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红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40:39

千山暮雪/文
2010版《红楼梦》被炒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自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对于《红楼梦》来说,其价值的不可估量性与艺术的不可逾越性,是所有文学爱好者都深知的,而且不是文学爱好者也会深深了解,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辉煌与绝妙。那么,对于这部在《大英百科》里评价为“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的巨著,我们就不必隔靴搔痒,在这里说一些皮毛了。什么样的词汇可以形容它的伟大呢?而什么样的褒奖,才能凝练出它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显然,一切都太苍白了。
毛泽东曾经说过,看《红楼梦》没有超过五遍以上,是没有资格发表任何评论的。我知道,虽然我从小就在看,包括学前时就从那上边找认识的字读开始,至少不下二三十遍,然而,对于评价《红楼梦》来说,我依然没有任何资格。因为,这部书,在我心里,像神一样尊贵而不可亵渎。
本来是不愿写有关它的文章的,其一、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来着笔,也不知道怎样的陈词与叙述,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其二、它太为人所关注了,任何不恰当的语言,都会引群起而攻之。其三、千人千部“红楼”,众所周之,谁又能成为正统的主流呢?
然而,我知道,是有人不怕成为众矢之的的,因为只有成为了众矢之的,在中华这个泱泱大国里,才有可能“出人头地”,“扬名利万”。这是一种现象,一种潜规则,让人想起“不择手段”这个词汇来。但是,我有相当的忍耐力,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会为我所轻易动容,也不会使我成为某方与某方,貌似争论中的参与者,那不是我的意愿。我宁愿像一位普通的观众一样,任时代与人文的更替,将它推向一个又一个巅峰,绽出一朵又一朵瑰丽而玄妙的浪花来。
可是,终于在网上看到一些画面与言论,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了,于是,我破了自己的戒。网络上,新版红楼梦的剧照像花一样,妖娆艳丽地开了出来,炒做也好,宣传也罢,总是让自己处在不为人遗忘的位置。像割不绝的韭菜,厌烦地再从断根处,一茬接一茬地生长出来。
其中几幅经典的艳照,竟然会刺疼我的眼睛。我不是个惧怕艳照的人,没有那么不食人间烟火,有时候人体艺术之类的图片也是我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如今看到的这些艳照的主角却触动了我,让我的好性儿终于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不得不唠叨几句了。不是因为演员不漂亮而让人失望,也不是因为身材不好让人提不起兴致来,而是因为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是黛玉,是《红楼梦》中,那个千门万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绛姝仙子”。是“红楼梦中人”,是那样一群活在中国人心坎上,灵与慧交合的美人儿。而《潜伏》中的翠萍,虽然没有文化,却也不至于不知林黛玉为何人,显然那只是为了渲染气氛才出的下策。细品来,应该算是作品的败笔,若是换成卓文君、薜涛或者不为读书人所知是有情可原的。可是,反过来想想,若是这样换了,观众也有可能不识此女为何人,就更达不到渲染的目的了,那么不为翠萍所知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黛玉,那是何等样的人物呢?一瓣桃花落了,也会让她惆怅的纯情女子,她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肮脏与尘垢,她将落花自比,宁愿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宁愿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坯净土掩风流;宁愿锦囊收艳骨,强于污淖陷渠沟。她是容不得侮辱的,任何一点点的暗晦,也会让她如临大敌。就算宝玉看了“淫词艳赋”后说的那一句真心的“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尚且觉得是被玷污了,要去向舅舅、舅母告状。又有那被湘云口误,说成与戏子的面容相象,更认为是莫大的侮辱,迁恕宝玉发了一通小姐脾气,方才正了她的心。想来,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若是世上真有一个黛玉,若被她知道,新《红楼梦》这样来捉弄她,那么,她一定会活活被气死的。
剧照后跟了大篇的评论,多来自观众的,他们说:87版的《红楼梦》,陈晓旭扮演的林妹妹像从天上来到人间的,而新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像从“天上人间”来的。我惊讶这评价怎么会如此大胆,如此尖酸刻薄?但是,谁又知道,天上人间出来的女子没有这样的倾国倾城貌呢?却不知,人们心目中的林妹妹,不仅仅是个绝色女子,她是一个灵性的仙子,是不入尘缘的。显然,仅仅有了绝色是不够的,因此,我知道,“天上人间”停业了,再金碧辉煌的浮华终是会有消散的一天。
