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杂记》小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3:28:04
小引
宝庆《会稽续志》卷四“苦竹”一条云:
“山阴县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则越自昔产此竹矣。谢灵运《山居
赋》曰,竹则四苦齐味,谓黄苦,青苦,白苦,紫苦也。越又有乌末苦,顿地
苦,掉颡苦,湘簟苦,油苦,石斑苦。苦笋以黄苞推第一,谓之黄莺苦。孟浩
然诗,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馀。”苦竹有这好些花样,从前不曾知道,顿地
掉颡云云仿佛苦不堪言,但不晓得味道与蕺山的蕺怎样。嘉泰《会稽志》卷十
七讲竹的这一条中云:
“苦竹亦可为纸,但堪作寓钱尔。”案绍兴制锡箔糊为“银锭”,用于祭
祀,与祭灶司菩萨之太锭不同,其裱褙锡箔的纸黄而粗,盖即苦竹所制者欤。
我写杂记,便即取这苦竹为名。《冬心先生画竹题记》第十一则云:
“郦道元注《水经》,山阴县有苦竹里,里中生竹,竹多繁冗不可芟,岂
其幽翳殄瘁若斯民之馁也夫。山阴比日凋瘵,吾友舒明府瞻为是邑长,宜悯其
凶而施其灌溉焉。予画此幅,冷冷清清,付渡江人寄与之,霜苞雪翠,触目兴
感为何如也。”此蔼然仁人之言,但与不佞的意思却是没有干系耳。
廿四年六月十三日,于北平。
(1935年6月23日刊《大公报》,署名知堂)
--------------------------
芟shān〈动〉(会意。从殳(shū)。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铲除杂草)
同本义 [mow grass]
芟,刈草也。——《说文》
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周礼·肆师》
芟蕰崇之。——《左传·隐公六年》
载芟载柞。——《诗·周颂·载芟》。注:“除草曰芟。”
又如:芟夷(除草,割草);芟荑(同“芟夷”。刈除);芟柞(指耕作);芟翦(芟剪。剪除;修剪);芟薙(刈除);芟柞(割除草木);芟秽(割除杂草。后用以比喻除去祸害)
斩杀;消灭;清除 [kill;eliminate;clear away]
芟野菼。——《淮南子·本经》。注:“杀也。”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又如:芟讨(讨灭敌人);芟锄(除去,铲除);芟刈(割,引申为杀戮);芟夷(铲除;除草;亦指杀戮);芟定(平定)
删除 [delete;strike out]。如:芟削(删除);芟翦(芟剪。删除)

shān
〈名〉
大镰刀 [scythe]
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国语·齐语》
如:芟割(用镰刀收割)
[用作防汛护堤]砍下的芦荻 [reed]
凡伐芦荻谓之“芟”,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梢”,辫竹纠芟为索。——《宋史》
芟除
shānchú
[mow]∶除草,刈除
[delete]∶删除
芟除芜杂
芟秋
shānqiū
[farm after autumn;loosen soil and weed grass in autumn] 立秋后锄草、松土,使农作物早熟、子实饱满
-------------------------------------------------------------
苦竹是一种野生竹种,属禾本科苦竹属,是我国南方省区都有分布。苦竹地下茎为侧出丛茎,复轴混生,既有横走地下竹鞭,又有密集簇生的竹丛。一般秆高3-5cm,节间长25-30cm,枝下各节无芽。主杆每节分枝3-5条,具叶小枝1-3枚生于一节,顶端有叶2-4片,正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略尖长,叶梢无毛有纵脉。笋期4-6月。实用价值 苦竹苦的主产品苦竹笋既是宴席上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又是一种保健食品,具有增强食欲、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等功效。特别是福建省的龙岩、三明等地人嗜食苦笋。目前,广东的大埔、梅州、广州、深圳等地苦笋已成为供不应求的食品。
----------------
