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湖北争相开发南水北调中线汉江致污染加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1:50:04
陕西湖北争相开发南水北调中线汉江致污染加剧2010年07月12日 12:13《新世纪》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3

湖北“以调抵调”

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引江济汉”方案,即调引长江水,弥补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在新增的400亿元中线投资中,80余亿元就将用于“引江济汉”

对于湖北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可谓一把“双刃剑”。

长江从湖北省南部横穿而过,汉水则由最北端的十堰市纵向穿越大半个省,由武汉汇入长江。武汉三镇就是由这两江交汇自然形成的。自古以来,长江、汉水洪水多发,水患一直是湖北的最大省情。

由于汉江中下游河道狭窄,历史上有过“三年两溃”的情况。上世纪50年代,通过兴建分洪工程,汉江中下游可抵抗五年一遇之洪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落成之后,则提高至20年一遇。

如今,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来的丹江口水库加固加高,汉江中下游的抗洪能力,将由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

正因为有如此好处,关于中线工程的利弊之争持续了十多年。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前总工程师沈晓鲤,曾作为主要执行者主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调研和撰写。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南水北调中线酝酿开建时,国内多位水利专家仍认为中线调水对湖北利大于弊。湖北省政府则组织大批省内专家和驻省中央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进行论证,几乎所有研究结果都表明,生态上有弊,防洪上有利,短期讲利大于弊,长期讲弊大于利。

在一次关键的辩论中,沈晓鲤记得他甚至拍了桌子。“最终,主管南水北调工程的高层领导认可了湖北省提出的‘弊大于利’的论断。”

或许是作为一种回应,中线首期调水规模由最初的145亿立方米一降再降,至2002年开工时减为95亿立方米。而原定于2010年的开始调水期限,也被宣布推迟至2014年。

当然,湖北最大的收获,还是其“以调抵调”的设想得到通过。2009年上半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引江济汉”方案。在新增的400亿元中线投资中,80余亿元就将用于“引江济汉”。这项意在补偿的工程已于数月前开建。

所谓“引江济汉”,即调引长江水,弥补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具体方案是从长江荆州附近调水,经人工渠道于潜江兴隆注入汉江下游。总调水量为每年30亿立方米。由此汉江下游270余公里区域在调水后的用水问题基本解决。

除了“引江济汉”,湖北省还提出上马一项暂命名为“引江补汉”的工程,以进一步对冲“引汉济渭”带来的冲击。这项工程将从湖北境内的三峡水库蓄水区神农溪引水,至汉江上游支流堵河,再经堵河注入汉江。此番“引江补汉”,补于丹江口水库之上,预计引水量60亿立方米。

与陕西“引汉济渭”异曲同工的是,“引江补汉”也将是湖北省内的一次“南水北调”。

目前,湖北省正在紧锣密鼓地着力工程前期工作,预计将于2011年初上报水利部。其水利部门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引汉济渭”开工之日,将是“引江补汉”立项之时。

汉江密集开发

调水后汉江下游水位大幅下降,湖北提出的对策是对干流进行梯级开发,即在汉江上建多座大坝,每座大坝通过蓄水可将汉江之水抬高数米

湖北的“以调抵调”,或许可以缓解汉江中下游水量之忧。但对于不少专家学者来说,最大的担心,是这一系列工程会不会打开汉江开发利用的“潘多拉魔盒”。

本刊记者采访获悉,四五年后,在暂无长江水补给的汉江中游,即丹江口水库以下至引江济汉处共380公里的江段,将成为调水“后遗症”最为明显的地区。“后遗症”有水位下降,流速减缓,航运、灌溉受巨大影响,经济环境容量降低。

故此,在“以调抵调”之外,湖北要通过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工程,弥补中线调水的损失。

所谓梯级开发,是指在湖北境内的汉江干流中游,建设包括丹江口大坝在内的九座大坝。有专家指出,汉江中游各地建坝意图之一,是为保证本地用水。此外还可收获大坝蓄水带来的巨大发电效益。

像中国其他河流一样,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在近几十年中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汉江由陕南山区奔流至江汉平原,丰沛的水量裹挟着巨大的势能,一直为沿线政府和电力投资商青睐。

早在1997年2月,陕西省政府即作出《关于加快汉江梯级开发带动陕南经济发展的决定》,确定在汉江上游干流上,兴建黄金峡、石泉、喜河、安康、旬阳、蜀河、白河水电站。目前,除作为未来引汉济渭起点的黄金峡水电站未开工外,其余全部建成或正在施工中,未来每年总发电量接近60亿千瓦时。

