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际没有哲学而有「道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32:20
时间:2010年4月02日 16:05
在中国文化中,实际没有现代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西方哲学是古希腊最早提出来的「爱智慧」,就是哲学的初始。中国文化中,孔子的学说严格说,就是「伦理学」。老子的学说是「道」学。《易经》严格说是占卜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按照传统的意义在走。直到孙中山,才从西方哲学中引进了哲学的说法。马克思主义都是西方哲学。所以说,中国原有的文化中「哲学」缺席。伦理学,道学,兵法,鲁班经,都是有的。还有其他的学说,科技思想都是有的。中国有「明哲」这个词,但是没有「哲学」的说法。
那么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总称。哲学的形式是形式逻辑,哲学的演绎是思辨。这就是西方哲学。而中国文化中有宇宙观的是---天,道,自然,形而上,这些问题。有人生观的是---生生不息,生死观念,有世界观的是----天下观。这些观念在道学系统中可能是完整的,在哲学中是空白的。中国也没有「哲学」的说法。
「道学」就是老子的道学发源。在最早的《易经》中,就有「道」的说法。老子是乘其后的。孔子的伦理学,就是「仁学」。仁爱是其核心。
说「道」就是西方的「哲学」,也是勉强的。西方哲学也和中国的道学不同。道学有不同于哲学的因素。道学不仅仅是方法论,还是宇宙秩序。道学比西方哲学开阔,限制性很少。西方哲学的概念限制很多,接近于科学体系。而道学反对的恰恰是自我束缚。庄子的道学就是恣肆汪洋的,到大无比。而西方哲学恰恰是「良好的规定性」(黑格尔)。所以,中国与其硬要与西方哲学并轨,把道学的大而化之变成哲学的思辨性的限制,这是损失,而不是收获了什么。道学比哲学更好,更开阔,更具有想像力。更具有吞吐万物的能力。为什么要与西方哲学比较而硬性地设置限制呢?这是文化的损失。道是开阔性的,无限性的。进入哲学中,道变成拘束的,受限制的。这无助于中国文化的展开。
道学与哲学有对应点,就是道学中也有哲学的局限性,但是哲学中,没有道学的开阔性。中国人「那西瓜换芝麻」。道大而化之的力量损失在斤斤计较之中。西方哲学就是斤斤计较的,接近科学体系。道学反而打破斤斤计较的局面而进入大而化之的开阔性之中。这不是损失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人要谄媚西方哲学呢?这是弱势文化造成的「变节」「转型」。这个变节丧失了中国特色。
进入现代化中,如果有哲学,也是按照西方哲学的路子在走。西方哲学就是严格思辨的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不是道学的无限性的宇宙观,无限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西方哲学的自我局限性,----受到科学的影响----西方哲学的矛盾也是显著的。西方文化的终结,就是在不断的限制中不能突破,作茧自缚。西方人都是戴紧箍咒的。中国人却有「道学」的张力。所以中国古人有「虽然是穷,煞英雄,长啸一声天地空」的豪迈气概。道学沦落后,中国文化陷入「斤斤计较」的机巧之中。这就不符合中国人的原有的素质。
从老子「绝圣弃智」和庄子的《逍遥游》看,中国道学的开阔性是最突出的。有主动「解放思想」的力量。道学是条条框框的大班斧,是破除思想障碍而不是增加思想障碍的。进入西方哲学后的中国道学,被加上各种形式的局限,这就是给把「风」装在「口袋里」。坐井观天。中国道学最讥笑的就是「斤斤计较」。道就是其大无比的,不是井口中的天。而西方哲学恰恰就是按照黑格尔说的「规定性」在自我否定中亦步亦趋。道学无限性,就不需要以否定性去破除什么,「本来无一物」,何须推倒墙?
道学的优胜比哲学强。但是道学的具体性不够,是大而化之的,西方哲学的分析力量很强,是斤斤计较的学问。中国人都不喜欢。所以中国把道学恢复起来,比学哲学更好。或者各走各路。哲学,就是西方哲学。中国仅有的是道学。中国道学----大而化之。西方哲学----斤斤计较。这是不同的路子,不同的学问。何必强人所难呢?西方就没有道学。而中国没有哲学。这就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