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男童夭折,谁该领受羞耻?(南方都市报 2007-7-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9 02:45:56
社论:男童夭折,谁该领受羞耻?
2007-07-13 09:52:3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现今却频现杀机,屡屡重创社会神经。这一次被不幸笼罩的主角是在深圳出生、刚刚生活了1岁零9个月的男童。日前这名叫龙圳的男孩在玩耍中受伤严重,父母紧急送治;但在长达8个小时的辗转求医中,深圳市儿童医院等4家大医院以各种理由推诿,孩子最终伤重不治而夭折。
解剖结果显示,孩子的内伤虽厉害但绝非不能治疗,即便在成人医院动手术一样有获救的把握。但冷酷的是,儿童医院说相关设备坏了,还要求已住院的男童出院,有的医院说医生下班了,有的医院说手术能做不过最好到儿童医院做……诸如此类,医院似乎总能轻易找到拒绝的理由,却没有谁能真切地俯身查看幼童的伤势。或许对见惯生死的医生来说,再重的伤情都不算什么。问题是,当这种职业必需的冷静堕落成普遍的漠视时,医者的角色就径直蜕变为加害者。
面对男童的夭折,以及弥漫在此事背后的社会情境,愤怒或忧伤都显得轻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医院不仅再无救治精神困厄的追求,更动摇了自身医治肉体疼痛的职能。毫无悬念的是,以医德的标准去要求医生已显陈旧,实际上将十分尴尬。他们每天要面临汹涌如潮的病患,尽职开药已显仓促,更别说逐一给予慰藉。在此例医疗悲剧中,首诊男童的医生在犯下致命错误以后,院方解释是“临床经验不足”。本以为生死事大,但在此种实情相告之下,却跟“庄重”、“肃穆”之类的修辞丝毫沾不上边,滑稽且无奈。
医院日夜繁忙,人群川流不息,陷于危急的男童只是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的一员。医生虽在医术上不够精熟,可本有相应的急诊机制给予救济;吊诡的是,在小龙圳8小时的漫长颠簸中,单凭一个草率的医生就能将全盘的诊疗制度消解殆尽,这不由得让人怀疑它们的可靠性,或者是否真的存在。医院设计诊治制度当然有苦衷,即是免除医生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可在它无法被启动的情况下,医生就成了判官,患者依旧要孤零零面对冰冷、繁杂、按部就班的医疗系统。不足两岁的幼童一声不吭,懵懵懂懂,反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听凭一路上的冷漠摆布竟然是他的宿命。
事实上,小龙圳的夭折并非哪一家医院的过错,而是在所谓大医院间的冷漠接力中,一步步被推进深渊的。他的死也反映出深圳各大医院在急诊上欠缺协作。令人无言以对的是,这一弊端绝不限于深圳,在其他城市也以同样匮乏的状态延续着,并始终支配病患那深重的焦虑。比如前不久一名艾滋患儿在广州求医,医院间也曾发生类似的推诿举动。不过,民众没必要在医院的合作上浪费太多谴责,这些纯属技术范畴的问题,若被卫生行政当局重视,应该会有高效率的解决。小龙圳的夭折可否推动这一理想的筹划及时展开?依照医疗体系惯有的运作模式,乐观的期待仍需直面沉默的坚冰。
深圳市卫生局如今已介入事件调查,在它们的主持下,想必这起医疗悲剧的责任将有确实的分摊。可不知怎的,幼童在城市漫漫求医路上致死的经历,所带给社会的无力感让一切责任追究本身也显得苍白、虚浮。如果能够存在真诚的反思,小龙圳之死将成为城市医疗史上无法抹去的耻辱。这种耻辱感会否被主流价值观接受并不重要,必须警醒的是它所影射的内容极其庞杂:有诡异的医疗体系对社会肌体的持续压迫,有个体向医疗体系寻求安全时不得不忍受的无助,也有医德在现实环境中沉浮不定、模糊不清的面目,以及人性难料的复杂局面。
作为出生地也作为异乡的深圳,对小龙圳来说已成一座风中之城。但他在短短的人世间所遭受的那些,将有可能在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重演。疏漏的医院和医生已经发展成为某种隐喻,昭示着无可名状的时代所施虐的种类、强度以及时长。民众显然不是受虐狂,只是在既有的轨迹上暂时无法逃脱宿命。幼童夭折的羞耻一定要有承担者,可他出离常规的死亡将把哀伤或控诉流布到全社会,我们只能低头聆听。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7130215.asp
