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泥水工中暑身亡 建筑工希望喝一口绿豆汤(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17:48
43岁泥水工中暑身亡 建筑工希望喝一口绿豆汤(图) 广州日报


 


 

事发沙湾镇古东村 工友称酷热下午竟要提前开工

“他在太阳底下晒了半天,突然倒了下去,我过去扶他,他一句话也没说,后来就再没说过话了。”

——工友老许回忆

 

这个酷暑之月,来自河北邯郸的43岁农民工魏新伟,在无遮阳的工地正午工作时突然倒下,昏迷5天后死亡,经过医生证实,魏新伟是中暑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引发神经受损内脏衰竭而死亡。

遗下孤儿寡母3人

在番禺沙湾镇古东村的一处出租屋内,小孩和妇女的哭啼声不住传来,附近村民都心生怜意。他们是农民工魏新伟的遗孀和儿女。“爸爸中暑死了,呜呜呜……”

18 岁的大女儿阿娟(化名)告诉记者,父亲魏新伟6月29日开始在番禺沙湾镇古东村某工地做泥水工。7月5日魏新伟在工作时突然倒下昏迷送院,经过5天抢救治疗,7月10日终告不治,医生诊断为中暑致内脏衰竭而死。“在得知爸爸的消息后,我们才从河北老家赶过来的,爸爸都来不及给我们说最后一句话。”

魏新伟的妻子表示,大女儿刚去北京打工,小儿子还在读小学,她在家带孩子并无工作,“家里全靠老魏撑着,现在顶梁柱塌了,我们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工地完全没遮挡

与魏新伟一同做泥水工的有同乡老许。“那天天特别热,下午大概3时30分左右,我去推车回来,发现他低着头,手扶着旁边一个工具,一声不吭。”老许回忆说,当时他已感到不妙,“我怎么叫他都没啥反应,于是叫来工地的人,把他送去医院。”老许称,在送院的过程中,魏新伟已经昏迷,送到番禺中心医院后直接被送进了重症病房。

记者跟随老许来到他们工作的工地,现时已是大门紧闭,老许做泥水工的地方是在一块靠近小山脚的露天空地上,四处没有树木,旁边的建筑也不够遮挡,完全暴露在太阳下。老许说:“这个月,天气实在太热,中午时分的太阳很毒,魏新伟就是在这时出事的。”

一日三顿全是萝卜挂面

“这个月实在热得厉害,但是包工头没有让我们中午多休息一点,还让我们几个泥水工提前到工地。”老许说,一直以来,他们的上班时间是早上6时至中午11时30 分,休息3小时后,再从下午2时30分工作至6时30分。“但那几天却要求我们下午提前在2时10分到工地,这很让人受不了。”

“除了工作强度大外,吃的方面也没有保证。”老许说,“工人互相传唱的民谣是,"红萝卜开会,白萝卜站队",意思是一天三顿全是吃萝卜,然后加点挂面,不要说肉了,连米饭和蔬菜都没有。”

出事后工地伙食改善

“出了魏新伟的事后,工地对我们工人重视了起来,每天有送绿豆汤,有给我们多点水,吃饭方面也改善很多,不仅有米饭吃,还有肉类。”另外一名工人向记者透露,自从魏新伟中暑死后,工人之间都有点担心,“有4个人陆续生病,其中2个人干脆结数立即离开了工地。”

医生:病人中暑致内脏衰竭

记者从番禺中心医院重症病房的值班医生处了解到,魏新伟是死于中暑。该值班医生表示,医院认定魏新伟是中暑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他送进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度昏迷了,后来一直都是昏迷状态,最后不治。”值班医生称,热射病导致魏新伟神经受损和内脏衰竭而死亡。

突然倒地

抢救5天不治

出事工人魏新伟,今年43岁,河北邯郸人,6月29日起在番禺沙湾镇古东村某工地做泥水工。7月5日工作时突然倒地昏迷送院,7月10日终告不治,医生诊断为中暑致内脏衰竭而死。

魏新伟的大女儿刚去北京打工,小儿子还在读小学,老婆无工作。

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达40%至50%。

还有哪些工地在违规

广州市城乡建委规定,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时,工地必须停工,37℃以上时,开工不得超过4小时;达到35℃时,应换班轮休,不得安排加班;12时至15时应停止露天作业。

