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要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36:27
在传统的风水环境学中,文化景观生态学是不可小视的,对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无论是在城市化建设的环境中,还是山村旅游景点的设计上,都离不开文化景观学。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不管是在内涵还是在外貌上,都反映着地方风俗与文化准则,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与情志。
周易阴阳风水学的平衡理论,是我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产物。她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绿化环境、景观视觉环境、建筑设计环境、地方文化风俗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地发扬出来。她充分体现了古代圣贤永恒的宇宙观、生态的自然观、审美的人生观与风水环境使人类社会更趋于富足、安稳、祥和与开拓精神。
景观学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生态景观,一是文化物事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在逐渐消失,文化物事景观在不断创新。古老建筑的维修、古老景点的开放、动植物园林的建造、城乡面貌的改善、企业污染的治理、住宅小区的规划、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等等,都与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连。所以,风水文化景观环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化景观,就是有意识规划改变后的自然生态风水环境。要使景观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就要集天文地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建筑设计学、园林规划学、民间风俗学、生物学、美术学、心理学等于一体,运用阴阳平衡的理念,对景观进行有计划有价值的改造。其目的,是合理安排,有序布局,力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文化景观,是通过地理地貌上的自然物事反映出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是景观形成的重要的内涵,也是景观展示的重要因素。一个时代的景观面貌反映出一个时代人文的意识形态与精神面貌,一个区域的景观展示能反应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就是要从中寻找出一个时代或一个区域的文化精华与智慧烙印。
风水环境学最早起源于《河图》、《洛书》、《易经》,地理环境学最早记载于《禹贡》,形成于《山海经》,详细注释总结于《水注经》。又有堪称风水鼻祖郭璞的《葬书》与《青囊经》等。“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对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塞、名胜,还有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都有详细的描述。
现代景观学,传承了古人对自然生态景观朴素的认识以及灵活运用的精华,注入了西方浪漫情调色彩,形成了一种新的意识观念,对城乡建设规划、人们的居住环境等,进行合理慎密的布局。使之更趋于完美化,天人一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