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政策不只是经济政策//楼市调控正处关键时期 将楼市调控进行到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03:35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仅已经成了中国公众、政府和发展商的话题,而且也是国际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深切关注对象。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四分之一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50多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密切。
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新调查,中国85%的家庭无力购房。
房 地产市场现状的形成当然有很多原因。房地产不能仅仅被视为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因为把房地产视为经济政策,其GDP功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凸显出来,而其社会功能——社会成员对住房的需求和人们的“空间权”——就被忽视。因为商品房兼具投资和消费价值,人们对其价格上涨有预期。开发商利用这样的社会预期去囤积土地和新房,从而一步一步地把房价逼向新高。而同时,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只强调住房的财政功能,因而,住房的社会功能的缺位,除了表现在一般商品房的大幅涨价,更体现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的极度缺乏。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全和公共住房解决得好的国家,都是把房地产作为国家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并不把房地产看成是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就是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不是这些国家政府的首要考量,首要的考量是社会发展,是社会成员的居住权。经济因素当然很重要,房地产的发展也必须考虑到供求关系,否则是不可持续的。但是这种经济考量是在宏观的社会政策构架内进行的。
欧洲一些国家在早期也是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来源,也同样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随着原始资本主义向福利资本主义转型,住房政策、尤其是公共住房政策越来越变成这些国家的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到今天,很多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房地产完全属于社会政策,对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考量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应当指出的是,那些把公共住房仅仅看成是对穷人救济的福利国家,公共住房也是不成功的。在这些地方,公共住房最终变成了贫民窟。
新加坡是亚洲社会房地产市场发展得较为成功的国家。新加坡学习了欧洲公共住房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国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公共住房制度。如果说在西方社会,公共住房主要是为了社会弱势群体,那么在新加坡,公共住房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80%以上的家庭住在公共住房。应当指出的是,新加坡的住房政策的指导思想就是“居者有其屋”的传统儒家思想,公共住房投资是新加坡社会性投资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应该看到,房地产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因为其直接关切到社会成员的空间居住权。同时,房地产也直接关乎社会稳定和和谐。但在GDP主义构架内,房地产的唯一考量是利润,而非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正因为这样,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带有极大的投机性,有些投资者甚至仅仅只是为了投机。当房地产被投资者或投机者所操控时,其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实际需求就没有了任何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对房地产投机的巨额利益,也促使了中央国有企业大举进军这个产业。
近些年来,中国为解决住房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例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但这只能是杯水车薪。很显然,就房地产而言,我们面临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房地产泡沫——房价泡沫一旦破灭,总体经济就面临风险;另一方面是社会成员的居住权——在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下,大多数中国人非常认同居者有其屋这一说法,年轻人普遍认为幸福和房子息息相关。这两方面的后果都直接与社会和谐与稳定密切相关。
因此,在强大的既得利益面前,房地产业发展如何实现从经济政策演变成为社会政策,需要我们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智慧。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楼市调控正处关键时期 将楼市调控进行到底
刊发时间:2010-07-19 08:41:42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大中小]
●楼市调控遏制投机,有利于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楼市调控挤掉泡沫,不会导致经济“二次探底”。
●既要坚持调控,又要建立长效机制。
楼市调控初显成效,调控政策不会松动
“以新国十条为代表
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正在试图推动房地产从投资品特性主导,逐步恢复到消费品特性主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一段时期房地产的投资品特性过于浓厚,使得房地产市场充满投机气氛,不仅导致房价在短期内过快上涨,也带来许多结构性问题,如房屋空置造成的土地资源无效利用、资产与财富保有的两极分化、家庭收入可承受能力恶化等。
巴曙松说:“大量居民需要改善住房条件,更需要房地产体现消费品特性。因此,调控的方向符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随着调控政策的落实,当前市场土地供应大幅增加、楼市供不应求的情况有所缓解甚至有所逆转,房价上涨预期得到遏制,投机性需求被有效抑制甚至离场的情况下,实现上述转变的条件已经初步显现。
当前市场量跌价滞,正处于调整的第一阶段。巴曙松表示,这一阶段,从开发商的角度看,在资金流的紧缩达到临界状态之前,没有降价销售的动力。而从购房者的角度看,由于房价下跌趋势没有形成,或者下跌预期不明朗,需求释放缓慢。
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下降0.1%,楼市调控正处关键时期

随着调控政策的落实引向深入,开发商的资金流压力将不断加大,降价销售的动力逐渐强化。同时,楼市存量将不断增加,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第三、四季度将是新增库存大量形成的时期,这可能是房价出现大幅度下调的时期。这一时期,需求也将有效释放,成交量上升,楼市去库存的速度会加快。巴曙松说:“以自住型需求推动的消费主导型需求进场,将成为新一轮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