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创新环境,不做颠覆者的午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5:46:05
10年之后中国移动是否还存在?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移动非执行董事钱颖一院长在清华EMBA名师管理论坛问大家。
他的回答是:可能不存在。因为说不定有一个颠覆性创新的家伙取代了中国移动。就像苹果的iphone没出来之前,谁也不会想到诺基亚非要模仿苹果的样子做手机不可。
的确,颠覆性创新完全改变市场,比如数码照相机颠覆胶片照相机,个人电脑颠覆主机电脑,DVD取代VCD。
论坛结束后我很受震动:创新是老话题,但是中国有多少做企业的老板认真想过?电子商务本身就是创新行业,在你和竞争对手打得激烈的时候,说不定哪一天出来个第三者把你们都打败。
由此,我很想和大家讨论中国企业与创新相关的三个现象和一个总结。
 

 
现象一:许多老板没想到,庞然大物打败不了自己,但是有一天可能被躲在车间里做颠覆性创新产品的小人物小公司打败。
你问一家公司老板,他最怕的是什么。比如问B2B电子商务,可能有人以为最利害的是阿里巴巴,实际上最怕的不是阿里巴巴,最怕的是突然有一个家伙出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现在的领先者变得可有可无了。就像当年在美国,雅虎和微软MSN竞争了多年,后来谷歌出来了,在搜索领域很快就把前面两者赶下去了。
一些公司不要以为自己排今天领先,就以为位子做得很稳,实际上不是。特别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颠覆性的创新最为可怕。“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在于那种颠覆现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创新。” 钱颖一院长的观点我十分赞同。
 

 
现象二:中国没有如耐克和苹果这样的酷炫品牌,其原因在于大家只知道模仿却没有创新。
但是我很痛心的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创新的公司,就算是百度以及腾讯这样的大牌公司,基本都是在copy国外的模式,然后本土化改造。
当然,百度、腾讯等公司活得也不错,但是如果只是copy加本土化改造的话,中国以后便很难会有如苹果、耐克这样的酷炫品牌和公司了。
曾有人总结中国有品牌、但没有酷品牌的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缺少创造的精神。这让我联想起一段对话。
钱颖一问退休了的朱镕基总理: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朱镕基总理答说:看戏、走路,希望清华经管学院培养带动中国经济创新的人才。
的确,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最难的也就是没有创新的人才。这点与我的导师斯坦福大学老教授 Professor Rao Hayagreeva 的观点深为契合,他曾经在中国做过调查:只有58%的企业经理人认为员工的点子、创意、想法对公司的发展重要;只有20%的经理人觉得在企业全体员工是创新的主力军。
 

 
现象三:创新只能拉动,而不是被推动;公司许多条条框框的规定扼杀了创新,比如看似民主投票表决,却把创新杀死在萌芽状态。
如上文所说,中国企业老板从心里不重视员工创新,多数老板是嘴上说支持员工创新,心里却只想员工只执行就可以了。
而且,更为恐怖的是,在支持员工创新的那批老板中,还有许多老板是亲手扼杀创意而不自知的。
比如,“今天你拿出新点子出来!”这句话是许多老板经常会说的,创新是需要刻意经营环境的,但是在中国却显得特别急功近利,创意能在规定的极短时间内说有就有吗?
再比如,“大家投票决定一下这个点子行还是不行。”这也是企业管理者经常说的话。短时间内,大家对彼此的点子还没有了解就匆忙投票决定,看似是很民主,但是却扼杀了许多人的积极性。而且,一个人说出自己的创意,即使不可行,但也可能会引起另外一个人的灵感,创意需要再互相碰撞中产生。
举一个例子,斯坦福大学对面有家著名的IDEO公司要为超市设计一款手推车,有人说车上可以加一个私密性的挡板,因为有人买六个安全套不想让人家看到,有人说能不能在购物车上设计一个位置,因为有人带着小孩、宠物来。记者问这实在太夸张了吧,总裁说就是要鼓励这种夸张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一样的想法,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分散到各地做研究了。他们把每个设计人的话听完,不过早作出判断,不鼓励批评某个想法,然后几百个点子都被提出来了,作出图象贴在墙上开始投票。大家不仅要给听上去很酷的想法投票,而且要给可操作性又很酷的想法投票,最后设计出的购物车既与众不同又大受好评。
所以,在国外,许多创新不是来自于大公司而是中小企业,许多人在车间里就捣鼓出来颠覆性创新产品,因为他们的员工是被公司拉动做创新的,为创意而快乐,而不是倍感压力。
而中国恰恰相反,老板给定员工一个任务,就像小时候我们读书应该学习成绩好一样,员工是被推动创新的,所以员工缺乏好奇心、想象力、独立及自由思想,这往往是电子商务企业走向灭亡的原因。这一点,客观地来说,阿里巴巴的高层做得还不错,最近淘宝内部处在非常狂热的状态,大力鼓励员工新点子出来。
 

 
总结:管理者怎样做才能营造创新环境,避免成为颠覆者的午餐?
正是因为创新如此重要,所以企业老板要知道怎样正确引导、营造环境,拉动员工创新。
首先,创新需要“软”环境。如果一个公司,永远是CEO说了算,下面的人有创意,管理层未听完就先摇头,很容易就杀死了创意;如果一个公司任人唯亲,管理层倾向采纳与自己亲近的人的意见,就没有人愿意提自己的想法;如果一个公司制定短视的KPI,硬性加班,都会扼杀员工创意的思路。扼杀创意的事情都要避免做,创造有利的“软”环境,鼓励创意在有质量的环境相互碰撞中产生。
举一个例子,Seven  Eleven在任何一个店面里,收银员都有一个职责,记住每个客户两个特性,第一是男性还是女性,第二这个客户是什么岁数。两年前Seven  Eleven成为日本丝袜销售最大的企业,大家都很惊讶。总经理说,Seven  Eleven能成为丝袜的最大销售商也可以成为唇膏的最大销售商。但是他手下员工问,你可以确定么?知道谁在我们店里买的丝袜么?总经理说,当然了,会买唇膏的人才买丝袜的。因为员工提前做了数据统计,最后发现大多数都是40到50岁男性在买丝袜,原来全日本所有的Seven  Eleven都是在地铁边上,主要是男性在外工作,而且他们都是坐地铁上下班的,销售记录显示是在晚上七八点买的,他们在地铁上接到妻子的电话,去Seven  Eleven给我买一双丝袜。最后员工问总经理,你现在还想把口红卖给这些人么?总经理说,现在不卖口红了,把丝袜放在啤酒边上。
Seven  Eleven如果不是做了长期积累,并鼓励员工提有自己的观察,就不会有贴近市场市场需求的创意产生的。
此外,如今的互联网大老板实际上离互联网的距离很远。我建议他们应该长期关注互联网的动态,从重视创新的公司中吸取灵感及最新动态,否则很容易在不断创新的市场中out。
 
最后再啰嗦一句:老板们要相信,如果互联网公司不做创新,或许有一天,就有一个躲在背后的家伙,创造出满足客户新需求的产品(比如游戏中的Wii Vs Xbox)、或者是创造出连消费者都不知道自己有的需求如苹果的iphone手机,你会败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