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毛泽东危机时刻的浪漫诗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2:08:14
景珂
 
2010年07月14日15:5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个外国人曾评价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即便是在1950年秋季,作出抗美援朝那个震惊世界的决策之际,他也尽显现诗人本色。
1950年9月下旬,朝鲜半岛的战火向北燃烧。唇亡齿寒的危急使新中国面临着是否出兵参战的重大选择。在国家“一穷二白”、面貌依旧、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要派兵跨出国门与美国乃至“联合国军”打仗,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
1950年10月上旬,是毛泽东日夜苦思、决心难下的时候。10月3日晚,为欢庆国庆一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歌舞晚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晚会,并邀民主人士柳亚子等一同观看。当天参加晚会时,毛泽东虽因不断开会并苦苦考虑出兵的决策而连天未眠,但依然谈笑风生。毛泽东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面对毛泽东的这番盛情,柳亚子十分激动,即席填成一首《浣溪沙》,词曰:“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毛泽东当场步其韵奉和,写出《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云:“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在冒着极大风险确定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之际,毛泽东仍有诗情与柳亚子唱和,充分体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宏大气魄。在国庆节后十几天内,中共中央反复开会讨论,面对多数人列举的种种困难,以及苏联在出动空军问题上一再退缩,毛泽东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权衡,他还是确定:“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即于当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彭德怀率部过江当天,毛泽东给中南,华东,西南,西北等中央局的电报中指出:“为了保卫中国,支援朝鲜,志愿军决于本日出动。先在朝鲜北部尚未丧失的一部分地方站稳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援朝鲜人民继续奋斗。”
当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写出《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后,柳亚子回到家中兴奋异常,又填词一首送到中南海。不过,此刻毛泽东正在全神贯注地指导朝鲜战场的斗争,无法再回复柳亚子。11月间,志愿军出国后首战告捷,美国纠集的所谓“联合国军”向南败逃。虽然朝鲜前线的斗争形势仍然严峻,毛泽东却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一首和词。词的最后写道:“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这里所讲的妙香山在朝鲜清川江边,是第二次战役的前线。
纵观毛泽东伟大一生,他以诗词“抒豪情、寄壮志”,愈是戎马倥偬,愈是在危难之间,愈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他愈是思如泉涌、诗兴大作。如1928年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以十几倍于我的兵力直犯黄洋界,我军凭借天险沉着抗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遂赋《西江月·井冈山》词一首:“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堪称“史诗”。
再如,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其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的困难令人难以想象。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带领红军突破岷江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10月2日占领甘肃通渭,毛泽东为战士朗诵《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6月1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6月3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4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毛泽东畅游长江后诗兴大发,遂吟《水调歌头·游泳》词一首。其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句,气势磅薄,荡气回肠。
“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毛泽东被称为不拿枪的政治家、战略家。他一生在书海中“游泳”,在马背上吟诵,用犀利的刀笔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其中奥妙在哪?因为“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因为他笃志嗜学、学贯中西。在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执政能力,愿各级领导从毛泽东的浪漫诗情中受到启迪。
 
(责任编辑:齐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