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52:42

毕业那年为谋某职位而临时做的废水方案设计,现在看来比较幼稚,图实在拿不出手。。。

某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方案

 

第一章 设计背景

1.1设计条件

某化工厂废水,属于中等浓度有机废水

水量条件:

日平均水量:150吨/日

废水总流量变化系数:KZ=1.2

水质条件:

CODcr=1400mg/l

BOD5=550mg/l

SS=200mg/l

PH=7.0

1.2设计要求

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类标准:

CODcr<100mg/l

BOD5<20mg/l

SS<70mg/l

PH=6~9


第二章 设计方案

2.1设计进出水水质

 

进水水质mg/l

出水水质mg/l

去除率%

CODcr

1400mg/l

100mg/l

92.8%

BOD5

550mg/l

20mg/l

96.4%

SS

200mg/l

70mg/l

65%

PH

7.0

PH=7

 

 

设计平均水量:Q=

设计最大水量:QMAX= Q×KZ=150×1.2=

2.2方案选择

据污水水质特点,COD,BOD,SS等值判断,此属于中等浓度有机废水,BOD5/CODcr=550/1400=0.39,比值在0.3~0.45之间,属于可生化性较强的废水,废水可生化性较好。对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采用厌氧与好氧工艺结合。

同时由于此废水水量很小,且化工生产一般为间歇生产,废水水质水量不均匀,不利于后续处理,故最初需要调节池均和。

生化处理系统的厌氧部分选用UASB,好氧段选用生物接触氧化法,UASB对有机物去除率很高,生物接触氧化池有耐冲击负荷的优点,并且整个生化系统产泥少。本次处理设施均为小型设施。具有占地省,投资费用小的特点。

 

2.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说明:

废水污水经过沉砂池,除去一部分无机悬浮颗粒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水量与水质达到均匀。然后进入生化处理阶段,此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结合处理工艺,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UA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厌氧段去除原水中的大部分CODcr,好氧段进一步分解有机物,主要去除BOD5,接着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的反应槽,投药进行混凝反应,然后池壁孔洞进入沉淀区,沉淀区是斜板反应池,去除大部分SS与随水流带出的少部分脱落的生物膜。最后可出水达标排放。

 

第三章 构筑物设计计算

3.1调节池

因多数化工厂为间歇式生产,故设调节池内水力停留时间t=8h

则V=Qmax×t= Q×KZ×t=150×1.2×8/24=

设其超高为

设计其实际尺寸为5.0×4.0×

校核水力停留时间:HRT=V/QMAX=5.0×4.0×3.0/(150×1.2)=8h

Qmax——污水最大设计流量,m3/d

KZ——废水总流量变化系数,1.2


 

3.2初次沉淀池

本设计水量偏小,故初次沉淀池选用竖流式沉淀池

D/h2

h4=0.3         d1=1.35d0

d2=1.3d1        θ=17°

f——中心管断面面积,m2

v0——中心管内水流速度,mm/s ,v0

d0--中心管直径,m       

d1——中心管喇叭口直径,m ,d2——反射板直径,m

F——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m2

D——沉淀池直径,m

θ——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v1——废水由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流出速度,mm/s

v——废水在沉淀池中流速,m/h

q——表面负荷,m3/(m2h)

t——沉淀时间,h

c1,c2——进,出水SS浓度,kg/m3

y——污泥密度,kg/m3

P——污泥含水率

h1——超高,

h2——竖流沉淀池有效水深,m

h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在0.20

h4——缓冲层高,

h5——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m

а——圆截锥侧壁倾角,°

R——圆截锥上部半径,m

r——圆截锥下部半径,m

1)中心管截面积

设中心管内水流流速

则中心管截面积:f===

2)中心管直径:d0==

喇叭口直径:d1=1.35d0=

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间缝隙高度:

设v1=

h3===

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

设q=

F=m2

5)沉淀池直径

6)沉淀部分有效深度

设沉淀时间为t=2h

h2=

D/h2=1.55<3(校核)

7)沉淀容积

设污泥清除时间间隔T=1d,污泥含水率为P=99.3%

则V=m3

8).圆截锥部分容积

设截锥侧壁倾角为а=60°,r=

则h5=

圆截锥容积V1=3

9)沉淀池总高度

设h 1=0.1,h4=0.1

则H=h1+h2+h3+h4+h5=0.1+2+0.11+0.1+2=

由以上计算可得

初次沉淀池,选用竖流式沉淀池,具体尺寸:池直径为

喇叭口直径为

 

