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人的胡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5:11:51
《老人的胡闹》是周作人1936年作,收在《瓜豆集》中的一篇项庄舞剑
式的文章.文章确实写得机智,逋峭而机带双敲,用现在时行的话叫做具有
"内出血"效应.明里骂的是日本迎合法西斯思潮的上议员三上参次,但"卒
章见志"却是暗讽鲁迅.其画龙点睛之笔在末段:
这里可注意的是,老人的胡闹并不一定是在守旧,实在却是在维新.盖老不安分重
在投机趋时,不管所拥戴的是新旧左右,若只因其新兴有势力而拥戴之,则等是投机趋时,
一样的可笑.……其实此类事世界多有,即我国的老人们亦宜以此为鉴,随时自加检点者
也.
人们常说周作人是"半个隐士,半个叛徒",窃以为大不然.无论隐士
或叛徒,都只是周作人的面具.综观周作人的一生,充满着竞躁之心,任何
时候都不甘寂寞.竞躁的人是绝难如他文章里所标榜的"戒之在得"的.患
得患失者绝难做真正的完善意义上的"叛徒";最终落水附逆的下场就是明
证,他真正成了叛国降敌的叛徒.隐士么 现代社会是没有当隐士的可能的.
隐士如鲁迅所说,"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
会知道的".古代当然有隐士,但也不是那些出了名的"隐士",隐士而知
名,就成了第二意的隐士,大抵是"挂上隐士的招牌",以隐士为"啖饭之
道"的角色.不免"有些表白,张扬";而且周围也必有"啃招牌边"的帮
闲(《且介亭杂文二集 隐士》).周作人或许向往于挂隐士招牌,而且那
时在"大隐隐于朝"的北平,确也有不少"啃招牌边"的姑且称之曰"帮闲"
的文人;这样的人物是会遗传或隔代遗传下来的.隐士和叛徒还在受崇宠,
当然变着法用好听的名义.这也诚所谓"什么人玩什么鸟,武大郎玩野猫子",
"尚友古人"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道理在.但这是题外话,表过不提.
周作人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那可真不马虎.因此,他的竞躁之心被
一层层的闲适,冲淡,冷智慧包裹起来了,也就是被书卷包裹起来了.但竞
躁者必忌忮,最大的忌忮对象就是鲁迅.周作人目无余子,心里透亮地知道
唯有鲁迅盖过他.鲁迅热烈,他就装得冷漠;鲁迅拥抱时代,他就努力装得
遗世逍遥.当时的"京派","海派"的小小对垒,说穿了也是一些"啃招
牌边"的人物先意承旨地自炫"京派",而想把鲁迅栽为"海派"的一点风
波.鲁迅说:"京派近官,海派近商."可惜北京已被国民党迁都南下,改
为北平,官儿南迁,只剩下北洋寓公,遗老遗少;更兼日寇侵迫,"偌大华
北已安不下一张书桌","一二 九"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又闹得苦茶庵里也
不甚安详,于是老人胡闹起来,丢下绅士,不,隐士面具,"投机趋时"的
咒骂也破口而出了.咒骂的对象,仍然是鲁迅.
说来说去,周作人之所以"胡闹",正如他自己在文章里一语道破的:
"此正病在私欲深,世味浓,贪恋前途之故也."
这真是夫子自道,所以后来日寇侵入,成了"新兴占势力"的主子以后,
"辄靡然从之",也忘了"自加检点",扭扭捏捏一番就粉墨登场了;这时
也再顾不得"有人看了欲呕"了.《老人的胡闹》一文终于成了老人的自画
像.在日本投降五十周年之际,回看一下这幕历史的小闹剧,虽不很有趣,
却也多少有点滑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