王府内金银山积,硬是一毛不拔,半文也不肯拿出来支付军饷。结果官军一触即溃,王爷家破人亡,一个子儿也没剩下。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发现皇上私库里也是金山银山的积蓄不少,愣是舍不得拿出来军用,宁可留着让别人一锅端。这种“舍命不舍财”的精神并非明朝皇家独有。即便到了民国时代照样走俏。着名的美国记者白修德(Theordore White)在重庆时曾多次采访过蒋介石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印象最深的一次话题是关于几年间上涨了一百多倍的物价。“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有奥柏林和耶鲁的双重学位的孔博士这次没有打哈哈,他咆哮着说 :“你们美国记者就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根本没有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 块钱去买一支钢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他们发神经,就是这么回事,他们根本就不该去买嘛”。于是这位记者得出了结论:“这个‘国民政府’中任何一个说着流利英语的高官都是和他的国民完全脱节的。他们对自己的人民,甚至对重庆这座古老的城市都一无所知,要想找他们了解一点中国的真实情况简直就是缘木求鱼。”“ 一个王朝的丧钟那时候就已经敲响了。”
这位洋记者真够死脑筋的,以为话说到这个份上就能让中国的阔佬们惊醒惊醒。以他的洋逻辑根本就不可能了解中国阔佬们的实际心理:王朝的丧钟敲响不敲响干我什么事?只要我自己捞够了抽身一跑不就万事大吉了?正是因为没有未来,所以才要赶紧捞,捞够了及时往国外溜。你想规劝人家适可而止,长远打算,岂不是白白自讨没趣?这就如同《红楼梦》里贾府的焦大,一天到晚恨铁不成钢地数落纨绔子弟们别太过分,免得物极必反。忠心是怪忠心的,就是不对主子的心思,搞得上上下下人憎狗嫌的,苦差事全派给他不说,最后还给塞了一嘴马粪。那个贾雨村就聪明得多,知道如何利用顾客心理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你家公子打死了人,我便来个“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把人命官司压下去。你想要石呆子的祖传古扇,巧取不成,我便利用官府势力来个豪夺,搞得人家是死是活都不管,反正东西到手了。总之不管你如何伤天害理,我决不扫你的兴,而且帮你一把,牢牢纂住你当我的“护官符”,“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自己先飞黄腾达再说。一旦你大势已去抄了家,那我马上不客气了,立刻来个落井下石,“狠狠的踢了一脚”,划清界限再顺便捞上最后一把,物尽其用,半点不浪费。这种人才叫真明白,才够资格当“精英权威”经济学家。“最合算的买卖”就应该这样做。
既然以有钱有权的“强势群体”为客户,就得先知道当今中国“强势群体”的“中国特色”,否则怎么达到“最合算”?当今中国“强势群体”的“中国特色”是什么?第一,都是暴发户,十几年的工夫就超过西方许多阔佬几代人才办得到的事。钱来得这么容易这么快,就象手气正旺的赌棍,白面吸得正香的鸦片鬼,你叫他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简直比杀了他都难过。要是整天跟他们唠叨什么自我克制,人家保险觉得你比贾府的焦大还讨厌,你就等着准备尝马粪吧。所以千万别扫客户的兴,一定要为阔佬们大声疾呼,说人家还阔得不够,两极分化还不彻底,要彻底解决私有化的后顾之忧,早日实现“原罪不论”,减轻阔佬负担,等等等等。“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自己就是阔佬,对阔佬有利的政策自己先少不了一份,其他阔佬自然更少不了光顾自己,一举两得,多实惠。第二,大家都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概处于西方“圈地运动”的水平,对劳资纠纷没那么多体会,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你动员他们去关心“弱势群体”等于对牛弹琴。既然如此,那就必须遵从“顾客永远正确”的原则,提也别提“弱势群体”的问题,要提也是不疼不痒说两句,然后立刻强调一番只有让富人更富才能施舍叫化子的大道理。第三,都是以前唱惯了《国际歌》的,至少是以前听惯了《国际歌》的,习惯了《国际歌》冲着别人唱,脑子还没能转过弯来,还不肯想象搞不好《国际歌》有朝一日会唱到自己头上来。这点跟美国的阔佬们大不相同。美国的阔佬们挺长记性,被人家唱了一通《国际歌》后学乖了,一边大骂社会主义大锅饭,一边不反对掏腰包给美国的穷人们来点基本定量,免得人家走投无路,当真去接受“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纳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那一套。