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本面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59:14

牛市行情来临,愚人还在睡梦中,说什么无什么利好涨得莫名其妙,宏观经济不支持走强之类的,不一一评价。如果中国是一只股票,那么大唐盛世就是2245点,甲午海战后的中国就是998点,那现在是什么位置,自己想。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世界格局的演化就是此消彼长的过程,为什么会消,又为什么会涨,谁消,谁涨?这个以后再说,周末了,先娱乐一下子。
    中国的基本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是结合具体问题说一说

    1.地方融资平台巨额债务是危险吗?
    有人一提到债务就担心,欠债难还那,对个人而言,要还,对国家而言呢?为什么会欠债,欠谁的债?现代货币是怎么产生的?这问题搞清楚就明白了。地方融资平台也好,地方债务也好,这个债是地方政府欠银行的,银行的钱是中国人民的,所以算是地方政府欠中国人民的,然而地方政府以自己所拥有的公有资产做抵押,而公有资产是谁的?中国人民,转了个圈子,就等于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印了等值货币。从这个角度看,地方融资平台的功能就是相当于央行发行了新货币,有创造货币的功能。只要抵押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债务就没有任何风险,这是是静态的看。动态看,两种情况:如果地方融资平台经营过程中还能盈利,那就更没什么风险;如果营不善,亏空很大,会怎样?且不说政治上注定这种可能性不大,就算是发生了,无非是国有资产流失,用地方财政收入来买单,多数人的钱转入少数人手里,但是还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不是嘛?但是货币扩张注定是不可逆的,人民币货币池子的水增加了不少这是不可逆的。因此,未来的流动性会不足吗?接下的问题是,货币增多了,得给它寻找去处,若留在实体经济,通胀就是无疑的,因此引导去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多发点,这就是为什么今年新股,新债一直不歇火的发。就是用做大资本市场的方式来吸收所谓过剩的流动性。香港试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一可以缓和所谓人民币被人为低估的舆论压力,再者流出国门的人民币,得给它一条回家的路,就是现在正研究的试点小QFII。
    2.银行股再融资是洪水猛兽吗?
   
银行体系就是中国经济的血管,银行股再融资扩大资本金就等于把这血管改造得更粗些,以有承载更大流量的能力。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存在,银行本金如果增加一万亿,就目前的准备金率,可以贷出资金大概4万亿,也就是杠杆效应。这样才能与整个货币池子扩张相匹配。农行2000亿融资压力已经过,其他行规模都很小,融资越多越好,这样更不差钱了,道理很明。
所以市场选择在农行成功上市之后,出乎很多人意料,非但没破发,反而受追捧,A股市场这压力都能承受,本身说明了什么?市场没道理不往上走。
    3.房地产调控负面影响大吗?
    在“3000点以下逼空上涨”一文中,已讲过泡沫形成的机理,就是系统的自我强化,也叫正反馈。调控政策此时果断出手就是把这自我强化的机制给打破,避免了大城市房地产泡沫恶性泡沫的产生,长远看反而有利于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中国有13亿人,住房的更新换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城市房价稳住的同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就是二元经济的魅力。让小城市,小城镇的建设跟上整个发展的步调,解决了另一部分人的住房条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消化了很多所谓过剩的产能,同时,也创造了货币。原来小城镇的土地,房子因为不能交易,规模小,如今大量的新的房子盖起来,那么必然需要等量的货币与之对应,短期看是吸收了很多的货币流动性,长期看就是创造了货币。试想,原来一家的房产因为不能交易,不值钱,现在值10万块,这财富从哪冒出来的?

    简单的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进行了资本的多层次基础设施投资,扩大了货币池子,拓宽了货币流的管道,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承载能力又上一个台阶,以更好的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提供效率更高的服务,也向将来有13亿人的中国成为世界资本的中心舞台的目标又跨了一步,我们已经超越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3亿 VS 2亿5千万,超过美国那是成为第一大是早晚的事。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