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原创首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1:02:15
[ 大沙兵魂 ] 于2010-07-18 12:41:22
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生命是有尊严的。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是崇高还是鄙下,是充盈还是枯萎,关键在于能够正确理解生命、人生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人生追求。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做人的思想基础。高尚的思想境界是高尚人格的前提,高尚的人格是做人毕生的追求。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确是一件难事,而且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然而至少我们应为此而努力。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并且在人生观的指导下生活。当代大学生真正要克服人生中的问题,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 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说,世界观所研究和回答的不是世界某一领域(如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共同本质问题,更不是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性问题,而是世界万物的共性问题,是对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在内的世界万物及现象所具有的共性进行的最高抽象和最普遍概括。如:世界万物有没有统一的本原;世界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规律是什么等。
(二)人生观
1.人是什么?人是能够思维、有感情、有理性、有智慧的高级动物。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声,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人生于天地之间,无非两大任务:做人和做事。人有各种欲望,生欲、食欲、物欲、性欲、心理欲、自我完善欲等,作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既不可无欲,也不可贪欲,既不可禁欲,也不可纵欲。一切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人要成才,必须学会控制、主宰自己的欲望,善于用理性的缰绳控制欲望的烈马。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①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繁殖,等等。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社会属性是人区别动物的根本标志。②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③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④ 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的本质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研
对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的剖析:
错误观点之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求生欲等。这种观点客观上势必导致物欲泛滥,把人引导到吃、喝、玩、乐的歧途上去,使人忽视精神、理想上的建树,不利于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错误观点之二:人的本质是自由
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那种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不要任何法律、道德和纪律约束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人的本质视为自由,就是不要任何约束,这种自由是对社会主义法律,道德和纪律的破坏,最终将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泥潭。
错误之三:人的本质是自私。
首先,这种观点把人性混同于动物的本能,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不理解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化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必须从社会属性上看。其次,这种观点从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要考虑个人利益的现实出发,推断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人们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这并不等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自私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私有观点,它是指以提取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和发展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自私与追求正当个人利益的根本区别是出发点和手段不同。其三,这种观点认为自私是永恒的、绝对的,凡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普遍规律。
2.什么是人生?人生即人的生活过程。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以70年为一个圆,人生不算短;然而,减去能力发挥最差的15年和年老的15年,仅剩40年——14000天,再减去一半的休息和睡眠的时间,仅剩20年——7000天。7000天,以天地之悠悠,宇宙之无限,人生又何其短暂!在这短短的20年生命中,人怎样活得好,活得有价值?这要由每个人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而定了。
所以,人是人生的主体,人生是人的表现。人有什么样的人生,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其实,在我们还未明确什么是人生观之前,我们已经按照自己的人生观去为人与处世了。只不过,我们正处于新世纪的大门刚刚打开之际,复杂多变的世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要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是否科学、合理。
3. 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人生问题,主要研究和回答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和信念等问题。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具体讲,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世界观范围最广,层次最高,观察整个世界;人生观范围最小,层次最低,观察“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人生问题。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世界观对人生观有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指导下树立的人生观,必定是从集体主义出发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生观,必定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比如,当我们夸大了物质决定作用的时候,在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宿命论,认同“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选择一种消极的生活,最终虚度人生。另一方面,人生观也对世界观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生目的和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对社会历史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世界观的主体都是人,是人对整个世界和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里面就交织着、渗透着人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个人一生事业成就如何取决于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不同人人生观与世界观不同,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做人做事方向和道路也是不同。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人生的信仰理想是激励毕业后道路选择和耕耘方向的核心。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丧失。如陈良宇。
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联系说明,仅仅是学习了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还不够,同学们还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掌握深邃的哲理。
二、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928年,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正如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样,苦难伴随着吴仁宝的童年。对旧社会充满了痛恨,对农民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对“人类苦痛有痛彻肺腑的怜悯”。而另一面培养了吴仁宝顽强意志力,坚忍不拔的精神。还是在私塾读书时,在一次回答私塾先生“长大了要干什么”的提问时,吴仁宝声音响亮,一语惊人:“我要做种田的神仙!”吴仁宝儿时就立下了为民造福的梦了,吴仁宝的全部精力就是为了圆这个梦。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个典型事例就明显地反映了人生目的问题。下面大家用五分钟时间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目的;用简单的语词写出来。请同学到黑板写出来 。分析归纳评讲
光宗耀族型:为家人而做事,这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人生活法,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封妻荫子。缺陷:迷失自我,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为国争光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许多运动健儿、留学回国人员(“海归派”)。最崇高,理想型,人数较少。
为自己活着:为自己将来美好的前程:好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人数可能最多,也是应当重点教育的对象。这类人倒是没有丧失自我,但过于自私,成就不了大事。
为他人活着:焦裕禄式人物、雷锋。
人生目的是生命航程的灯塔,是人生旅途的坐标。正确的人生目的导引着伟大、高尚、积极的一生;错误的人生目的引出卑鄙、消极、罪恶的一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人生目的有正确与错误、崇高与低俗的区别。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生遵奉和践行。
(一)什么是人生目的
为了理解人生目的,有必要对目的作一番考察。从字源看,甲骨文、小篆中,目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来,其意思便是: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才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新中国青年就展开过一场讨论,讨论的中心是:“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为了活着?”当时这场讨论对青年产生了深远影响。几十年后,实质相同的问题依然摆在青年的面前。其实,“人为什么活着”,是古今中外人类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因为人类作为高级智能动物,与一般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他的各种活动都要受一定目的和意识的支配。目的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目的的实践。在人生各种具体目的的背后,有一个根本性的东西,它体现着人生的宗旨和最终目标,这就是人生目的。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围绕着这一人生目的不断实践的过程。所以,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的根本宗旨和行为指南。
(二)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幅画卷,这些画卷有的光彩夺目,有的质朴感人,也有的卑鄙肮脏。如果说一生的行为是这幅画卷的墨线,那么人生目的就是这幅画卷的灵魂。高尚伟大的人生目的决定着奋斗奉献的一生,平淡务实的人生目的决定着踏实平凡的一生,卑鄙下流的人生目的决定着肮脏罪恶的一生。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古今中外的事例无不说明,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或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由于人的价值要通过人的行为实现,而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生目的,所以,人生目的是否正确、人生志向是否高远,往往决定了人生价值大小。古人云:“志者,心之所之。之犹向也,谓心之正面全向那里去。如志于道,是心全向于道;志于学,是心全向于学。一直去求讨要,必得这个事物,便是志。”(陈淳:《北溪字义•志》)当人的一生围绕着一个目的去“求讨要”的时候,其人生价值必以这一目的为中心。目标远大,人生价值相应就大;目的肮脏,则人生价值就呈负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