中国的“强势群体”毕竟资历还嫩了点,还没发展到人家经历过的那个历史阶段,见识还停留在十九世纪,阔佬祖宗们两千年来“舍命不舍财”的老传统更是还在发扬光大。你如果警告他们不要加剧国内的贫富对立,激化阶级斗争,保险会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甚至是别有用心。那可比焦大挨的马粪更难消受。所以一定要坚决宣布中国现在只存在贫富差别,不存在任何阶级,更不存在阶级斗争。谁敢不识相说什么“拖欠民工工资”、“打白条”等是贪得无厌的剥削压迫,搞什么“上访诉求”,谁就在破坏安定团结,必须坚决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坚决予以打击。第四,美国的阔佬远不如中国的阔佬们有远见。从来不见美国阔佬们整天盘算有朝一日遭到清算该怎么办,美国社会崩溃了该怎么办。而中国的阔佬们则个个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早早开始准备后事,时刻准备着被清算,准备着将来中国垮台。钱捞到手决不在国内再投资,先挪到国外去再说。有的干脆把老婆孩子也先送出去,自己在国内再建立第二套班子,眼前未来两不耽误,随时准备一有风吹草动便打点细软拍屁股走人。即便是戏子明星也往往一旦成名便赶紧买个国外居留身份,或嫁个洋老公在国外安营扎寨;然后再回过头来一边以中国明星的身份继续捞中国人的钱,一边把捞到的钱拿去为外国经济做贡献。据客户的这一“特色”,“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提供的特别服务便是永远只强调“引进外资”,决不强调“国内再投资”,更不强调加强资金管理,防止国内资金以“对外投资”名义逃离。一旦有人疑问为什么中国一面大力引进外资一面放任内资滚滚外流,“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立刻提出应该让中国阔佬们彻底放心,一不再追究“原罪”,二彻底保护私有财产,三让资金来去自由,四不要收遗产税,等等等等,彻底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总之,“精英权威”经济学家们坚决主张优惠再优惠中国的“强势群体”,牺牲再牺牲中国的“弱势群体”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完全合乎“市场规则”的英明之举,是建立在客户的“中国特色”基础上的精打细算。买卖嘛,首要原则是有利可图,而不是实事求是。
如此不管不顾“弱势群体”的死活,不怕矛盾激化吗?
这真是迂腐气十足的书生之见,要不怎么说书呆子经济学家做不了最合算的买卖呢。首先,矛盾哪那么容易就激化的?中国的“弱势群体”好欺负,只要使劲榨,不怕不出油。你看有的民工都饿得吃沙子了也不敢造反。他能这么着,别人为什么不能?其次,替“弱势群体”疾呼对老子有什么好处?替整个中国谋划能给本人带来多少红利?只要一提制约“强势群体”立刻就要得罪客户,那多不合算。“精英权威”经济学家是做买卖的,不是做学问的。经济帐一定马虎不得。第三,得罪“强势群体”、有利“弱势群体”的政策该提不该提是一回事,由谁来提是另外一回事。没油水的事即使应该提,也应该让不做买卖的书呆子经济学家们提去。他提他得罪人,更显得我这个“精英权威”经济学家对“强势群体”而言是何等珍贵,从此必然更加“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总之恶人由他人去做,便宜由老子来捞,这样借东风为我所用才实惠。这才是做买卖的诀窍。
如果大家都这样不顾全局,不怕把中国搞垮吗?
书呆子就是死脑筋,怎么也灵活不起来。有“精英权威”经济学家的头衔罩着,中国垮不垮老子都有利可图,怕什么?前面早就说过,老子的经济理论不受实践的检验。中国不垮,谁也没法证明老子的经济理论有问题。只要坚持老子自创的“三个代表”,坚定不移地为“强势群体”服务,老子必能继续名利双收。中国垮了,只能证明当政的人笨蛋,不能证明是老子的责任。前苏联垮了也没追究老子同行们的责任,这就是明证。中国越乱,经济越糟,新上来的当权派越得重视经济,越得依靠老子。况且老子还可以学学《红搂梦》里的贾雨村,也“狠狠的踢它一脚”,大骂前政权。戈尔巴乔夫能公开声明他当共产党总书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共产党,老子同样可以公开宣布老子当“精英权威”经济学家的目的就是有意识地用经济的办法去消灭中国独裁的“邪恶制度”,“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化为尘”,一枪不放就为自由世界做出了天大的贡献。如此一来老子还有资格荣获诺贝尔经济奖兼和平奖呢。中国垮了只对没本事捞、没本事逃、没本事左右逢源的“弱势群体”和当真只为中国着想的书呆子们不利。象老子这样的“精英权威”经济学家才不在乎呢。老实讲,这个世界上除了毛泽东那一套之外谁也别想制约老子这“最合算的买卖”。只要没人请出毛泽东,老子就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