用了两天时间,将所有关于《红楼梦》的影视作品都看了一遍,包括张国荣主演的三级片《红楼春上春》,我简直有点生冷不忌了。也整整随着这木石前盟、金玉良缘落了两天的泪,伤了两天的神,感了两天的情怀。每一部都有其特点,有优秀的地方,也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当然,有些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欣赏方式不同,技术水平有限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遗憾,但也不失本真。从梅兰芳先生首次将“红楼”中的故事搬上银幕开始,包括越剧版、评剧版、京剧版或电影、电视剧,除了那两部三级片之外,所有的作品都是抱着尊重原著的本份,认真的恪守着那种感动与唯美。
看林青霞主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我几乎是一直手端着纸巾的,尤其是,大段大段的唱词,让我不能自已。当他得知自己娶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时,痛不欲生,听他撕心裂肺地唱到“我以为,今日洞房得团圆,谁知道,月老错把红线牵。什么人,偷天把日换?为什么,雀巢反被鸠来占……”时,我更是不能控制情绪,宝玉的顽劣、放肆、衷情表现得那么衬人心意。还有米雪饰演的薜宝钗,与宝玉拜堂成亲后,坐在牙床上,听宝玉在身前,声声唤着“林妹妹”的时候,两点珠泪从大红盖头下滴落在纤纤玉手上。这是原著中没有写到的,但是可想而知,哪个女人也不会在这种情景下不落泪,即使她世故到面面周全,也不会在此刻稳坐泰山。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书《记忆红楼》,是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写的,书中主要讲述了拍《红楼梦》的经过和一些演员是如何被选用,如何培训,如何相处的。也讲述了那个年代中拍摄的过程,还有结束拍摄后各自的未来。让我相信,那一部“红楼”是真的用了心的,所有演员都是贴近角色的,包括陈晓旭,她本人也确实是一位才貌俱佳、内外兼修的女子。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理解林妹妹的心境吧!
新版红楼,不是一无是处的,因为这个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活力,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足够打造一个美术方面绝伦的佳作;大型的媒体介入与海选,足够在演艺界兴旺的时代,选择最合适的角色扮演者;众多学者与专家的参与,足够再现一个贴近原著的《红楼梦》……太多优越的条件与环境了,那么有什么理由把这样一件盛事搞得满城风雨,怨声载道呢?于是,美伦美幻的“太虚幻境”展开了电子科技为人们构筑的仙班;于是,全国的美女帅哥都涌到了“红楼选秀”的现场,嬉笑怒骂地表演着别人;于是,大型的场地与布景,在荧屏中显现出一处处别开生面的富贵荣华;于是……
可是,一切的表现和结果,与观众的期望形成了空前的矛盾。他们也许认为,新红楼就应该有“新”的样子,应该属于新新人类,于是,一切后现代、非主流的事物全都凝聚了来,70后看了觉得过于惨人,环境阴郁不够明朗,犹如鬼片;80后看了觉得过于色情,因为拍摄之初的目的不是色情片;90后看了觉得很雷人,因为实在有太多惊奇与让人大跌眼镜的地方,真正的《红楼梦》被明目张胆地恶搞了。
据说——因为还没有上演,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将这个结局改掉,真希望他们会改掉。新版红楼,林妹妹是近乎要“被裸死”的,我听了,几乎对中国电视剧的未来绝望了。无论怎么样,她是不可以这样做的,一个多情且自爱的女子,怎么可能让自己死得这样面目全非?在剧中,她曾经用袖子擦拭流下来的泪,这是不可能的,林妹妹是大家闺秀啊!怎么可能这样没有品味,没有内涵,像个市井中的妇人?……至于“铜钱头”、旁白出位、白话文的误解等等,相较于黛玉的清白来说,还能算得了什么?而对于新红楼,观众的表现,骂多于爱,原因也许是李少红太过于推陈出新了,却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我不认为,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如曹翁的原著一样再也没有后浪涌来了,相反,觉得,一定会有一部新的,横空出世,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而不是像这部,带来的只是视觉的服饰大餐与建筑布景上的辉煌。只不过,可能我们需要一些耐心来等待,真正爱“红楼”的人,是不会去贬低它的价值的。
音箱里传来评剧版《红楼梦》的唱词,韩少云老师美妙婉转的音韵,凄婉地唱着: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了骨肉亲。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我一生心血结成了字,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我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如今是知音已绝,诗稿怎存。莫不如把这断肠的文章付火焚。这诗帕原是他随身带,曾为我擦过多少旧泪痕,谁知道这诗帕未变人心变。可叹我真心人换得个假心人,我早知人情比纸薄,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万般恩情从此结,只落得无情烈火葬诗魂。
请原谅我用大段的文字来搬出这段唱词,因为,那实在让人想起她的好处来,一个鲜活的林妹妹,跳跃在眼前,一颦一笑,魂牵梦萦。而演员站在台上,是将自己也融入到角色中了,一条水袖的抛出,都是那么的欲说还休,恰到好处,让人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