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极论(44)】物质的结构·问答--空间的维度/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15:57
【六极论(44)】物质的结构·问答--空间的维度/场 在拥挤不堪的列车上
     我发现食欲正张开嘴巴
     向我袭来,但我不能吃
     真的不能吃,请你不要这么笑
     笑声穿越了门板
     像把无形的刀子

         ——《

 

物质的结构·问答

 

空间的维度:空间也会老化和新生

 

听到上节有关物质结构的解释,你问:如你所说,物质的表现不依参照物的存在而存在,那我所见岩石的形状和颜色,是不是物质的表现?
你所见的岩石的外在表现,只是这个岩石所有外在表现中的一个很小层面。所谓外在表现,就是一个特定事物在不同空间内存在的界限。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类视线的范围、听力的范围、嗅觉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一块石头,对于人是无味的,对于其他某类生物可能是馨香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人类的所见所闻来定义一个特定事物的外在表现。
再者,科学家已经证实,在我们所见的三维空间之外,还存在着很多维度的空间。有的科学家说还有十几个维度,有的科学家说有二十几个维度,显然,这些猜测都是不准确的。
像一个个体一样,空间的维度也是变化的,不是恒久的。世界上,可以说存在着无限多维度的空间,也存在着无限多层次的空间。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一种解释说,宇宙大爆炸前,存在着很多类似气泡的物质,每个气泡里都包含一个宇宙,这个气泡爆炸后,就形成了一个维度的空间和时间。这个说法,有其合理性,但也是一个侧面。绝对的事实真相无法言表,因此我们还是用比喻来形容空间的多维度性。
大家都看过大白菜,从中央到四周,一层层地包裹着很多叶片。中间有黄嫩的新叶片的诞生,最外层有老叶片的枯萎。每个叶片,我们都可以看成一个完整的时空维度。于是,地球人类仅仅是在一个叶片上的表现形式,我们所见所闻,只是这个特定叶片上的时空特征下的表现。但在别的叶片上呢?是不是人类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在其他空间维度上,我们依旧存在着,只是存在形式遵循那个空间的特征,有着新的表达方式而已。我们把这株整个白菜称为一个世界,任何这个世界的物质,都存在于每片叶子上,即使这个叶子刚刚诞生,或行将脱落。物体的这种存在方式,就像一束光线打在百叶窗上。
换句话说,人类在这个维度上以人体的形式存在,在另外一个空间,存在形式可能是鬼魅,也可能是一粒沙,或是别的。我们要知道,一个个体在一个世界中的不同维度的空间是同时存在的,且在不同维度空间上的一个动作,也影响着在其他维度空间上的个体存在。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两个相距十万光年远的粒子,可以瞬间传递信息。科学家于是认为,还有比光速更高的速度存在,这的确有可能。因为速度不过是一个比值,连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这个速度的极限也是有无限可能的。但我们可以从另外角度上思考:这两个在这个维度上相距很远的粒子,在另外维度上也许只有一墙之隔,这就是二者可以“顿知”的原因。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便不难理解超时空物质传输(teleport),神化演义中土行孙的存在了。科学家用巨大的射电望远镜观察到几亿光年以外的星系,从另外空间维度上看,或许比月亮距离地球还近。

 

于是你问:倘若一颗恒星离我们这么近的话,我们为什么没有被烤化呢?
你要知道,是在另外一个空间内有这种远近。那个空间的远近,不能改变在这个空间维度上的远近关系。而在那个空间维度上,人类以另外的方式存在着,而那个空间上能量的概念,也不能用这个空间上的能量的概念衡量。任何能量都是相对的,我们不要被我们对温度的感知所愚弄,以为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这是一一种无知,任何无知,都是不自知的结果。为什么呢?
因为在那个看似极度寒冷的空间里,人类同样存在在那里,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因为,我们在一个世界里。一个世界里,任何一个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时空维度上。银河系是一个世界。用个形象的比喻,银河系是一棵大白菜,它之外,还有其它白菜,有其它的世界。

 

于是你问:如你所说,老化的空间会死亡?是不是我在那个空间的存在也会死亡?死亡之后它们去了哪里?
是的,会死亡。任何物体时刻都在死亡,时刻都在新生,所有这一切,都是本真的作用和原理。在已经死亡(确切地说,叫“褪落”)的空间上,人类的残骸,以及和其他一切这个世界上物质的残骸,变成了一种灰暗的物质,进入一个特定的隧道,在另一端得到重生。就是说,回到了白菜心。但这个过程相对于人类来说是漫长的。

 

于是你问:人类可以望见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么?
可以。因为时空是相对的,都是具体的相,因此我们可以望见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就像望见死亡已经几十万亿年之久的恒星一样。但这只是不同空间维度上的跳跃而已,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要知道,本真是跨时空维度的,它没有陷阱和感知上的漏洞,因此可以至在至知。

 

善跑者易死。

 

于是你问:任何物质都在运动。这个运动与我所见的日落日升、昆虫飞翔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用肉眼所见之运动,用身体感受之运动,只是运动层中的一个特定的表现。
一个特定物体,在一个时空维度上有不同的运动形态;在另外一个时空维度中,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和另外的运动形态,存在着另外的作用力。


运动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自运动,附着运动和波动。
人类奔跑、鸟类飞翔是自运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附着运动。
任何物质,都有其波动频率和波长,这就是波动。
自运动耗费着个体自身积累的能量。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这话只对了一半。准确地说,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止。美洲豹善跑,但每次激烈的跑动,都耗费大量的自身能量,也是危险的。科学家已经证实,大黄蜂翅膀煽动的次数是有限的,约440万次。到达这个次数,黄蜂的生命就到了尽头。人类也是一样,如果你天天进行马拉松长跑,用不了多少天,生命的能量就会耗尽。
心跳,也是一种自运动,是要耗费自身能量的。人们把心跳作为生命存在的特征来衡量,这是有局限的。蜂鸟在飞翔时候,心跳可以达到每分钟200次,蜂鸟翅膀扇动的频率非常快,人眼都难以分辨。因此,蜂鸟耗费的能量是非常惊人的,它一天耗费的能量相当于喷气式飞机起飞要耗费的能量总和,甚至还要多。但一旦飞鸟静止下来,心跳便立即降到每分钟10次左右。动物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调节能量的耗散。锦龟可以在冰冻的冰层中存在,那时它的多数组织都被冰冻了,连心脏也被冰冻了,停止了跳动,一旦解冻,它便恢复了心跳,开始行动。灰树蛙在冬眠时,心脏也是不跳动的,但它并没有死。因此,我们用心跳与否来判断生命是否存在是不准确的。
本真是不需要心跳的,灵魂是不需要心跳的,但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和生命。

 

于是你问:既然心跳是受到能量和环境制约的,那么感觉器官是不是也受到环境的制约?
是的。生物学家发现,蜻蜓在傍晚时分,也就是温度降低时,视觉变得非常模糊。一些捕食蜻蜓的鸟类,恰恰是在黄昏时分出来,捕食蜻蜓。而乌龟的视觉受空气湿度影响很大,下雨时,陆地上的乌龟往往不知所往,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事实也说明,感觉器官的功能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