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其 且 固定句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57:21
  •【何如】【奈何】【若何】 •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⑤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恐怕该责备你们吧?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如今您竟然教导我推举贤士,恐怕与我的内心想法相冲突吗?   •   其     (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②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的)”“自己(的)”•①失其所与(《烛之武》)•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③使六国各爱其人 •3.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五人墓碑记》•②移其粟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各种语气,常与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1.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2.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4.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 •(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于选择问句中•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且•(一)连词。•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黄花岗烈士事略》•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⑤且勇者不必死节。《报》 •3.让步关系,“尚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5.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 “或者”。•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 •(二)副词。•1.将,将要。•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彼且奚适也?《逍遥游》•2.暂且,姑且。•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3.将近•①年且九十•【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