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这个穆斯林-----赛里曼·李素平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39:59
 

日志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我奶奶这个穆斯林-----赛里曼·李素平

芳草碧连天    发表于2009年08月27日 07:42 阅读(19) 评论(0) 分类: 读书文摘 举报

      现今从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我,每每诵读陈寅恪的“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参阅拜读近年来敬仰、赞颂、钦佩这位有良知的文化大师的卓尔不群的生命旅程的有关文墨时,不知怎的,感怀伤悲之余总能想起我的奶奶。

    作为有正统穆斯林血统的家族,我们从小儿起得到的训戒便是:“我们是穆民[1],有伊麻尼[2],血管里流的血和喀非尔[3]汉儿不一样。”我不到一岁时到了内蒙古西部边陲小镇巴音,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的祖上世代出大阿訇、满拉,奶奶本人为女阿訇,能将114章的阿拉伯文的《可兰经》全部背诵。按照汉人的讲法,奶奶应是出生书香门第之家的女知识分子。人长得白净、丰腴,一双黄赫色的大眼睛温情柔和清亮。即便喝斥人,也不存在柳眉倒立,目露凶光的现象。长大以后,睹见许多黑眼珠的女人的眼神里流露着冷漠、冷酷乃至贪欲、阴邪、狡黠,才晓得奶奶的“回眸一笑”无价可估。她酷爱洁净、打扮,爱串门聊天,凑热闹讲排场似乎是她一生无法改变的习性。见人总是先恭敬地问候:“安赛俩木而来以库木”(真主保佑你平安),分手时一定说:“安拉乎太而俩,敦雅吉庆”。起先我能听到对方回敬:“窝尔来以库木赛俩木”(真主也保佑你平安)。后来则听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万岁!”。

    奶奶是有主见的人,三年灾害她毅然决然携带几欲饿死的一家老少背井离乡,投靠巴音尚有一份驻马店家产的娘家人,并长久定居下来。她津津乐道的是如何在银川向一开客栈的亲戚讨要人家喂牲口的豆渣饲料, 吃得一家老少肚子胀得三天不能动弹,她怎样忙不迭地用烤热的砖头挨个熨肚皮,个个放响天臭屁的亲历。每次哈哈大笑之后,她的眼角都有泪花在闪烁。

    奶奶的主见表现在一根筋贯穿到底,套用当时的流行术语叫做“死不改悔”。一辈子热衷讲经说义,喜欢做媒穿掇姻缘吃喜。裁剪缝补、绣花、剪纸, 识人知心,善解人意乃至偏方草药治病都有一手,特别是炸油香、馓子远近闻名,哪家办红白事都离不了她。那些刚结婚的小媳妇纷纷上门请求“姨娘”帮忙剪鞋样、绱针走线,……,乐此不疲。她自己动手抹锅灶通烟囱,夯炕面,脱土坯砌墙,养蚕,养鸡、鹅、羊、猫,代替生病的爷爷赶驴拉车跑工勤,拽着我捡拾牛羊粪、骆驼粪,从堆积如山的煤渣中拔拉挑拣没有烧透的煤核。羊毛、驼毛一缕一丝地积攒着槫成线织袜子、手套。日子过得非常穷困紧巴巴,可她活得认真、鲜活,还那么乐善好施,凡是到家门的讨吃“喋哇乃”(乞丐)从不草草打发,我们能吃到什么,讨吃亦然,而且还能得到奶奶郑重举“尼也贴”( 板岱的尼也帖[4])。尤其那些失去父亲的叶梯目”(孤儿),奶奶总是表露出特别的怜悯和疼爱,她会絮絮叨叨不停地说:“乌巴力的很[5] ,我们的圣人(穆罕默德)也是个叶梯目呢。”