至于湖北省,水利部长江委员会在1993年10月完成了《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河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提出可在湖北境内汉江干流进行九级梯级开发。随后,丹江口水库下游30公里处王甫洲水电站开工,并于1999年竣工。

至于规划中的其他水电站,由于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具体情形未定,加之投资方未落实等原因,一直悬而未建。

上世纪90年代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酝酿启动,湖北襄樊等地开始将调水与修建梯级水电站联系在了一起。

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就在同一年,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来到湖北,主动向湖北提出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方案,要求将汉江中下游建设成为现代水利示范流域。

2005年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接受《中国国家地理》采访时就此阐述称:“借着这个机会(指南水北调)可以搞一个汉江开发计划,类似多瑙河或者是美国田纳西的开发规划,它将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田纳西工程,是指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针对田纳西河流域启动的综合开发工程。在联邦政府下成立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集水电开发、航运、灌溉、灾害控制、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等多种角色于一体,通过在干支流上建起9个梯级共计54座水库,使得原本灾害频发、生态退化的这一流域得以起飞,并成为工农业较为发达的中等发达地区。

对于水利部提出的把汉江流域建设成中国的田纳西计划,湖北省当然非常欢迎。“和湖北省想到一块儿了,真是一拍即合。”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韩翔向本刊记者表示。

按照长江委的相关规划,湖北境内的九级大坝中,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四级在襄樊,襄樊显然会是该规划的最大受益者。但一座大坝至少需要20余亿元建设资金,更大的难题其实是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

借南水北调之便利,这些平时不易立项的水电站,最终获得了国家层面上的通行证。目前,在水利专家为湖北设计的九级汉江大坝中,华家湾因与兴隆水利枢纽由于地点过于接近,被国家相关部门否决;丹江口、王甫洲、崔家营、兴隆已基本建成;孤山(八级中惟一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的一级)已于2006年开建;新集、雅口、碾盘山均在展开建坝前期工作。

江河寸断

未来的汉江干流,从上游黄金峡到下游兴隆共计1000多公里的江段上,将被人工分隔成15段,不足百公里就有一座大坝。最密集的襄樊境内,不足50公里就将建一座坝

浏览近年湖北省主要新闻媒体报道可发现,将汉江梯级开发比作中国田纳西工程比比皆是。但湖北省水利系统一位官员却私下告诉本刊记者,近一两年,湖北省政府和省水利部门内部,已经很少有人再将汉江治理称为“中国的田纳西”,原因是“没有可比性”。

与汉江不同,田纳西没有跨流域调水问题,水利工程纯粹是为了防洪、航运和发电等用途。而且,汉江目前的开发程度,也已大大高于田纳西河。

目前,田纳西干流上也仅有九个梯级开发,相互距离较长。而汉江干流上,现在就规划了15个梯级(包括汉江上游陕西段)。襄樊境内汉水只有195公里,就将建四座梯级;本段除去大坝回水区,正常流速河段或将所剩无几。

在支流上,这种对比更加触目惊心。田纳西连同干流也仅有54座水库,而汉江支流上,保守估计也有900座以上,这还不包括正在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新水库。

陕西湖北争相开发南水北调中线汉江致污染加剧 陕西湖北争相开发南水北调中线汉江致污染加剧 陕西湖北争相开发南水北调中线汉江致污染加剧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致汉江下游缺水 后遗症不容忽视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导致汉江下游面临缺水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危及汉江自身水源 后遗症暴露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十堰南水北调网 汉江因南水北调工程濒临枯竭,引江补汉工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铺开 什么是南水北调工程 调查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危机加深 调查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危机加深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贯通 南水北调中线首条穿越黄河隧洞贯通(组图) 南水北调中线首条穿越黄河隧洞贯通(组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乎停滞 西线至今仍未开工 南水北调后汉江"喊渴"?"调水后遗症"引关注--环保--人民网 湖北二十年来首次遭遇长江汉江洪水夹击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底下加剧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面临被污染威胁 南水北调水质面临污染 郑州四成污水注入淮河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污染推迟 山东治污遇困局 汉江源头”之旅(“中国吼王”徒步汉江全程随记) - 文学社 - 陕西论坛 陕西第一门户社区... 南水北调中线首条穿越黄河隧洞贯通(组图) -- 中国发展门户网 软件开发我国软件产业融合势头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