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五年看澳門之澳門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31:23

回歸五年看澳門之澳門印象(13日)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4日 10:47

 

 

 

  嘉賓:澳門電臺時事評論員 鄭國強

  主持人(盧琛):

  各位好,歡迎收看回歸五年話澳門,距離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紀念日,還有一周的時間,我們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專門派出了一個報導組來到澳門,一起在這裏設立一個澳門演播室,為您著重報導澳門回歸五年來的變化。

 

 

 

  除了每天早中晚新聞時段裏我們有新聞節目更新,在這個時間我們專門製作了一個特別節目,叫做回歸五年話澳門。每天我們會請進演播室一位澳門當地的著名的知名人士,來這裏作為嘉賓,參與到我們節目當中。今天特別為您請進的是,澳門電臺時事評論員鄭國強先生。

鄭先生您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演播現場。

  鄭國強:歡迎你們來到澳門。

  主持人:謝謝。作為今天我們這個節目的開篇,從澳門的印象開始談起,對於我來說是第一次來,所以我走街串巷,我從一個細節開始談起:這裏我專門拿了一個街道牌,因為在澳門街道牌有它自己的特色。特色在哪里呢?有葡文和中文兩個名字,比如現在請鄭先生給我們讀一下這個葡文怎麼讀。

  主持人:中文就是大三巴街,大三巴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澳門給我的感覺是中西文化合璧,是一個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一個城市。不知道您在這裏出生而且生活,在您眼中澳門是一個什麼樣子城市?

  鄭國強: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小城市,我們的城市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所以我們澳門人對祖國的中國文化,跟外面的西方的文化說起來,感覺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澳門人比較喜歡平和的生活。

  主持人:我們的記者也是分了三路,一起來看一看他們眼中的澳門是什麼樣子的。

  記者:從珠海的拱北口岸不過幾分鐘我們就走進了澳門,這裏就是澳門的關閘,從絡繹不絕的過往人流,我們形成了對澳門的第一印象,就是澳門現在的人氣真的很旺。

  解說:

澳門與珠海山水相連,兩地人來車往非常方便,自由行和CEPA政策實行後,為澳門帶來更多的遊客與商機,進出關閘的遊客每天都是摩肩接踵,一到節假日更是人山人海。兩邊的邊檢機構不得不增派人手,加派通道,最多時一天有20多萬人通過關閘過境,去年一年過境旅客的流量達到了5000多萬人次,這與回歸之初,2000年的3630萬人次相比,增加了三成多。

其實關閘在澳門已經矗立了一百多年,不僅是海關通道,也是一處著名景點。凱旋門式的拱形門樓,附近公園外牆上的藍色瓷磚彩繪全是古跡,這些彩繪描畫了澳門昔日的地形地貌,來澳門的遊客可以從這裏第一眼瞭解澳門的歷史。

  記者:我們對澳門的感受是從海上開始的,從海上看澳門,澳門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既傳統又現代,在內港碼頭還一直可以看到澳門當年小漁港的影子,而在南灣和新口岸一帶,澳門已經完全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了。

  解說:

沿著這條幾百年歷史的航道,駛出內港碼頭,我們依次經過即將於本月19日通車的大橋,2001年落成的澳門旅遊塔,1991年聳起的中銀大廈,70年代修建的澳氹大橋,60年代完工的葡京酒店,在我們眼前展開的似乎是一本澳門的當代建築歷史。

澳門半島三面臨海,他的發展也與海相連,澳門最早的居民靠海上打魚為生,最早的對外聯絡也海上開始,從上世紀初開始的填海造地更是推動了澳門的成長,1912年澳門的土地面積只有11平方公里,到回歸前澳門的土地面積增至23.5平方公里,如今澳門的土地面積已經超過了27平方公里。澳門的南灣新口岸幾乎都是填海造成,這裏林立的酒店和寫字樓,已經描繪出澳門海岸線上動感而又現代的風采。

  記者:要想對澳門有一個整體的瞭解,我選擇到澳門新的制高點——澳門旅遊塔。從這個300多米的高塔看過去,澳門靜靜地被大海環抱著,而它各個歷史時期的標誌性建築一覽無餘,從今晨開始的這場薄霧,給澳門這個豐富多彩的城市,又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感.

