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十年变迁 审批关口精简了五分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0:24:38
自十年前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就被列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年后的今天,政府成功瘦身,每年节约行政经费一百亿元;行政问责与事权划分催生了效能政府,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50天左右压缩到110天,审批关口精简了五分之四,企业负担减少一半以上。
每年节约行政经费一百亿元
据新华网报道,重庆市人口有3100多万,80%的人口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直辖市的体制、中等省的规模这一特殊的市情,使重庆的行政管理既无法照搬其他省份的体制,也不可能套用京津沪的现成模式,只有自己进行变革的探索。”重庆市编办主任李玉琴说。
刚直辖时,重庆的管理层次为“省-地(市)-区县-区公所(区公委)-乡镇”五级。管理层次多,容易造成政策、资金中间周转的滞后效应。直辖不久,重庆便尝试减少管理层级,十年间撤销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三个地市级机构和107个区公所,行政管理层次减少为“市-区县-乡镇”三级,实现了行政管理的“扁平化”。
李玉琴说,由于坚持“适度规模的政府”,重庆在管理人口和管理的行政单元增加一倍、管辖面积增加近两倍的情况下,全市行政事业编制不但未增加,还余编6.2万名。
政府瘦身的另一个结果是,每年节约行政经费一百亿元。
四年来98名官员因效率低下被究责
重庆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对政府部门行政首长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作出了过问和追责的规定,在中国现有的纪律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基础上,开辟了第三条监督通道,较好地解决了“惰政”“怠政”问题。四年来,重庆先后有98名官员因效率低下,执行不力,责任意识不强,瞒报、迟报重大突发事件,违反法定程序,盲目决策等问题而被追究责任。
最让重庆市民津津乐道的是在“垃圾围城”事件中“问责”的震慑效应。2004年8月中旬,重庆长生桥垃圾处理场因故关闭,全市无法清运的数千吨垃圾堆积在大街小巷,由此引发了一场“垃圾围城”危机。重庆市决定,如果不在七天内处理好此事,将启动行政首长问责制。在这一“紧箍咒”的威慑下,问题在三天内就解决了。
审批时间从350天压缩到110天
从直辖开始,重庆每年清理、废止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五百余项,并规定今后行政审批项目总量在此基础上实行动态性的“只减不增”。鉴于行政审批项目70%集中在建设领域,2006年,重庆率先在全国实行建设领域并联审批制度,建立起“统一受理、分头审批、限时完成、集中回复”的审批机制。“这一机制使审批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平均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50天左右压缩到110天,审批关口精简了五分之四,企业负担减少一半以上。”一位建筑商人如此算了一笔账。
重庆市物价局2005年就轻轨票价定价问题举行听证,轻轨公司提出的价格是不分段,上车15元。群众反映票价偏高。听证会后调整为全程票价5元并可分段计价。由于票价降低,为了维持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重庆市财政每年补贴五千万元。三年来,重庆各级机关举行决策听证八百余次,参与群众十万余人。凡是直接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拟定、修改农村土地征用的补偿安置方式和标准,设定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收费项目及标准,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等标准,行政机关都组织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