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堂里看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6:42:51

礼拜堂里看电影

2010年8月5日   14:朝花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赵建中

  赵建中

    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看电影是件大事。

    在莫干山度过了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当时,正是“文革”期间。大会堂经常举行的重要活动除了开大批判会外,就是放电影。在全国人民主要看8个样板戏的“文革”期间,因为莫干山经常有省市和中央的重要领导,包括造反派头头过往,因此,放电影还是比较多的。记得当时的电影票价只有5分钱,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规矩,如果有四五位观众一起入场,还可以带一个人。当时,每次放电影,一般都不太会张贴广告,但放电影的消息往往会不胫而走。一般情况是,尽管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但一有放电影的消息,住得再偏僻的人家也会知道。

    大会堂的座位是有靠背的长条椅,不对号入座,因此,为了占上好座位,我们总是早早入场。座位占好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已经让人很烦闷了,更可恶的是,当时,几乎每次放电影都没有准确的时间,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这时候,我的感觉就是肚子已经很饿了,但肉包子却迟迟不出笼,而且不知道何时出笼。这时候,最令观众精神振奋的一件事,就是“四类分子”上台示众,因为“四类分子”示众结束后,电影紧接着就开场了。这时候,一个大汉走到台上,发出炸雷一样的叫喊:“把‘四类分子’揪上台来示众! ”紧接着,就有人将五花大绑的“四类分子”押上台。 “四类分子”低着头上台、朝观众站定后,押送者就会再猛揪他们的头发,先将他们的头按下去,然后拉起来,将脸部正面朝向观众。然后,再重复两次这样的动作,向左面和右面的观众示众。等“四类分子”一下场,电影马上就会开始。

    电影开场了,尽管有好多部影片如 《地道战》、《地雷站》、《奇袭》、《打击侵略者》、《渡江侦察记》、《侦察兵》、《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片都看了不下三次,有些台词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用语,但我们每次仍看得津津有味。如果碰到影片是第一次看,那么,那天晚上对我们来说,实在就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这时候,最让人咬牙切齿,情绪冲动得要打人的是碰上“义务解说员”。这类观众现在已差不多绝迹,因为同一部电影很少有人去影院看两遍或两遍以上,不可能做“义务解说员”。而当年这类爱做“义务解说员”的观众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因为同一部影片,往往有已经看过的观众和初次看的观众都在一起,已经看过的观众有些又喜欢饶舌。这些观众要么主动给影片配音,如“高,实在是高!”(出自《地道战》)“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出自《南征北战》)“你们的炮是怎样保养的? ”(出自《侦察兵》)“小姐们都昏过去了!”(出自《列宁在十月》)要不就是将故事的结果早早说出。这不光影响电影的视听效果,而且还会将一部影片的悬念早早揭穿(如早就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让我们在以后的观看过程中索然无味。

    今天,看电影已经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了,但不管生活怎样变化,对于曾经给我的童年和少年带来如此之多的乐趣、并影响了我的心灵成长的电影,我仍然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到现在为止,我还常常收集一些老电影的碟片。可能我也很少有时间再一一去看她们了,但是收藏着,就是一种忠诚、一种致敬、一种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