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如火如荼新闻网站如何接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30:29
Web2.0如火如荼新闻网站如何接招?作者:詹新慧 | 原始出处:人民网 | 2007-3-16 11:30:36 | 已阅 1463 次
从2005年到2006年,Web2.0一路走来,一路喧嚣。进入2007年,关于Web2.0的话题依然不绝于耳。但回首过去两年中关于Web2.0的纷纷扰扰,作为中国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网站,却动作不多、动静不大。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人民网在2006年初开通的“强国博客”,和在“两会”期间适时推出的“两会博客”。而在此之前和之后,新闻网站可以说是动静寥寥,应用有限。面对如火如荼的Web2.0,新闻网站缘何如此沉寂?Web2.0如此来势汹汹,新闻网站又将如何应对?
新闻网站有限对接Web2.0
对于Web2.0,也许现在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也许新闻网站对互联网新事物的反应总是慢半拍,也许新闻网站仍然需要为占据1.0的强势地位而孜孜以求,也许长期以来的资金、技术困扰,也许新闻网站承担的互联网舆论引导的重大使命使之不敢放手试验,也许……,总之,面对Web2.0的诸多应用,新闻网站的“动作”还比较有限:
人民网:2006年年初开通强国博客,2006年底在新改版的强国社区提供网摘服务,设有辨论大厅,部分频道提供RSS聚合新闻服务。总体上看,没有完整的Web2.0服务平台;
新华网:2004年推出RSS聚合新闻服务,是国内首家提供RSS聚合新闻服务的网络媒体。但在此之后的3年中,与Web2.0相关的其他业务没有再多开展。不过,有内部消息称新华网已将博客、播客纳入2007年的工作日程;
国际在线:2006年7月开通播客,并提供播客的RSS订阅服务,但无论是其开通还是运行半年来,没有太多的宣传和推广,市场反响平平;
中国日报网:在其中文环球在线板块提供博客服务;
中国经济网:博客、播客、圈子、个人门户。看似很齐全,但各种应用是孤立、静止的,没有发挥出Web2.0的特性,没有实现真正的个人门户级应用。
其实,问题还不在于各重点新闻网站Web2.0应用服务推出的多少,更大的问题是各重点新闻网站对Web2.0的认识理念和态度。从上述网站推出的Web2.0服务看,提供的应用还比较单一,在网站中的地位也不是很突出,极个别的(如人民网强国社区)除外。由此可以看到各新闻网站对于Web2.0的一种矛盾心态:既不能落伍,又不能超前。分析起来,原因有三:新应用、新服务,不能不进入,高层也有要求,要探索研究。而探索研究都必须要建立在提供相应服务的基础上,浅尝辄止地进入多少有所交代也多少积累点经验,同时也算是占领了这个地界;不能深度进入,有技术的瓶颈,有资金的制约,更有对新事物的左顾右盼。传统网络媒体的业务尚在吃力经营,对于全新的Web2.0,还没有勇气全方位拓展;观望的姿态。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性质不一样,使命也不一样,因此,保持观望的姿态不失为一种策略。
新闻网站身陷三重门
新闻,是新闻网站的立身之本,强大的母体记者队伍丰富着新闻网站的原创资源,脱胎于传统媒体的身份资历使新闻网站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而头戴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桂冠”又使新闻网站在公信力方面独享优势。原创、权威、公信打造了新闻网站的强势新闻,也使得新闻网站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中尚能稳居一席。但随着Web2.0的风生水起,新闻网站的新闻身陷三重门:
第一重门:两代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整合强势 新浪、搜狐、网易、TOM四大传统门户网站是第一代商业门户,他们虽然没有新闻采访资质,但其整合新闻的能力、边缘采访的动作、技术对新闻的强大牵引成就了他们在新闻资讯传播上的强势,也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奇特的现象。尽管几大商业门户都避讳谈新闻源的制约问题,都在寻求转型,但对于新闻却没有放弃的迹象,在新闻领域的竞争也一刻未曾停歇。传统门户未曾罢手新闻,近日又有业界大鳄或明或暗投身门户打造新闻平台,腾讯第一个亮相,以社区起家的猫扑成为第二个新来者,有消息称百度已在暗地招募新闻编辑,为转身门户做人力准备,第二代商业门户进入新闻领域已然势不可挡。
如果说第一代商业门户走上新闻整合之路有其偶然性,是寻求生存之道的被动之举,那么新一代商业门户腾讯、猫扑挟其在即时通讯、社区领域的先发优势,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市场份额和社会知名度,进入新闻领域非但不需要再培育网民、培育市场,更可怕的是他们原有的通讯、社区平台已然成为其传播新闻资讯的天然场所。
第二重门:Web2.0大量的信息、观点原创内容 关于Web2.0,概念、定义、应用比比皆是,但无论怎样描述Web2.0,其用户创造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是其核心本质。可以说,Web2.0的其他应用和发展以及对传统传播方式的改变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传统媒体把世界划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人们不是作者就是读者,不是广播者就是收看者,不是表演者就是欣赏者,这是一种“一对多”的传播。而由于用户创造内容,它使传播变成了一种“多对多”的传播。
Flick r是美国的一个照片共享网站,它最初只是一个个人网站,但随着网站的用户越来越多,用户上传的照片也越来越多,通过口碑传播其网络效应逐步体现,发展非常迅速。现在Flickr每天的PV在2000万以上,月独立访问用户数在1200万以上,照片标签累计的数量已经达到2.6亿。最典型UGC的莫过于视频分享网站。互联网的多媒体特性自从它一诞生始就具备,但一直以来网络视频内容并不丰富,这其中技术瓶颈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是提供视频内容的电视台、电台比不上传统的报纸期刊,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制作成本高、垄断性强,网络视频内容也就相对稀缺。进入Web2.0时代,网站提供了便捷的视频编辑和制作软件,用户使用家庭DV就能上传自己拍摄的社会、民生和生活性视频内容,丰富多彩、个性互动,内容成本相对低廉的视频分享网站随即大量涌现。美国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依靠用户原创内容,迅速聚集了人气和流量,并于2006年10月以15.6亿美元高价卖给了Google公司,成为用户创造内容的典范。