还有哪些工地在违规,请拨本报报料热线:81919191


建筑工称从未领过高温补贴 希望能喝一口绿豆汤


“丁零、丁零、丁零……”今天上午刚一上班,海口市总工会值班室的电话铃声大作。

“您好!这里是海口市总工会,请问您有什么事吗?”正在值班的组宣部部长汪安稳接起了电话。

“报纸上不是说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从事室外作业的人员每人每天有10元高温补贴吗?但这几天我们工作场所都超过40摄氏度了,到现在我们也没领到一分高温补贴啊!请问这个事你们管吗?”虽然听筒里传来的话语带有浓重的贵州口音,但汪安稳还是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请把您的地址和电话留下,我马上向领导汇报,一会给您回电话。”

海口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林道本听了汪安稳的汇报后当即指示:海南省政府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而我们工会要做的就是全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督导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足额支付高温补贴,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位职工的投诉我们当然要管,马上由组宣部和基层工作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到现场去了解情况。

上午10时左右,记者随海口市总工会调查组,来到了位于西海岸的海口市国宾馆建设工地。

刚推开车门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脚刚一落地明显感觉到有股热气透过鞋底窜了上来。

来自贵州六盘水的农民工阿志(化名)正头顶烈日,汗流满面地在沙地上编织钢筋。当调查组的工作人员问到有没有发高温补贴时,他无奈地笑着说,“听说有这么个补贴,但在工地干了3年了,从来没领到过。”

一旁的工人补充说,公司虽然没有硬性要求工人在中午干活,但是工期催得紧,为了按时完工,中午也得接着干。“没办法,做不完活我们就拿不到工钱。”

对此,班长阿万(化名)表示,他不知道有规定要求企业给员工发放高温补贴,他们从来没有领过高温补贴。

阿志和他的3个老乡一周前才从万宁赶到海口,工头告诉他,工地要的是钢筋工,每天150元,这还是熟练工,如果是新手,每天只有120元,但什么都包在里面,每天上午从6点干到11点,下午从2点半干到7点半,差不多10个小时。

正说着,农民工阿保(化名)买回了冰镇的饮料,一仰脖咕嘟咕嘟喝得十分爽快。阿志羡慕地说,阿保没有什么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他要养家糊口,所以连消暑的饮料钱都要省下来。虽然这两年大工(技术工)工资涨了不少,从原来的几十元到现在的上百元,干满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但这种情况很少,每个月实际收入3000元左右,加上在这里的吃喝拉撒,剩下并不多。

脚下足有50摄氏度的沙子正散发出滚滚热浪,记者试着用手摸了一下他们正在抬的钢筋,明显感觉烫手。

阿志见状用沙哑的嗓子问记者:“你们肯定干不了这个活。我们每天干10个小时,不知道你们能否帮忙呼吁老板给口绿豆汤消消暑?”

说到这里,一旁的阿万解释说,为了避开高温,他把干活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晚,同时也给工人备了霍香正气水。他只管按时发放工钱,工人们爱买啥就买啥。

随后,调查组一行来到工地不远处的海口市国宾馆施工方——中建八局海南有限公司指挥部,找到刚刚从工地巡查回来的该项目执行经理万江民,并向他说明了来意。

万江民表示,他们是6月2日才正式动工的,而且现在工地用工全部是通过海南全会通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过来的。“我们其实跟这些工人没有劳动关系,所以管不着每天10元的高温补贴是否足额发放,但我们会积极协调解决这件事。”

“必须向劳动者足额支付高温补贴。”调查组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党和政府特别关注关心农民工,不管你这里的农民工是派遣工还是正式工,只要符合7月10日海南省政府下发《关于做好应对高温天气工作的紧急通知》规定的都要按时发放。即从事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不含33摄氏度)以下环境作业的人员每人每天10元。由企业向职工发放,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这位负责人当即表示,他们一定按照调查组的意见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尽快把高温补贴发到农民工手里。

“其实我们和劳务派遣公司的目标实际上都是一致的,就是要让广大职工开开心心安安全全的在这里干活,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不能为了这一点小钱,而让职工干的不开心,不痛快,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临别前,万江民对调查组一行表态。

这些农民工能否按时领到高温补贴?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