水經注四十漸江水注:“湖水上承妖皋谿,而下注浙江。又逕會稽山隂縣,有苦竹里,里有舊城,言勾踐封范蠡子之邑也。浙江又東與蘭谿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晉書王羲之傳:“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並築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於會稽山隂之蘭亭。”
----------------------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87411/node105501/node112747/node112936/node112959/node112965/userobject15ai1114966.html
第二节 越国遗迹
无余大城  或曰嶕岘大城,越王无余旧都。《越绝书》载:“无余初封大越,都秦余望南,千有余岁而至句践。”《嘉泰会稽志》曰:“秦望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山南有嶕岘,中有大城,王无余之旧都也。句践语范蠡曰:先君无余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山有三巨石,屹立如笋。龙池冬夏不竭,俗号圣水。”《康熙会稽县志》引《姚令威丛语》曰:“予尝上会稽东山,自秦望山之巅并黄茅无树木,山侧有三石笋,有水一泓,盖即嶕岘也。”现其地不明。
苦竹城  越范蠡子之封邑。《越绝书》载:“苦竹城者,句践伐吴还,封范蠡子也。”《嘉泰会稽志》载:“在山阴县西南二十九里。”《水经注》曰:“苦竹里,里有旧城,言句践封范蠡子之邑也。”今兰亭镇有古筑村。50年代末该地曾有战国时青铜器、印纹陶器及原始瓷器等出土。苦竹城似即其址。
美人宫  句践教习美女之所。在县东3公里。《越绝书》载:“美人宫,周五百九十步,陆门二,水门一,今北坛利里丘土城,句践所习教美女西施、郑旦宫台也。”《吴越春秋》云:“越王使相者求美女于国中,得之苎罗山鬻薪之女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行步,习于土城,教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吴王。”因宫建于土城山,故后称西施山。
飞翼楼  越大夫范蠡建小城时所筑,位于府山之巅。《太平寰宇记》载:“飞翼楼,按《越城记》云:六楼、八门,并四水门,飞翼最高。”宋沈立《越州图序》曰:“楼高十五丈,范蠡所筑,以压强吴。”楼于唐前已废。《嘉泰会稽志》云:“先是越句践创飞翼楼。唐人以楼址为望海亭。”
投醪河  一名箪醪河,又名劳师泽,句践投醪处。传句践伐吴前,投酒于河,士卒承流而饮,勇气百倍,终于灭吴。《嘉泰会稽志》载:“箪醪河在府西二百步,一名投醪河。”现城南鲍家桥以东河道,即投醪河。
射浦  越之校场。《越绝书》载:“射浦者,句践教习兵处也。今射浦去县五里。”现址不明。
越王峥  一名越王山,亦名栖山,越栖兵之地。在今县西北夏履镇墅坞村。《嘉庆山阴县志》载:越王山即越王峥。“句践栖兵于此,又名栖山。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宋时建有深远寺,塑有越王、欧兜祖师、夏仙师等像,早废。80年代重修。1987年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指台  越国建营处。《越绝书》载:“中指台马丘,周六百步,今高平里丘。”乾隆《绍兴府志》载:“在皋平畈,周六百步,越王建营处,今高平里丘。”又曰:“台在高平里,会稽县东十里。”今皋埠镇皋北丰光村,原称高平村。村北原有“越营山”。民谚云:“九龙江口越营山”,似为中指台基址。系人工堆积而成,东西长250米,宽80米。70年代夷平。
乐野  越之猎苑。《越绝书》载:“乐野者,越之弋猎处,大乐,故谓乐野。其山上石室,句践所休谋也。去县七里。”又据《嘉泰会稽志》载:县东南八里有鹿池山。《旧经》云,山中昔有白鹿,故名。一云越王养鹿于此,俗呼鹿墅山。鹿池山位于今禹陵乡凌家山村,与凌家山相邻。乐野似即于此。1984年文物普查时,该地曾有春秋战国时期印纹陶片出土。
龟山  一名飞来山,亦名怪山,后名塔山。越时,曾于是山筑台以观天象。在今城区南面。《越绝书》载:“龟山者,句践起怪游台也。东南司马门,因以炤龟。又仰望天气,观天怪也。高四十六丈五尺二寸,周五百三十二步。”
赤堇山  一名赤山,亦名铸铺山。为越欧冶子铸剑处。《嘉泰会稽志》载:赤堇山在县东三十里。《旧经》云:欧冶子为越王铸剑之所。《越绝书》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该地旧有淬剑井、欧冶娘娘庙,均圮于清末。1992、1993年,曾先后出土战国时青铜剑2件、青铜削2件。