      奶奶对《可兰经》的熟识,我相信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尽管穆斯林从不允许这么说)。小时候每天见到的是奶奶不厌其烦的五次礼拜,天刚麻麻亮,尚在梦乡中的我就被奶奶用盐水漱口刷牙的呼噜扑哧声吵醒,在昏暗的油灯下,她一丝不苟的整理衣冠,大净、小净,神情及其庄严肃穆,那种神圣敬仰让我敬畏。奶奶带有浓厚同心口音的抑扬顿挫的经文韵诵常常有与主宰沟通交流,获得神启的意味,她起读“安拉”的声音非常高亢、悠长,还有韵律的打弯儿,一声“安-拉――乎”,让我们一家感到完完全全沐浴在真主的恩赐厚爱之中。奶奶识不得闹钟的钟点,也不会定时,可她做晨礼“邦答”,晌礼“撇申”,哺礼“底盖尔”,昏礼“沙目”,宵礼“虎夫坦”的时间能记得一清二楚,完全是靠经验累积,丝毫不会出错。

     我略微能记事的,便是文革期间巴音街头的两派混战,奶奶家住电影院附近,系造反派司令部,不远处是镇政府大院,系保皇派阵地,白天石子、砖头瓦块满天飞,叫骂不休,晚上则是赤膊上阵殴打厮杀,不时能听到凄厉的惨叫。有天,家族一小伙子头被石子击破,血淋淋地来家包扎,只见奶奶的拐杖如同擀面杖似的非常利索的挥起落下,不住的咒骂:“你这个喀非尔,阿格力短[6]!你跟上易布劣斯[7]当混混,胡买栽[8],你的讨白[9]只能向安拉,只有真主清楚、明鉴,我的娃娃你跟老蛮子胡混,难道不要你的赛白卜[10]了?就不怕真主打算!!!敦亚[11]的恶事不能做,哈拉姆[12]。”1981年奶奶无常归真,他斋戒大净,头戴白帽,恭敬地前来送埋体来了,站哲那则[13]时眼睛里噙满了泪花,不断高声朗诵“我们确实是真主的,我们必定归依他”。

      在我看来,奶奶最光荣的一件事就是拒穿黄军衣。七十年代初,全国已是一片黄了。奶奶依旧身着打着补丁的没及膝盖的深蓝色的大襟布衫子,黑色灯笼布裤子的裤脚用暗绿色或者紫红的绸带子严严实实地绑紧,红色的布条作腰带,两只缠裹过的小脚丫子直愣愣地立在缝补过的黑条绒布鞋上。黄赫色的头发用蓖子沾着杏仁麻油梳得一丝不乱、油光锃亮,盘个大发髻,用黑丝网帽罩住。那时不准回民戴白帽子,不准披蒙盖头,她就将一块大头巾蒙在脑袋上。小小的我觉得奶奶的打扮非常滑稽可笑,整个一个老古董、现世宝,丢人现眼。[14]上街总要费力挣脱被纂得紧紧的小手,离她好几步远,以示“划清界限”。一天,来了六、七个红卫兵,先是振臂高呼口号,然后要求奶奶脱掉封建社会的蓝衣衫,换穿社会主义毛主席时代的黄军衣。然而语言的不通,妨碍了双方的交流。来的红卫兵使用的是巴音汉语方言,有的是用蒙语,而奶奶唯一会说听懂的则是同心方言。红卫兵连比划带嚷嚷,估计奶奶也是不懂装傻,后来,索性一屁股座在地上,嚎啕大哭,抹泪擤鼻涕的,搅和成一锅粥。这几个红卫兵一看这样子了,便悻悻离去。好多年后,一个同学的姐姐回忆这件事还笑得前仰后合:“里拉个来来,浪木失笑人哩,……”(你的奶奶,怎么那么可笑,……)