  解說:

從空中看澳門,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的全貌盡收眼底,在澳門半島北端,矮矮的一片區域是澳門的老城區,南端一排排嶄新的高樓,又形成了了澳門新的商業旅遊住宅區,澳門旅遊塔所在的這個區域,被澳門人叫做南灣,曾經是澳門投鉅資重點改造的地方。

作為世界第十高塔,2001年對外開放的澳門旅遊塔,已經是澳門回歸後的新景觀之一。它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還高,原先澳門最高的中銀大廈高度也只不過是它的一半。

從空中看澳門,禁不住要感歎它的發展之快,在澳門半島和它南邊的氹仔島之間,如今已經有三座大橋相連,而氹仔和更南邊的路環島之間,早已是陸地相接。這幾年填海造地規模最大的這片區域,是未來澳門又一個旅遊商業中心,曾經發展氹仔、路環這兩個離島,也因此更加緊密的與澳門連在了一起。

 

 

 

  主持人:剛剛我們隨著記者的視角可以說陸海空三個角度瞭解了一下澳門,如果細心觀眾其實也注意到了,其實片子裏邊也展示了回歸五年來一些標誌性的新建築,比如說關閘大樓、還有第三座跨海大橋,西灣大橋,還有就是澳門觀光塔,這都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變化。

  鄭國強:都是澳門回歸以後建起來的,你看現在的大樓每天大概進出是20萬人,厲害吧?澳門才是45萬人口,這個旅遊城市,你看觀光塔望出去澳門漂亮嗎?還有一個大橋,一個新的大橋是西灣大橋,是兩層的,為什麼要建這麼一個大橋呢?是要改善澳門跟大陸之間的交通。澳門的交通堵車堵得很厲害,這個橋通了以後,可能是將來比較容易地解決澳門與氹仔之間的交通問題,將來的輕軌也在橋的上面通過,跟珠三角交通網連起來。所以,這條大橋對澳門的影響、對澳門經濟的推動作用更大。

  主持人:這個大橋在19號也將舉行通車典禮。剛才最後的一個小片子,記者站在澳門觀光塔上,當天我也在上面一起感受了一下空中看澳門的感覺。從空中看,我覺得澳門三個半島真的是躺在海灣裏面,非常安靜,而且能夠清晰的看到三座大橋把澳門連接起來,這跟之前我走在澳門街道上的感覺很不一樣。因為在街道上可能感覺澳門真的是人氣很旺,並不是大家形容的寧靜的小城,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到處都有工地,都在建設當中。

  鄭國強:幾位朋友來到澳門,跟我們說澳門現在成一個大工地了!尤其是回歸以後,我們澳門的建設是每天在發展,你看新馬路每天遊客有多少?新馬路也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地方。

  主持人:新馬路在澳門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的一條馬路?

  鄭國強:這條新馬路貫通的澳門半島的南北之間,是個很重要的馬路,這個馬路一帶有很多中西文化特色的建築物,現在每個遊客來澳門,都要到新馬路走一走。

  主持人:很多歷史文物在那裏都可以看得到,而且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確實,我們的一位記者他五年前來澳門,當時肯定是逛了新馬路,這回再次來,首選還是要看新馬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這一回逛新馬路有什麼不同的體會。

  解說:

五年前我就是從這條馬路上開始認識澳門的,這裏是澳門傳統的商業中心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一條街上彙集了澳門的歷史,水乳交融的中西文化。五年後重新回到這裏,窄窄的馬路,彎彎的小巷,葡式的風格建築,甚至腳下白色瓷石裏鑲嵌的黑色花紋,依然是我以前那種熟悉的感覺。澳門還是那個安靜的小城,還是給我一種淡淡的清靜感。

  記者:澳門的新馬路是酒店密集的地方,在這裏呆兩天就會發現實際上澳門也在悄悄的發生著一些變化,比如說新酒店多了,身邊的便利店密了,跟身邊的老百姓聊聊天,也會發現他們神氣更足了。

  解說:

在這條五年前留戀過無數次的街道上,我發現澳門真是變化了,路上的車多了,而且常常會堵車,因為這幾年澳門不少人又買了新車;街上的人多了,現在澳門平均每天接待四萬多遊客,比回歸前翻了一番;澳門的新建築多了,人們生活的節奏也比以前快了,市面也比以前更熱鬧了。在新馬路的盡頭,澳門的標誌性建築葡京娛樂城霓虹燈已經換了樣子,在它的旁邊有一座新的葡京大廈已經動工。在過去的五年中,澳門開放了賭權,引進了外來資本,娛樂場從九間增加到了十幾間,澳門博彩業已經不再是很平淡。

與五年前相比,澳門的樓市已經轉旺,在高檔住宅區的新口岸地區,大量以前空置的樓房有了主人,曾經關門大吉的地產公司重新開張,這裏的樓價也比目前翻了一倍多,每平米超過了萬元。在澳門的旅遊商業區,閃爍的各種招牌比以前更密集了,一家接一家的酒樓,以及數不清的化妝品店、時裝店、手機店、手信店,幾乎都打出了歡迎使用人民幣的招牌,讓內地來的人覺得暖暖的。

  店主(徐健全):這個店鋪是我去年11月份的時候拿了55萬買回來,經過一年就已經賺回來,再賺了100萬,主要是自由行的消費比較高,旅客、遊客多。

  解說:

過去的五年的確值得澳門人自豪,澳門的經濟迅速扭轉了回歸以前持續多年的負增長,今年的增長率預計可以超過20%。而CEPA自由行仍在給澳門人帶來好的消息。澳門還在不斷建設發展,五年前澳門隨處可見爛尾樓,而今天的澳門卻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多處豪華酒店,新的旅遊設施已經破土動工,東亞運動會的各個場館也在加緊建設。今天我看到的澳門,比以前更有活力,也更讓人充滿期待。

  主持人:鄭先生,剛才我們一起看了記者報導,基本上都是非常感性、非常直觀的一種體會。談到五年的變化,我記得您有一觀點,說回歸五年以來,澳門越來越開放。怎麼來理解這句話?