练塘  传为句践铸剑处,在县东25公里。今名联塘,1954年后属上虞东关镇。《越绝书》载:“练塘者,句践时采锡山之炭,称炭聚,载从炭渎至练塘,各因事名之。”《嘉泰会稽志》载:“练塘在县东五十七里。《旧经》云,越王铸剑于此。”
铜牛山  传为句践铸冶处。在县东南25公里。《嘉泰会稽志》载:“铜牛山在县东南五十八里。夏侯曾先志云:射的山南铜牛山,即越王铸冶处。”1954年后属上虞县东关镇。
六山  唐天宝间改称句践山。传句践曾于此铸剑并遣使种植马箠。《嘉泰会稽志》载:六山在县北一十四里,一名句践山。《越绝书》云:“句践铸铜。铸铜不烁,埋之东坂。其上马箠。句践遣使者取于南社,徙种六山,饰治为马箠,献之吴。去县三十五里。”
锡山  句践采锡之地,或云句践曾采锡山为炭。在县东南攒宫宝山附近。《嘉泰会稽志》载:锡山在县东五十里。《旧经》云:“越王采锡于此。旧传山出铅银,或坯凿取之,忽山啸摧压数十丈。今迹存焉。其后里人无敢采者。”
南池  有上下两处,即范蠡养鱼池。一在县南10公里坡塘盛塘村(俗称上埠);一在县南8公里南池秦望村。《嘉泰会稽志》载:“南池在县东南二十六里会稽山,池有上下二所。《旧经》云:范蠡养鱼于此。又云:句践栖会稽,谓范蠡曰:孤在高山上,不享鱼肉之味久矣。蠡曰:臣闻水居不乏乾熇之物,陆居不绝深涧之宝,会稽山有鱼池。于是修之。三年致鱼三万。今上破(坡)塘村乃上池。”坡塘盛塘村南原有塘基(已辟为公路),东西向。筑于庙山与大窑山之间。塘南为三面环山之南北狭长山岙,即为上池所在。南池秦望村南有一东西向塘堤,其南为三面环山之小盆地,为下池遗址。
日铸岭  在县东南平水镇上灶与王化之间界岭。《嘉泰会稽志》载:“日铸岭在县东南五十五里。”“昔欧冶之铸五剑,采金铜之精于山下。”唐独孤及有诗云:“冶工铸剑今已远,此地空余日铸山。吊古尚传三灶在,清游曾有几人闲。”建国后,上灶曾有战国时期青铜剑、矛等兵器出土。
葛山  越种葛处。在县东南5公里,今越城区禹陵乡。俗称葛山头。《越绝书》载:“葛山者,句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葛为藤科植物,俗称“毛葛藤”。今该山仍有葛藤蔓生。
稷山  一名棕山,亦名秽山。为句践种菜、斋戒之地。在县东25公里,今属上虞道墟泾口村。山呈圆锥形,林茂木郁,正面山坡陡巅,山背陵带逶迤,多岙地,有呈扇状台地。《嘉泰会稽志》载:“秽山,一名稷山,越王种菜于此。”《越绝书》曰:“稷山者,句践斋戒台也。”
蕺山  句践采蕺处。《嘉庆山阴县志》载:“蕺山在卧龙山东北三里许,产蕺,句践尝采食之。”“蕺”即蕺菜,味苦,句践采食蕺菜,用以自励。其山因产蕺而得名。宋王十朋有《咏蕺》诗云:“十九年间胆厌尝,盘羞野味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
赖山  俗称外山,越采樵地。在鉴湖镇外山村。乾隆《绍兴府志》曰:“句践时樵采赖之。俗今呼为外山。”
官渎  越之工场。《越绝书》载:“官渎者,句践工官也,去县十四里。”其址不详。
富中大塘  在绍兴东部。东界富盛江,南至会稽山麓,西临平水江,北为山阴古水道。面积约5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耕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越绝书》载:“富中大塘者,句践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富中,去县二十里二十二步。”塘成后,曾使成片沼泽之地而成良田。
吴塘  《越绝书》载:“句践已灭吴,使吴人筑吴塘,东西千步,名辟首。后因以为名曰塘。”现据县水利部门考证,似位于湖塘镇古城溪下游之山麓冲积扇地带。塘坎介于东来年山、西马车坞山之间。
巫山  《越绝书》载:“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县十三里许。”《嘉泰会稽志》载:“巫山在县北一十八里。”《旧经》曰:巫山一名梅山。今城北郊梅山乡有梅山,海拔79.6米。据文物部门调查,山多汉、六朝古墓,亦可偶见战国时期印纹陶残片。
陈音山  传为越射卒陈音葬地。《越绝书》载:“射卒陈音死,葬民西,故曰陈音山。”《嘉泰会稽志》载:“陈音山在县西南四里一百五十步。《旧经》引《吴越春秋》云,范蠡进善射者陈音,楚人也。王曰:善子之道,愿子悉以教吾国人。音曰:道出于天,事在于人,人之所习,无有不神。于是,乃使音教士习射于北郊之外。三月,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音死,王伤之,葬于国西。号其葬所曰陈音之山。其冢悉画骑射之形,今对塘头亭南湖中一山。首北望者是也。”现址不明。
