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研究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9:28:32
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研究方案
作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的“志趣教育”实验,是重庆市教委批准立项的教改科研课题,历时两年的实验研究,于一九九七年八月成功结题。经实践证明,“志趣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所构建的“志趣教育”三维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它体现了:一是学科课、活动课、选修课培养志趣到实现志趣有机结合的大课程结构,将素质教育具体化。二是实验具有超前性,与培养造就未来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类别,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观相吻合。三是克服了教育的片面、被动、机械的弊端,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形成了全面、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四是对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开辟社会教育途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优化了校内外育人环境。该项实验多次得到专家好评,并获得重庆市教改成果二等奖。
“志趣教育”实验的结题并不是实验的结束,而是将我校教改科研推向更高的起点。它成功地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模式,这一宏观的研究,引发了许多值得深究的课题:计算机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整体构建家、校、社教育网络”研究;“学习方法指导”探讨;“中奥音乐”实验;“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质量”;“小学生英语活动化教学”;“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探讨等。在这诸多的课题中,我们认为:儿童健康的兴趣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儿童的志趣有强大的激励功能,我们应把它当作努力学习的动力机制来研究;儿童立志是走向事业成功的大门,我们应把它当作适应社会的期望目标来培养。因此,如何发挥“志趣教育”思想的功效,统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全面规范提高学校教改科研的切入点,突破口,进行深化研究,以达到“力拨千钧”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于今天学校教改科研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而目前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学科课,轻活动课,重基础,轻能力,重统一要求,轻个性特长发展,与未来人才素质要求不相适应,矛盾尖锐突出,导致学生缺乏立志成才信条,非主动而被动,非愉悦而厌学,非特长而丧志。基于以上认识和诸多因素,我们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发挥我校“志趣教育”的研究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面向未来,为祖国建设求生求存的远大志向和探索进取的精神。也就是“深化志趣教育研究”。
三、主要概念界定
“志趣”是志向、意志、兴趣、情趣的总称。儿童的学习动力主要由兴趣和志向构成,其中兴趣是基础,志向是导向,趣可以激励志, 促进志,深化志。志可以激励趣,发展趣。没有志趣就没有主动,就没有和谐发展。“志趣教育”旨在研究少儿内在学习动机的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志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让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和谐发展,情感倾向健康,理想志向明显,个性特长突出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创建一支严谨善导,德高多能,多才多艺,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3、继续探索“小学生志趣教育”理论(如定义、特征、总体指导思想、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基本原则等)和操作模式(如:总体模式、各科课堂教学模式、综合活动模式等)。
4、继续探索志趣教育有效的实施策略。
五、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学生。
六、课题研究原则
1、全体性原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兴趣培养、特长训练。
2、主体性原则,让每个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3、全面性原则,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全方位发展。
4、时代性原则,注重现代化意识培养和面向21世纪求生求存培养。
七、研究的时间及阶段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三年。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04年10月—2005年5月)
1、 成立课题组;
2、 确定实验教师,明确职责、目标和任务;
3、 上报方案,填报议定书;
4、 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5年5月—2007年9月)
1、 结合我校实际,对实验内容进行全面实施,具体研究;
 2、 召开校内经验交流会,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
3、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获取经验。
第三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2007年10月)
1、 总结实验成果;
2、 提交实验报告。
八、研究的措施
第一轮“志趣教育”的结题,只是一种成功的起步。在总结与推广前阶段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我校以此为平台,从2004年10月开始深化“志趣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志趣教育”新特征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看清教育与社会的多种联系,深刻认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基础,立志是导向,用“趣”激励志,深化志,用志激趣,发展趣,实现志趣。第二是教师要树立“志趣教育”不是复制前人而塑造新人,它是让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的过程,培养特长加创新能力的过程,不能停留在以前的兴趣阶段。其三是要树立尊重学生,教育民主,生动活泼,全面加特长的思想。其四是树立通过抓教改科研课题的方式来实现“志趣教育”思想。这样,通过教育思想的改革,促使教师教育行为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2、完善学校管理,提供实验保障
学校制定出常规的管理制度:(1)专任教师围绕“志趣教育”总课题,人人申报教改项目研究;(2)实验教师学期总结制,学期培训制;(3)实验过程师生评价制;(4)实验班级、教师奖励制;(5)教师岗位责任制;(6)“志趣教育”教改成果阶段申报制。
3、“志趣教育”研究过程中着力探究四大关系
(1)少儿发展动力和少儿培养目标的关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崇高理想和信念是行为坚定、主动的心理源泉,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抓住理想、信念的培养,就抓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根本。因此,我们在“三个面向”的指导下,探究学生对知识、对生活、对人生的渴求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形成求知→兴趣→动机→行为→意志→愉快的情绪体验→健康情绪的发展→全面素质逐步提高的良性循环系统。
   (2).少儿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少儿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少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教育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当教育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真正引发了少儿的心理需要时,教育方能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起决定作用。“志趣教育”就是要研究少儿内在动机的发展规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志趣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并贯穿于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自己的始动点和归宿,从而充分调动少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个性得到最佳发展,最终达到全面素质的逐步提高。
   (3).儿童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关系。
   “志趣教育”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知情统一”是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悦的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会学,有创见的学风;做到以情导知,以知促情,知情融汇,协调发展。
    (4).学习主体与教育主导的关系。
    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是能动的、主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和领悟。“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是正确作出价值取向,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开展“志趣教育”研究,促使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愉快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学生思考、创造、表现与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创造的能力,使个体和个性积极主动地发展。
    4、制定“志趣教育”目标序列,调整教育内容结构
   根据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志趣教育”的特色目标,以及小学低、中、高三段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制定了“志趣教育”的目标序列。低段,着重培养作为一个小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一学、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的兴趣;中段,着重培养小主人责任感,激发主动求学,积极参与的志趣;高段,着重培养学生对祖国未来的使命感,激发为建设祖国而奋发向上的志向,发展兴趣稳定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志趣教育”目标序列,深入开展研究。
    5、深化“志趣教育”模式研究。
巩固“志趣教育”一阶段成果,进一步研究“二、四、三”三维结构的“志趣教育”模式,即通过四条途径,落实三方面的保障措施,实现两个教育目标的模式。
l、使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志向,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
l、学科课程培养志趣;2、活动课程发展志趣;
3、选修课程突出志趣;4、潜在课程渗透志趣。

  l、建立特色管理激励机制;
2、培养培养特色的教师队伍;
3、建设具有特色的办学条件。
九、成果形式
1、《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专著一本。
2、《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报告一份。
3、《小学生志趣教育》经验论文若干份。
4、《小学生志趣教育》课件、教案、典型案例若干份。
十、组织领导
(一) 专家顾问组
龚春燕   张鸿   夏俊伯  张茂荣  牟春风   毛兵
(二)领导小组
组 长:张 剑
副组长:李兴林、张常宝、勾小容
成  员:行政组全体成员
(二)指导小组
组  长:张常宝
成  员:赵明镜、邓小明、袁建华、袁利平、凡力
(三)实验研究教师
舒小松、苟洪琼、陈容、刘莉、周琴、雷洪(小)、张学琴、代颖、彭代琼、焦栋梁、胡瑞琴、蒲秀丽、周玲、王毓、蒙天明、刘昌贵、陈小英、郑静、游容、陈首钦、尹枫美、高金文、李春梅、罗庆、蒙星明、谢崇庆、黄琴、程小亮、邹先淑、阳高、吕文朝、游涛、王怡华、叶胜虎。


二00四年十月



来源:
阅读:1333 次
日期:2010-5-27

【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 【 字体:大 中 小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新闻           >> 查看本条新闻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