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5:34:26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结合当前实际,本学期我校重点研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出现的一些困惑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创设情境”的困惑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但有些教学内容就很难创设适当、满意的情境。有时为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一味的创设情境,学生一进入课堂,无用的情境就被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不创设情境吧又不行,课改要求,各种作课活动中要求,别的老师都这么做了,自己就不行吗!怎样避免“情境教学”成为课堂上无意义的情节?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该遵循什么原则?
二、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没有触动他的心灵,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部分学生说出是1800。此时,老师立即要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研究,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都是拿着自己的三角形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因为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当然让学生汇报时,只是部分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算说出来了。
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有些教师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确实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三、关于“应用多媒体”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低品位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议课中大多数老师都会说道: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等等;很少听那位老师说:多媒体应用的不当。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市里举行的作课比赛,准备课前,有很多人提醒我找别人做个课件。因为我们学校在深山区,当时还没有电脑,自己对电脑操作不太懂,害怕课堂使用不当会引起不当的后果,我没有运用,其他参赛的老师全部用多媒体课件。当我开始上课时,下面有些老师的神情告诉我,没有用多媒体使他们失望。当然使用了多媒体就是不一样,不用,在这一项上你是零分。
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四、关于“使用教材”的困惑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做到“用教材教”。但在教学中,我常常不敢放开教材,因为有时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生活实际编一些例题,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但在学生应用起来有难度。教学中还经常出现,例题简单,学生自己就能学会了,但后面的练习题却很难,还必需得教,在教学例题时,渗透一些习题的知识吧,学生又掌握不了,教学中我常常感觉到处理学生做的练习题比教学新课还难,这该怎么办?有时根据学生的水平掌握不了的知识,但考试是要考,比如课本上的思考题,还必须的得“教教材”,这与新课改提出的“用教材教”相违背了,怎么办?
课改后,我接触数学时间不长,面对如此复杂的课改,我究竟该怎样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千万次地追问自己,不停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坚持改进自己的教学。有时真得很困惑,真的需要和数学教师讨论。愿数学教师的指导会使我很快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从而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