若在没有肠镜的日子里,小龙圳反而不会死
2007-07-15 10:14:2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本人上世纪80年代曾经作为内科临床医生在医院工作过六年,那个时候胃镜还是“新鲜事物”,肠镜还没有来到中国,医生做临床诊断必须按照医疗常规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严格的躯体检查。已经脱离医生职业多年的我,看到贵报报道的第一反应就是:急腹症!急腹症!如果按照急腹症处理,小龙圳就会及时手术,不会冤死在一个国际大都市里。贵报的报道中反复提到肠镜,肠镜成为小龙圳必须活着的“利器”,也成为深圳儿童医院住院医生误导小龙圳父母的关键词语。实在令人扼腕,如果小龙圳出生在上世纪没有肠镜的日子里,他肯定比现在幸运,他的摔倒过程将会详细记录,他的腹部会被医生的手详细检查,他的诊断也不会只是“肛门直肠挫裂伤”一个,他会在外科急症室受到详细临床观察,一但手术指征确定,会马上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我一个曾经的内科医生都能想到这些,为什么现在的临床外科医生反而会“疏忽”呢?
这其实是目前临床医生过度依赖辅助检查和器械检查,不肯按照医疗常规进行病史询问和人工身体检查的恶果。医疗辅助检查工具越来越多,“偷懒”的医生也就越来越多,正在成为目前各医院医疗管理非常可怕的常态。近几年来我住院时发现医生已经不再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和家族史,检查也只限于草草听听心肺,然后各种辅助检查单如雪片飞来。医疗常规规定必须的检查程序被省略了,必然会“省略”掉很多确诊的依据。试想深圳儿童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医生伸出右手按一按小龙圳的腹部各部位,阳性体征就会被发现,但是他们偷懒了,只记着并不是诊断和治疗必须的肠镜,并把肠镜作用无限放大,使病儿父母误以为肠镜是唯一救命工具,唉……,唉唉……,再也无话可说……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7150190.asp
社论:男童夭折,谁该领受羞耻?(南方都市报 2007-7-13) 邵建:女子当街洗澡是谁的羞耻(南方都市报 2007-7-1) 邵建:女子当街洗澡是谁的羞耻(南方都市报 2007-7-1) 社论:虎照结局:另一半的真相该由谁负责?(南方都市报 2008-6-30) 社论:虎照结局:另一半的真相该由谁负责?(南方都市报 2008-6-30) 社论:政府利益所在 房价焉能不涨?(南方都市报 2007-7-11) 社论:桂林日报,你为什么道歉?(南方都市报 2007-7-31) 社论:桂林日报,你为什么道歉?(南方都市报 2007-7-31) 社论:钉子户,挺住!(南方都市报 2007-3-23) 社论:黑砖窑案获速审 政府过错应救赎(南方都市报 2007-7-7) 社论:国企红利究竟由谁掌控由谁分享?(南方都市报 2006-12-7) 社论:力促公共财政科学民主正当其时(南方都市报 2007-3-13) 社论:办人文奥运首先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南方都市报 2007-10-13) 社论:官商勾结书记震怒 有心治吏难以问责(南方都市报 2007-11-13) 社论:央企上缴红利 公众仍难满意(南方都市报 2007-12-13) 社论:办人文奥运首先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南方都市报 2007-10-13) 社论:稷山诽谤案,地方铁幕谁来戳破?(南方都市报 2007-5-18) 社论:谁在重视今天的环境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7-6-1) 社论:稷山诽谤案,地方铁幕谁来戳破?(南方都市报 2007-5-18) 社论:斩断权钱纠结 遏制经济暴力化趋势(南方都市报 2007-7-2) 社论:平均工资惹争议贫富分化被遮蔽(南方都市报 2007-7-3) 社论:媒体需在公共监督中确立自尊(南方都市报 2007-7-3) 社论:反腐大限到期 违纪瞒报难逃严惩(南方都市报 2007-7-4) 社论:东源暴力事件要回到事实本身(南方都市报 20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