第三重门:同类型网站的同质化倾向 据有关传媒机构所做的网站新闻同质化调查,现在新闻网站每天重复率高达60%。新闻网站在新闻内容、新闻信息来源、新闻播发情况、信息加工、资源整合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倾向,各新闻网站的栏目设置基本都是按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分类,栏目导航流于全面化和平铺化,什么类别都囊括,什么类别都并列编排在网页上,很少有根据自己网站的特点和定位推出的拳头栏目、特色栏目,即使有也让这些栏目淹没在那一大堆名目里,没有从表现形式上加以强调,突显其地位。
目前我国新闻网站发展的状况并没有和新闻信息在网络信息中所占的主导地位相呼应,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闻信息的重复、无效展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耗散、遗漏。大量重复信息在网站中传播,不仅会浪费网站人员的精力,对受众来说也是一种信息污染。有学者甚至发出警告:当我们以“千网一面”展示给网民的时候,也就到了网民抛弃我们的时候。
前有商业门户的新闻整合强势,后有Web2.0的UGC原创,与同类网站又存在着资源、信息的同质化问题,虽然新闻网站有新闻、权威、公信的优势和强势,但面对Web2.0的外部环境,又身陷三重门的发展困境,新闻网站如果不积极寻求应对Web2.0的生存出路,不能真正发挥出新闻网站的优势和强势,被边缘化恐怕在所难免。
新闻网站融入Web2.0华丽转身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新应用、新业务不断出现,不仅对等联网(P2P)、即时通讯、博客、播客、维基(WiKi)、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而且互联网与无线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开始融合,催生出了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移动互联网和网络电视(IPTV)等各种新生事物。作为以新闻立网的各级新闻网站,面对Web2.0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业务,是全面出击、浅尝辄止式地面面俱到,还是深入研究Web2.0特性,结合自身网站特点构筑特色,这是一种战略抉择。
要让Web2.0带动新闻网站华丽转身,首先应理念先行,加强对Web2.0的深度研究。Web2.0虽然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新技术,但由Web2.0衍生的新应用、新业务却是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目前一些新闻网站虽然推出了与Web2.0相关的应用和业务,但究竟如何看待Web2.0,如何将Web2.0与自身网站的特点结合起来,认识并不深刻,研究得也并不深入。要知道,新闻网站不同于那些完全基于Web2.0新建的网站,这些网站可以无视web1.0阶段的网络传播特性,完全站在Web2.0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发展空间,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新闻网站从web1.0走来,历史的积淀既是它的优势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前行道路上的滞障,这就需要新闻网站深入研究Web2.0的传播特性和发展规律,将历史优势自然转化,将多年积累的资源顺利融入Web2.0的各种应用。这方面商业网站新浪博客的火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闻网站的优势在新闻原创,但依托其母体的新闻原创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优势,报网互动、台网互动仅仅只在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时才发挥作用,日常报道中如何做好原创、首发和独家,母体的记者队伍优势、新闻资源优势还有待挖掘。而这种优势的挖掘要和Web2.0密切结合,UGC虽然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新闻网站能及时建立本报、本台的记者博客和记者社区,不仅能够提升网站新闻质量降低新闻制作成本,而且凸显新闻网站在Web2.0环境下的特色。目前,有些报、台推出了自己的记者博客,但宣传推广不够,在网站主页的位置也不是很突出,记者的创作激情没有调动和发挥出来,原创内容没有形成规模,也就没法成为网站新闻的有益补充,这一切都有待于新闻网站认真审视记者原创,加大推进力度和激励机制,以实现双赢。
Web2.0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去中心化,网站不再是主角,每一个用户个体成为网络的一个个结点,这些结点织成的互联、互通、互动的网构成了Web2.0网站的全部。Web2.0的网络生态使新闻网站在web1.0时代构筑的传者中心论受到严峻挑战。过去,新闻网站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为用户提供体验服务,让新闻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得很不够。而融入Web2.0,就需要新闻网站抛开以网站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为网民服务的意识,以用户的良好体验作为衡量网站的标准。新闻网站可以借助Web2.0开发新的用户人群,聚集市场人气,进一步提升网站社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使自己在Web2.0时代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