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阅读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39:20
(2010-06-25 10:24:08)转载
标签:网络
手机小说
阅读革命
文化
分类:他山之石
一直很担心这样的现象出现:一个离不开手机按键书写的人,有一天他的拇指一刻也停不下来了,不由自主的重复着按键的动作,成了这一时代的“新多动症”。
这样的病例还没见报道,但按键书写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威力已经开始凸显。
1.手机小说带来新产业
日本的书市在十一年间整个缩水了百分之二十之多。在中国,情况也一样不容乐观,一本书能卖两万册,就算相当不错的了。在日趋恶劣的环境之下,有一类文学书籍,在日本动不动就热卖到几十万册,独领风骚,让你不服气都不行。它就是手机小说。
开创手机小说的第一人,是日本的一位文学男中年。他的Deep Love(《深深的爱》)在网上的阅读量是三百多万次(线下版本是十万本)。其故事梗概大致如此:
年轻女孩X的男朋友得了血癌。为了拯救心爱的人,X卖身挣钱。没想到,钱还没送到爱人身边,她自己却先染上了艾滋病……
现在,在日本风头不减的新文学,就是手机小说——在手机上写,在手机上读。其作者都是些小女生,有些也许还在高中念书,有些甚至都没读完高中。她们在短暂的工作间歇中,在地铁上,只要手机还有电,就“笔耕不辍”。这些手机小说的主题并无太多变化,总离不了以年轻女子在爱情漩涡中的苦苦挣扎来大赚眼泪。
面对这些年轻的业余写手,你不能指望有任何文学上的创新。但这不等于一点新意也没有,至少为手机这么小的屏幕来写,在行文上是不同的。比如描写两个人吵架,字就会有意挤成一团,撞来撞去地凸显冲突。而安静的场景,就要“画”成这样:




舟   自       横
对这些脆弱的小女生来说,她们的写作离不开(也许同样脆弱的)读者的支持,而读者的意见也经常左右了小说的走向。一本畅销的手机小说会顺利成章地走到线下,摆到大书店的手机小说专柜。而像《深深的爱》这样的天王级作品,更是会变成一个系列(共销售两百七十万本),被改编成热门影视,随之就会有音乐,有游戏,有陪伴小女生睡觉的洋娃娃……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2.阅读革命
进化给了人们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听觉……让人们能跑能跳。但对阅读,这门全人类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巧,却丝毫没有可以遗传的迹象。即便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即便你的孩子一下地就是飞毛腿,你还是得老老实实手把手地去教。如果人生下来就会读书识字,就不需要再发动扫盲运动,既可以省下财力,又少了急得要跳脚的家长。
既然阅读不是天生的,那么,大脑中掌管阅读的部分就是后天成形的。不仅如此,随着脑细胞的新陈代谢,那部分大脑还可以不停地变化——至少有人这么推测。
网络时代的阅读的习惯动作,不是翻页,是刷屏;阅读的氛围,不是左手一杯清茶右手一本书,而是在众多闪亮的网页和无处不在的广告的包围之中;你读,你也写,不是在页缝中写下感想,而是在回一封毫无干系的Email。你跳来跳去,左顾右盼,冲浪冲得非常High。于是,再好的一篇文章,你也没有耐心读过第三页,并暗暗地等待着某个MSN或者QQ的话语框亮起来,然后被拽入一场并无太多内容的对话……
人和自己制造的工具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互动的。尼采的文字之所以从散文变为紧凑的警句,就是因为严重的眼疾使得他不得不放弃纸笔,改用可以手摸的打字机。在网络时代,你的阅读大脑正被一只无形的手改造,黑客帝国的阴谋正悄悄地实施。我们将因此丧失深度阅读的能力,安静而纯粹的阅读变成奢侈品,甚至被视为怪物。
每一次革命,都有牺牲者。苏格拉底曾争辩说,思辨一旦写成文字,哪怕刻在石头上,你的大脑将不再有记忆的饥渴。十五世纪印刷术的发明,曾让人担心谣言的传播将比瘟疫更方便,而人将越来越懒惰——读书毕竟比写作要轻松。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事情好像整个颠倒过来了:依靠搜索引擎,你的大脑记忆可以无限扩展,而在网上随手写字也变得万分容易。但是,阅读,真正纯粹的阅读,却变得困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