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歪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9:52
“德才”歪论
写下这个题目似乎有点不恭。在如此严肃的事情上,竟然以“歪论”相讥,真乃岂有此理?
但这绝非无稽之谈。生活中有些时候、有些事情还真让人弄不明白,难于以正视听。记得若干年前(当时腐败之风尚不严重,算是初级阶段吧),我的一位朋友谈起某个以权谋私的“小吏”,不无眼气地说:“看人家,签个字、批个条,坐那就来钱。”我听后很是不悦,便回敬了一句大不恭的话:“有人躺着还赚钱呢,你也羡慕吗?”这位朋友先是愕然,随后却又不以为然地回道:“别小瞧,那也算本事。”
不知持此观点者是否大有人在?但有些行径若没人买账,大概也不会得逞。
尽管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以至种种无德之举,并不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但它却无时不在误导和诱惑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淡化并侵蚀着人们的道德观念。
如,一向为国人所信奉的“忠厚为本”似乎也早已不被一些人所看重了。竟至于在选偶择婿这样的“终身大事”上,都不怎么拿这条当回事了。我有位同学的孩子,早过了婚娶之年,就因人特老实,而对象屡屡告吹,女方说了:“这年头,老实算什么?!”这使我的那位同学很是费解,大为不平:“世道怎么了?这‘老实’咋倒成了毛病呢?”其实,对此我也有同感,而且从这一现象中得出一个未免偏激的结论:老实似乎只能是上当、受骗、吃亏的机会比别人更多些。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和悲哀。
《红楼梦》中有个说法:“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社会,此说自然。本人生也晚矣,不曾领教。眼下有所感触的倒是另一番情形:“女子无德便是才。”(自然男子也不例外)不信吗?有人不是因为具备了多少才华而成事,相反倒是由于缺少了些德行才得势。比如,别人不好意思说的话,她好意思说;别人不好意思办的事,她好意思办。甚至厚颜无耻,不择手段。可有人却说了:“多泼辣,会办事,有魄力。”你看,这不成了“才”了。倘若说这话的是位有分量的什么人物,那可就是结论性的鉴定了。
更有甚者,以个人好恶论“德才”,凭一己私利任“德才”:这人不好,但能给我带来好处,用他何妨;这人虽好,却不能给我带来好处,用他何益。竟至使“‘才’字不加‘贝’,等于窝囊废。”
看来,德才兼备,还真不易。而能上下共识、众所认同似乎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