3.3 UASB

Nv——有机负荷,kgCOD/m3d,一般为10——15

H——反应器有效高度,m

h0——反应器超高,m

Q——设计日平均水量,m3/d

ρ——进水有机物浓度,kg/m3

A——应器截面积m2

D——反应器的直径,m

t——水力停留时间,h

A0——沉淀区面积,m2

q0——沉淀区表面负荷<

θ——集气罩圆锥顶角,55°~60°

h2——水面至集气罩顶距离,0.5~

h3——下档板高度,0.5~

h4——集气罩高度,m

h——沉淀区总高,m

d2——下部档板至反应器壁距离,m

d1——下部两档板间水平距离,m

v1——下部档板间混合液上升流速,m/h

v2——混合液在上圆锥集气罩与下部罩斜面间回流缝隙流速,m/h

S1——下集气罩回流缝总面积,m2

S2——上集气罩回流缝面积,m2

d0——上集气罩回流缝宽度, 〉

l——缝隙间遮盖距离,100——

1.总体尺寸计算

据经验,设有机负荷Nv=10kgCOD/m3d,H=4~

在此取H=

ρ=

1)反应器体积为V=m3

则反应器截面积A=m2

由于水量小,反应器只设一座,故将反应器设计成圆柱形,使耗材最少。

2)反应器的直径D=m

3)反应器内水力停留时间校核 t==3.36h>2h

2.三相分离器的设计

1)沉淀区面积

设沉淀区表面负荷为

A0=Q/q0=

取h2=

且h,取

l取

故h4=h-h2-h3+l=

2)回流缝设计

设θ取60°

d2= 

d1=D-2d2=

d0

S1=2=

S2==

v2= Q/S2=

v1=Q/S1=

反应器直径D=

三项分离器的沉淀区表面积

下部回流缝宽

 

3.4 生物接触氧化池

Nv——有机负荷,kgBOD/m3d

V——池子有效容积,m3

A——接触氧化池总面积 ,m2

h——填料高度,m

t——有效水力停留时间,h

h1——超高,m

H——池深,m

h2——填料上层水深,m,

h3——填料至池底高度,m

D0——

1)有效容积

据经验,设有机负荷Nv=2kgBOD/m3d

2)池子有效容积:V=m3

3)接触氧化池总面积

设填料高度h=

则A=V/h=

设计此池为矩形池,其长宽高尺寸为4×

实际体积为:V=4×3.3×3=

4)实际有效水力停留时间t==6.34h

5)池深

设超高h1=

则有H=h+h1+h2+h3=

6)所需空气量

据经验,设

D=D0Q=

池体长×宽×高=5.0×4.0×

填料层高度为

填料采用板状填料

 

3.5 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采用带搅拌机的混合反应槽与斜管沉淀池组成

斜管沉淀池作为二沉池池内停留时间tmin

斜管上部水深h3=0.5~

缓冲层高h4=0.5

斜管的孔径d=50~

长度l=1.0~

倾角θ=60°~62°,在生物膜法中取60°

采用重力排泥,每日排1-2次,本次设计中取T=1次/天

设混合反应槽水力停留时间t0=20min,沉淀区停留时间t1=1h

h1——池子超高,m

h5——泥斗高度,m

 

1)反应槽有效体积

V0=Qmaxt0=

设计尺寸:长×宽×高=1.3×1.2×

2)沉淀区(即斜管沉淀池)有效体积

V=Qmaxt1=

设l=

斜管上部水深h3=

3)表面负荷q=m3/m2h

4)池子水面面积A=m2

池截面为正方形,边长尺寸a=m

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V=m3

6)泥斗容积

V1=3〉

故只设一座沉淀池

7)池子总高度

设池子超高h1=

则H=h1+h2+h3+h4+h5=

由以上计算可得

混凝沉淀池,选用带浆板的混合槽与斜管沉淀池组合相联。

混合区:长×宽×高=1.3×1.2×

沉淀区:长×宽=2.5×2.5

沉淀部分有效深度为

 

3.6污泥系统

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

污泥浓缩池

每日产污泥两约:W=

设计其尺寸为长×宽×高=1.5×1.5×

 

3.7 曝气系统

调节池选用大孔竖管曝气

接触氧化池的曝气器选用微孔扩散管

鼓风机选用罗茨鼓风机,一备一用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缺乏设备与管道的设计选型手册,加上时间有限,

以上具体设计选型忽略。

 

附录: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各一张,采用A4纸幅,比例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