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战的抉择-(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3:21:14
          四、“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中国共产主义的圣徒和先知们住在黄土坡上挖出的窑洞里……”
         自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从中国撤走了最后一批军事顾问人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只能指望来自美国的援助了。理论上,只有苏联的援助才会对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有利,但事实上,当中共中央开始同美国援华人员接触后,他们很快就注意到,美国人未必不能援助中共。苏、美、英关系的密切发展,为中共中央开展对美外交扫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而美国政府在1942年底1943年初主动与中国政府签订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放弃在华特权等行动,也进一步使中共中央对在战时和战后与美国积极合作,逐渐抱以越来越大的期望。考虑到战后必须要面对的国共关系问题,中共中央更是必须要争取与美国建立起积极的合作关系。因此,在1943年之后,努力加强与美方人员的联系并积极对其施加政治影响,就自然成为共产党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要说服美国资产阶级同情和支持中国无产阶级的共产党,这初看起来似乎完全不可想象。但在1943年,特别是1944年,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确实有不少来到中国的美国官员对共产党人抱以好感,包括时任中印缅战区美军总司令的美国将军史迪威。他的日记中这时甚至会有许多称赞中共的文字,他甚至认为“中国老百姓在欢迎共产党”,为了能够“从压死人的捐税、虐待人的军队、戴笠特务(的恐怖)底下解放出来”,他们“把共产党看作是中国人民唯一的明确的希望”。而蒋介石则为了保持一党专政和特务统治,不仅憎恨共产党,企图消灭共产党,而且保存了一切供给他的武器,以便在日军撤退时好用来占领中共在敌后的根据地。见史迪威着,骆伯鸿译:《史迪威日记》,海光出版社1948年版,第154-155页。
          史迪威以及绝大多数美国人这时其实与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有过任何接触,然而他们对国共两党的看法却表现得爱憎分明。在这里,中共的舆论宣传工作的确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像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周恩来受命在重庆广泛开展的外交活动,导致蒋介石政府在国际舆论面前受到极大压力,不得不收敛了对中共的打压行动。1943年因共产国际解散而出现国民党进攻边区的威胁时,中共中央又再度四处宣传并派人在重庆广为游说,致使苏、美、英三国大使高度重视,相继采取了行动。注意到这一宣传效力,中共中央还进一步开始进行国共两党抗战成绩比较的宣传,抨击国民党抗战不力,要求重庆的中共代表将此类文件“秘密地交给外国人”,争取“使外国人能将此项文件传至美国”,以便影响美国舆论和政府对国共两党的态度《毛泽东关于国共两党抗战成绩比较文件发表时机致董必武电》,1943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