------------------------------
侃“竹”
你说对了:我也好竹,那是以往的事了。
我平生最早接触的是竹竿和竹制凉席。儿时没有空调,即将入夏,母亲从门后和床下找出凉席和竹竿,用清水仔仔细细地擦净,把竹竿绑在床腿上撑起蚊帐,再把凉席铺到床上。临睡前,先吃上几牙西瓜。那时吃西瓜用脸盆接瓜子,每每当瓜子从搪瓷盆里蹦出来的时候,总会引起兄弟姐妹们的一阵嬉笑。等母亲用湿布擦遍凉席或向凉席喷点凉水后,该我们钻进蚊帐躺下了,感觉既不粘皮肤又通风,还能躲避蚊虫的骚扰,大人在身边断断续续地摇着蒲扇,拍打小虫,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幸福。
南方人夏天有在外乘凉过夜的习惯,南京、武汉、重庆等火炉城市更典型。他们干脆用竹直接制成床,竹桶直立为腿,竹皮弯曲为箍,竹片劈开,立为横筋横为面板,整张竹床不用一根钉。竹床分量很轻,成年人可以轻易扛起。选个地方,向地面泼点凉水,把竹床放在水迹之上,仰面一躺,望着深邃的夜空,听着土地如饥似渴汲水的嘶嘶声,享受着由冷热交换带来的阵阵凉意,惬意极了。
竹至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据统计共554种,分布在亚洲、非洲、澳洲及南美一部,欧洲没有竹,故欧洲语系说到竹或竹制品都用近代南洋华侨引进的外来语。日本有120种,我国有250余种。竹即箨、篁,也称竹箨,是多年生的乔木科,有地下茎和明显的节,节间中空。常见的竹有用途广泛的毛竹;适合做建材的楠竹;富有浪漫而传奇色彩的斑竹;适合造纸、编织和农用的慈竹;可笋林两用的淡竹和用作竹编、竹饰、竹雕工艺品的紫竹等。
竹不常开花,一旦开花,麻烦就大了去了。
说个笑话。2004年国家公布考研的录取分数线:东部地区400分、中西部地区380分。我的一位太原贤弟考得390分,究竟山西划入哪一部?到底能够录取否?问后答曰:要请示国家教育委员会!分值是举例,事件却真实。最后,还是取了。《辞海》说: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等地没有错,主要是这个“主要”加得好。江浙有竹,湖广有竹,云贵川也有竹;井冈山有,九寨沟有,山西还有:《西厢记》故事的发源地----永济普救寺周围就立着千竿修竹。
在我家乡,常见一片片或一丛丛的竹,青翠欲滴的象武松,略微泛黄的似黄忠,墨绿成熟的就比赵子龙吧。所以,周围的人常以十亩竹园、百竹翠廊、千里竹林、万竿竹海来叙述和描写竹的存在,但孤翠少见。
在下喜欢竹,不仅因为它好看,而且也是因为它有用。竹和其他草本、木本植物相比,多了竹笋,能吃。竹笋又名竹芽,也叫竹萌,因出土时间不同而被分别称为春笋和冬笋。春笋细嫩清脆,炒煨烧炖都好吃,而且形状也漂亮,古人常用“春笋纤纤”来形容妇女手指的美,谁要是没见过,就算见识不广。冬笋藏在土里,需要挖出来,质地细密,味道也好,如北方餐馆常用冬笋和冬菇做成“烧二冬”。苏东坡爱吃笋,爱到连官都可不做的地步。这只是据说。
苦竹笋的苦味是很讲究的,分黄苦、青苦、白苦和紫苦。方言中再分乌末苦、顿地苦、掉颡苦、湘簟苦、油苦、石班苦和黄莺苦等等。足矣,一个苦字能分出那么多名堂,让人服了。
竹的用途极广。古人用竹帛写字,于是许慎说“著于竹帛谓之书”;李冰以竹笼修建都江堰,于是使蜀地变成天府之国。箭竹能养育熊猫,文竹可装点环境;竹可制笔书写历史,能当药材勾兑名酒;人们用竹筷进食,竹帚清洁,以竹笋待客,空竹娱乐;竹还可扎成竹筏,制成曲笛、邦笛、笙或萧。或质朴无华,或激情灵性,或娉婷妩媚,或竹毁节存……总之,竹与中华民族有着不解因缘。
《广陵散》的作者嵇康喜欢竹,他与阮籍、刘伶等人长年游于竹林间吟诗抚琴,世称竹林七贤。“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造就了当今无数俗气之人:竹是书嘛,与书为伴就行,和房屋大小有甚关系?!《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住在长满湘妃竹的潇湘馆里,发福了的润发仁兄也与时俱进在《卧虎藏龙》中纵横竹梢显示大帅哥的精、气、神。而今天,山西籍后生宁浩正携《疯狂的石头》冲击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霸主地位。他成功与否我们姑且不提,但石和竹,同属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翁写竹明志的重要模特。