  鄭國強:澳門本來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城市,回歸以後,我們特區政府方方面面都走向開放,比如電訊由一個牌照變成三個牌照,博彩也是由一個牌照變成三個牌照。好處是什麼?有競爭,有進步!這是澳門回歸五年來我們確確實實感覺到的,正如剛才大家看到了澳門方方面面。

  主持人:確實是這樣的。

  鄭國強:所以,澳門回歸的一個重大意義,對於澳門人來說是走向開放,走向改革,包括政治和經濟方面。比如澳門的經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是旅遊業,回歸以前澳門旅遊業不行,尤其是回歸前的四年、五年,打打殺殺的,黑幫鬧得很厲害,治安很不好,當時影響了遊客來澳門,澳門的經濟受累,很不好。但是回歸以後,特區政府比較重視治安,也有周邊地區的幫忙合作,包括我們廣東、珠海的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把澳門的治安頹勢一下子扭轉過來了。

  主持人:用當地人一個實實在在的體會,談到治安這有一句話挺生動的,在澳門三年的親身體會覺得:深夜獨自外出毋需擔憂,新車露宿街頭莫怕人偷。這很生動說治安狀況是什麼樣的情況?

  鄭國強:現在治安問題解決了以後,澳門的經濟發展了!最重要的是國內開放了自由行以後,來澳門的遊客多了,澳門經濟在迅速發展,澳門是個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的城市,所以博彩旅遊業對澳門經濟的推動作用是很大的。從幾個角度來看,現在澳門的經濟還是有多元化的發展。

  主持人:現在發展趨勢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鄭國強:現在發展趨勢挺好,比如在工業方面我們有跨境工業區去推動發展,除了旅遊業以外,手信、首飾等不同行業也不斷發展起來。

  主持人:您剛才談到,旅遊業的變化,旅遊人數的猛增,其實也從一個角度可以體現出大家把澳門作為一個旅遊休閒的地方,也說明了當地的一種治安良好的程度了。

  鄭國強:現在我們看起來,澳門居民對前途是相當有信心的,所以最近香港的報紙一個大標題說:澳門人真開心!為什麼呢,澳門政府宣佈要減稅了,公務員工資也升了,所以他們說澳門人真開心。

  主持人:何厚鏵先生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在談到未來的時候也談到了,一方面是要增,要增加公務員的薪金;一方面要減,要減一些稅。這一增一減,相信也會更加帶動這邊的經濟發展。

  鄭國強:最近澳門的房地產價錢也漲了!從總體上說,澳門人對回歸五年來的發展感覺很興奮,所以評價說澳門實踐「一國兩制」初步成功,是絕不為過的。

  主持人:現在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我們記者在街頭採訪到的澳門本地的民眾,他們自己怎麼看澳門,包括怎麼看這五年澳門的變化。

  澳門市民:五年前我是一個剛畢業的中學生,當時想上不了大學,因為當時經濟不好,我的父母說經濟不好可能上不了大學。但是現在我已經是大學畢業生了,今年找工作非常容易,因為我們澳門現在的經濟發展比較大一點。

  澳門市民:那時候還是剛剛走出社會的一個青年,而現在已經有了家庭還有了小孩。我覺得澳門的變化跟我家裏的變化是一樣的,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有很大的希望!我覺得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觀,經濟、社會、治安等等各方面,我覺得應該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特區。

  澳門市民:自從回歸五年以後,我們特區政府發展很好,特別是治安方面,治安方面比以前好多了,經濟上面一片旺盛……

  澳門市民:回歸五年以來,生活穩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

  澳門市民:生活環境越來越好,這裏的天氣也是慢慢好轉了,每一個方面都挺好的。

  澳門市民:進步了很多,我覺得澳門現在很繁榮,很好的。

  澳門市民:……

  澳門市民:……

  澳門市民:……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現在收看的是,我們中央電視臺正在為您現場直播的,「回歸五年看澳門」,今天我們請到現場的嘉賓是澳門電臺的資深評論員鄭國強先生,鄭先生和我們一起聊一聊澳門在這五年的一些變化。剛才通過片子我們也大概能夠看得到,澳門市民現在這種自信心在增強,這種自信心增強本身也體現出了目前的經濟狀況,各方面都在走好的一種趨勢。

