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54:59
『天涯杂谈』 一周新闻人物(0717):陈凯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
作者:四川曾颖  发表日期:2010-7-17 9:10:00
7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南宁乡县考察防汛抗洪工作,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这时农民陈凯旋向总理反映当地出现塌陷的情况,总理一行当即由陈凯旋带路,驱车赶往现场视察,并对塌陷区的群众救助和善后处置现场做出指示。陈凯旋带总理走的那条去往现场的路,被当地村民叫为“凯旋路”。
这应该是继2003年10月重庆三峡库区农家妇女熊德明勇敢地向前来走访的温家宝总理说工钱被拖欠之后的又一段佳话。与熊德明不一样的是,陈凯旋这次给总理反映的,是与他“没有直接关系”的土地塌陷问题。一些乡亲的土地、房舍和生产生活资料被“地下那张大嘴”无情地吞噬了,而人们渴望得到的救助比他们想象的来得慢来得小。这样的场面,让陈凯旋觉得必须说点什么。
这位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即使在本乡本土的“知名度”也并不高,不识字却能把账算得很快的卖菜人像九亿农民中的大多数那样,勤劳、善良并有自己对生活的小小期待和理想,据媒体说,他的心思,都在供儿子念书上。如果没有7月1日下午这短短的20分钟,他将会继续默默无闻地在湖南一隅的乡村菜市场里,过着他平常的油盐柴米的生活,品尝着一个农村中年人所必须体会的喜怒哀乐。
懂得中国社会运行方式的人都知道,经上一事之后,这种平静,显然已成为奢侈的过去式。不管陈凯旋愿不愿意,他的生活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论是他所担心的“受到报复”,还是因此受惠的灾区群众对他的感激或各级媒体对他的关注,以及另一些反映问题无门,把材料交到他手里希望代转给总理的人对他的期待,都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他的生活,使他如风中的树一般欲静不得。7月11日,他以5万元的价格赔本将自己经营了多年的菜店转让给了别人,并打算回家种地去过他觉得“活起来安生”的生活,只可能是一个善良的愿望,至少在不短的时间里,还难以实现。熊德明当初因总理帮忙讨回工资之后,因言成名,并在其后长达数年并不平静的生活,可以作为一种例证。
不知道,面对渐行渐远的平凡与宁静的生活,陈凯旋是否已后悔了当初自己的选择?但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他是否后悔,那20分钟已写进他生命的历史,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不同了。不管他愿不愿意,他的故事,将作为一个关于表达的传奇被流传出去,这个故事是足以让很多人汗颜的———许多字认得比他多,见识和经历都比他丰富的人,在面对问题时是穷于表达的,特别是在上级领导面前,仿佛说问题就是露家丑,就是给领导找不痛快,甚至做出把脓疮粉饰成鲜花之类的蠢事,这对于解决问题,是没有益处的。
当然,形成这种风气,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倾诉者的表现,直接与倾听者的态度有关。并不是所有的倾诉者,都有陈凯旋那样的好运气,遇得到随时愿意停下车来听听意见,甚至跟着他们去“看看”的总理。这也许就是陈凯旋“非正常”出名的最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