两小无猜的叫竹马青梅,毫无保留的叫竹桶倒豆,心中有数的叫胸有成竹,摧枯拉朽的叫势如破竹,作恶多端的叫罄竹难书,千古流芳的叫名垂竹帛。儿时用于游戏的竹马是将一截竹竿夹至跨下,左手握着竹马前端以为马首,右手挥舞着象征战刀的竹片,口中“冲啊”、“杀啊”喊个不停,煞是威风、过瘾。大人下班时,看到舞刀弄枪一帮灰头土脸的孩子时,忍不住想斥责邻家小崽,但停顿片刻后,还是冲着自家的孩儿大声断喝:回家!看不打断你的腿。
细细想来,厌竹的理由大致有三:首先是竹刺坚韧,扎进皮肤较木刺难愈,我吃过苦头。其次,生长并喜好栖于山涧树旁的一种蝮蛇叫竹叶青,听说剧毒,象我这样的好游者万一不幸被咬,小命可就难保了。再次的原因是毛主席。1941年,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写过一片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对联,批评夸夸其谈和主观主义的干部。是啊,毛主席都不喜欢这种干部,那么,作为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的好战士的我呢?
神侃,该小结咯:
竹生室外,象画一样,区区几竿不足为奇,如至竹海,那美景、那气势可就非同一般了。竹在阳光雨露下,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勃勃生机,欣欣向荣,长得青翠,活得自在,如遇气候寒冷,把它象梅花或海棠一样硬生生搬入室内、象樱桃或芭蕉一样懵懂懂存入地窖,漫说糟蹋了竹的生长过程,也是绝对不行的!
竹魂是虚心刚劲,正直有节,不畏寒暑,伐而后生,前仆后继,生生不息,有时奔放,有时含蓄。竹一般以高风亮节的气质、竹露荷风的景色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的毅力为人称道,“是竹也是我”的你却似乎更欣赏竹之洒脱率真的本色、随遇而安的淡泊,喜欢竹之虚怀若谷的品格和追求在雨后晚晴的林间婆娑起舞的轻松氛围。
随着时光流逝、年岁增长,加上社会压力和生活节奏,把竹的情趣渐渐淡忘了,直到最近,才又重新找回以前的感觉。
-------------------------------

sǎng
<名>
额头 [forehead]
颡,额也。从页,桑声。——《说文》
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方计》
可使过颡。——《孟子》
河目龙颡。——《孔子家语·困誓》
靥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刘安《淮南子》
又如:颡骨(额骨);颡泚(额上汗淋淋。借指心中惶惶不安);颡汗(额头上冒汗)
头 [head]
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唐·杜甫《义鹘》
喉咙;嗓子 [throat]。如:颡根(喉的后部);颡子眼(喉咙眼);颡根轴子(即人体咽喉与食管部位);颡子(喉咙)


sǎng
<动>
“稽颡”的省称,即叩头、磕头 [kowtow;kotow]
拜稽颡。——《仪礼·士丧礼》。注:“头触地。”
再拜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注意啦,现在的几个南方方言可以说是以当地土著居民的语音为基础
南方几个主要的非北方语系的方言,因为北方移民到达南方以后文化上的优越感,较少受历史上当地土著居民语音的影响,同时又与北方语系处于相对的隔绝状态,较少受到北方语系发展的影响,仍然保持了不少古汉语的发音,但这并不等于南方几个方言比北方语系整体上更为接近古汉语的发音,只能说南方方言是北方语系发展过程中改变了那一小部分的补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相对处于少数的北方移民不可避免得受到了当地土著居民语音的影响,现在的几个南方方言可以说是以当地土著居民的语音为基础,掺杂了部分古代汉语的发音形成的,而北方语系整体上更接近古汉语的发音,就我所知,关中语音其实更多保存了古汉语的因素,比如论语中的乡党一词,现在在关中语音中仍然使用者,还有颡在古汉语是指头颅,现在的关中话里也还有这个词,也是指头,晋南方言中将骂人叫诟(ge)人也是古汉语用法,如果哪位有兴趣,大可去关中了解一下,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综上所论,普通话在北方语系中虽然不是最接近古汉语的语音,但是比起南方方言或者韩日越语来,要远远更为接近古汉语的发音了.
