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诗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2:24:40

穿越千年的诗风

——谈《诗经·风》咏诵会

张 彦《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30日   24 版)

  夏日的傍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舞台上,众多艺术家伴随着璀璨的灯光、变幻的舞美、动人的音乐,饱含深情地朗诵着、歌唱着、舞蹈着……由此塑造出一种恢宏的气势和一个个精彩的场景,一部穿越2600年历史风云的壮丽画卷即刻展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下的观众神情专注,如醉如痴,他们完全被带入一个亦古亦今、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

  这一切都是因为《诗经》,因为那源自上古时期的诗的光芒。

  这是一次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是一种将中华经典文化带入现代生活的有益探索。观赏整台晚会,可以看出编创人员非凡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功力。他们从现代视角审视《诗经》,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舞台表现形式,对原诗的丰富蕴涵进行诠释、发掘和发挥,进而使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先民的思想情感得以再现,为今人与古人情思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百态千姿/国色天香/绝唱千古/人间善良/六百个飘摇的春秋花雨/铺开古国诗的长廊……三千年不息的文化长河/因为你源远流长。”由刘世民作词、禹永一作曲、常思思演唱的序歌《神韵》,以精炼优美的语句描绘出《诗经》的高远意境,引领观众迅疾进入那个属于先民的天地,进而营造出适宜观众欣赏的浓厚氛围。众多语言表演艺术家、学者和演员参加了这次吟诵。殷之光激情澎湃咏诵的《魏风·硕鼠》,让人看到了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劳动人民反对剥削与压迫的强烈情感。丁建华咏诵的《邶风·击鼓》、方明咏诵的《秦风·无衣》,倾诉了劳动人民的征戍徭役之苦。肖雄咏诵的《周南·关雎》、方明咏诵的《秦风·蒹葭》、徐建顺、杨芬吟诵的《郑风·子衿》和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鄘风·柏舟》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爱情与婚姻问题。重温上述诗篇承载的思想内容,不仅能够使得今天的人们了解那个久远年代的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人类的现实状态和未来愿景。今天的人与社会是从那个时代传承下来的。先民的思想、先民的生活是否有许多值得肯定、值得继承之处?他们反对的东西今天是否已经消除?他们向往的东西今天是否已经实现?人类能够一直秉持从古至今始终根植于其内心的美好理想吗?这应是观众们在观赏晚会时不能不做的思考吧!

  诗是语言艺术。尽管《诗经》中的语言有不少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但时代的变迁已使后人难以完全理解原诗的许多语句,以至于形成“诗无达诂”之说。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编创人员进行的二度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消除2600年岁月形成的语言上的隔膜。为此,晚会的编创人员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依据原诗的语句,采取《诗经》中常用的赋比兴手法,用现代白话创作了11首写意歌曲,使得原诗的语意得到了通俗的表述和完整的展现。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古人的距离,赋予了古典诗文现实生命力,收到了超越古今的良好效果。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先人“不学诗,无以言”的教诲。应该感谢刘世民领衔的编创团队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如此高水平的艺术盛宴。欣赏着那绵绵不绝的今腔古韵,犹如炎炎夏夜里迎面吹来一股清风,使人心清气爽,让人激奋不已。这是一项德及祖先、惠及后人的功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喜欢诗、咏诵诗、弘扬诗、创作诗的行列,从而使中华大地充满诗意,使更多的人能够实现“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