  鄭國強: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澳門回歸之前是負增長,當時澳門人覺得前途沒有信心。但是回歸以後,這情況不一樣了,我們從1999年開始好轉,2000年上升了,到去年大概增長了15.6%,今年上半年增長36%。

  主持人:今年上半年36%,估計起來可能今年全面會在25%左右,相當高的一個水準。

  鄭國強: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澳門人對現在的情景比較有信心,外面的投資也來了,比方說博彩業開放了三個牌照以後,其他兩個,包括美國的的財團也來澳門投資了,而且投資情況不錯,賺錢賺得很快!所以從這個角度,拉動了澳門的就業機會是多得很,現在其實澳門人擔心的是人力資源不夠的問題。

  主持人:人力資源不夠?

  鄭國強:對,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澳門回歸才五年,已經發生這樣大的變化。所以從很多角度來看,現在其他地方也羡慕澳門起來了!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在澳門,在一般生活當中你有沒有感覺到老百姓,您有沒有一個具體的例子告訴我們,到底老百姓現在的心態是什麼情況?

  鄭國強:現在澳門人的心態對澳門還是扎扎實實的,只要幹好了,就有奔頭,這個方面一般澳門人不像以前。告訴你,剛回歸的時候,我們還有人要上街示威,為什麼?因為過去許多人到臺灣去找工作,到臺灣不景氣的時候,剛好澳門回歸,他們全回到了澳門。當時澳門經濟還沒有發展。這個事發生以後,澳門特區政府相當重視,考慮問題首先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以後,其他問題就可以解決,現在你看隨著努力工作,這個情況沒有了。

  主持人:對,像我們平時接觸到當地人,比如說在計程車上,跟司機聊天的時候,問司機你們覺得到底現在是什麼感覺,澳門發展得怎麼樣?他說當然發展很快了,他說你看澳門現在多旺啊,到處都在發展一些新的東西,一切都是往上走的感覺。另外剛才您談到澳門現在一種國際化的發展,因為也引入了一些國外的發展模式和國外的管理方式,說到澳門的區位優勢,這個地方有他自己的特殊性。您覺得作為這個地區跟國際交往的平臺,有什麼自己的特點?

  鄭國強:現在澳門特區政府把澳門打造成三個平臺,這三個平臺是中國跟葡語國家合作的平臺,對世界華商服務的平臺,還有對我們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發展的平臺,這三平臺的作用,是利用澳門的區位的優勢。澳門本來就是開放的城市,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背靠大陸廣泛的市場,對外面有很大吸引力。澳門這三個平臺,葡語的平臺是傳統的優勢,過去葡萄牙人在澳門,一個方面有很多內在的關係,比方說巴西的關係,其他非洲國家的關係。到澳門都說好像小兄弟一樣,有懂葡語的人,跟他們很長久的交往,所以澳門特區政府把澳門打造成三個平臺。

  主持人:尤其是最後一個平臺是與珠三角地區發展的平臺。

  鄭國強:現在說珠三角,我們從開始是小三角,後來是大三角,現在是泛珠三角,跟我們與香港兩個特別行政區……

  主持人:扮演了非常積極的角色!另外還有一個平臺,你覺得應該是兩岸之間也是一個平臺,因為有這樣的政策。

  鄭國強:對!臺灣經過澳門到大陸去的航班,每天人很多。

  主持人:另外今天我們在一起談的時候,您好像跟我們說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

  鄭國強:回歸之初的時候,一個老街坊跟特首說:「我們澳門人將來食粥還是食飯,全靠你了!」當時特首說:「有飯大家吃!」但是五年過後,我們澳門人不僅有飯吃,有魚、有雞、有肉、有菜,方方面面都好多了,我相信這位老街坊現在也不再說食粥不食粥的話了。

  主持人:非常自信地說現在的情況,生活是往上走,一直是有飯吃。

  鄭國強:經濟發展勢頭相當好,當然,許多行業還要靠旅遊帶動發展,澳門根本是一個旅遊的城市。

  主持人:如果是我們整體再來總結一下,到底澳門回歸五年給您的一個印象,從整體上說,您覺得我們怎麼來概括?

  鄭國強:澳門回歸以後,方方面面都比較興旺,「政通人和」是興旺的最重要的標誌!政通人和,就是說政府在處理很多問題方面,跟上面的關係弄得比較好;人和,是澳門人的上下一心,共同搞好澳門的經濟。我們一般說澳門政通人和,其實是澳門的特點。

  主持人:好,非常感謝鄭國強先生今天參加我們的節目,您個人的體會也給我們詮釋了了您眼中這五年來澳門的變化。謝謝!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今天收看我們的特別節目「回歸五年看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