----------------------------------------
莊周遊於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栗林【一】。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一)裳躩步,執彈而留之【二】。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三】;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四】。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五】,二類相召也【六】!」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七】。
【一】【疏】雕陵,栗園名也。樊,藺也,謂遊於栗園藺籬之內也。運,員也。感,觸也。顙,額也。異常之鵲,從南方來,翅長七尺,眼圓一寸,突著莊生之額,仍栖栗林之中。
【釋文】《雕》徐音彫。本亦作彫。《陵之樊》音煩。司馬云:雕陵,陵名,樊,藩也,謂遊栗園藩籬之內也。樊,或作埜。埜,古野字。《翼廣》光浪反。《運寸》司馬云:可回一寸也。◎王念孫曰:司馬彪曰,運寸,可回一寸也。案司馬以運為轉運之運,非也。運寸與廣七尺相對為文,廣為橫則運為從也。目大運寸,猶言目大徑寸耳。越語,句踐之地廣運百里,韋注曰:東西為廣,南北為運。是運為從也。西山經曰,是山也廣員百里。員與運同。周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士喪禮記,廣尺,輪二尺;鄭注並曰:輪,從也。輪與運,聲近而義同,廣輪即廣運也。《感周之顙》息蕩反。李云:感,觸也。
【二】【疏】殷,大也。逝,往也。躩步,猶疾行也。留,伺候也。翅大不能遠飛,目大不能遠視。莊生怪其如此,仍即起意規求,既而舉步疾行,把彈弓而伺候。
【釋文】《翼殷不逝目大不睹》司馬云:殷,大也,曲折曰逝。李云: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蹇》起虔反。《躩》李驅碧反,徐九縛反。司馬云:疾行也。案即論語云足躩如也。《執彈》徒旦反。《留之》力救反。司馬云:宿留伺其便也。
【三】【注】執木葉以自翳於蟬,而忘其形之見乎異鵲也。
【釋文】《螳》音堂。《蜋》音郎。《執翳》於計反。司馬云:執草以自翳也。《搏之》郭音博,徐音付。《之見乎》賢遍反。
【四】【注】目能睹,翼能逝,此鳥之真性也,今見利,故忘之。
【疏】搏,捕也。真,性命也。莊生執彈未放,中間忽見一蟬,隱於樹葉,美茲蔭庇,不覺有身;有螳蜋執木葉以自翳,意在捕蟬,不覺形見異鵲;異鵲從螳蜋之後,利其捕蟬之便,意在取利,不覺性命之危,所謂忘真矣。
【釋文】《其真》司馬云:真,身也。
【五】【注】相為利者,恆相(二)為累。
【疏】既睹蟬鵲徇利忘身,於是怵然驚惕,仍(言)〔發〕噫歎之聲。故知物相利者,必有累憂。
【釋文】《怵然》肇律反。
【六】【注】夫有欲於物者,物亦有欲之。
【疏】夫有欲於物者,物亦欲之也。是以蟬鵲俱世物之徒,利害相召,必其然也。
【七】【注】誶,問之也。
【疏】捐,棄也。虞人,掌栗園之虞候也。誶,問也。既覺利害相隨,棄彈弓而反走,虞人謂其盜栗,故逐而問之。
【釋文】《誶之》本又作訊,音信,問也。司馬云:以周為盜栗也。
【校】(一)闕誤作褰,云:張本作蹇。(二)趙諫議本相作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