     奶奶的滑稽还表现在马、恩、列、斯、毛的画像前,面西肃然默诵《可兰经》。那年月风声很紧,节俭到近乎吝啬的奶奶也识实务的买来这些“领袖”的画像贴在墙上,还对时不时进来检察的红卫兵报以笑脸。对我们唠叨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丰随来特(阐释):“赛俩目,我们都是有伊麻尼[15]的,以和拉思[16],萨得格[17]。而今喀非尔也念经了。我们白天要念人家的经,晚上念自家的经,干我们的尔买力[18]。人家是主人,我们是客人,十一世的蕃客呢。客人得听主人的。即使主人不要仁义礼数了,我们穆民还要。”她手捧毛主席语录念“人家的经”时叽喱咕噜,含混不清。文革后期教育体制整肃,我上了小学。一年纪课本的第一课赫然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我拿给奶奶看时,才发现她居然不识一个汉字。我和小同学一遍又一遍地山呼最伟大、最光荣、最正确、最英明,万寿无疆的时候,奶奶厉声喝斥:“唯安拉是真主。”并教我高声诵读:“安拉乎爱可拜尔”[19],说要是有人问啥意思,就告诉他们是你们要万岁的意思。

奶奶最高明的智慧表现在对“圣人”孔子的评价上。当时颇听老师话的我,奉命从报纸上摘抄“批林批孔”的文章出板报。林彪该人她知道,画像上见过,从面相方面自有她的见解,说林的泥丸[20]散光,印堂凹陷,官命不达济。可孔老二是啥人,她不知道。满口“批倒、批臭”、“遗臭万年”的我,道出孔老二即为孔子时,奶奶先是大惊失色,一脸恐惧,后来又是不可理喻的讥笑:“圣人就是圣人,先知就是先知。老蛮子连圣人都不要了,戛雷尔[21]。”唐山大地震,似乎是《可兰经》所揭示的,她悲泣:“安拉的大限要来了吗?人哪,印萨尔[22]哪,代海里[23]短的很吶,凡人的光阴短,圣人的光阴长。安拉创造发赖格[24]心意已定,世人不走正道,就遭雷劈地动。拜尔宰赫[25]的路窄的很,泥难呀。”

      奶奶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到麦加朝觐瞻仰圣陵作哈吉。这是她的五功(五番乃麻子)念,礼,斋,课,朝中不得不少的一功,为此她悲伤一辈子:“数迷透咧[26],仇人堵失蛮[27]横道,我的蛊拿哈[28]啊。

      奶奶给我最大的哲学人生观启迪:人是观念的产物,人为观念而活,并在此观念引导下而死。由此推导出人是为了信仰而活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灵魂的迷途羔羊,一个没有坚贞信仰的民族是注定要消亡的。虔敬、圣洁的伊斯兰信仰让她这么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天下熙攘、干戈不戢的状况下,坚信主的正道,力行善事,喝斥不义,棒打邪迷孽子。即使饥肠辘辘、食不果腹,即使穷得叮当响,可虔诚的信仰使得她活得通达、乐观。不能说,文化所化之人的苦痛在她这样的小人物身上不存在,只不过存在的样式不同而已。真正的传统文化之根脉存活在普通百姓的日常起居、人伦道德理念之中。研究哲学倘若不研究百姓日用的活生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将真实的生活抽去,那么哲学只落下空洞的苍白的文字概念,其存在的根基也就蛀空悬置了。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式学校里,我接受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教育,同老旧封闭保守的伊斯兰化的家庭生活及教育,完全背离。我的童年乃至青年时代,就是在近乎断裂的两种文化背景中困厄地走过来的。伴随我成长的是一首流传颇广的顺口溜:“沙枣花吊锤锤,磨老刀杀回回”。我的对哲学、宗教的兴趣不单纯是为了谋生混日子打发光阴,而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折射下的对“传统文化之根”的追溯、寻觅。

回民是什么?穆斯林的天职是什么?这些我都不需要从书籍资料中去查找界定。在艰辛的成长过程中,我深切体验到 “回民”不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而且作为这一文化符号本身所蕴涵的隐喻。从人们失窃遭盗首先对回民投以的质疑鄙夷目光,从有名的“塔基亚原则”[29]到日常特定指谓用语“贼回回”,其意即和狡诈油滑的奸商、保守的愚昧的无知无识的信徒、贫穷的落后的懒惰的野蛮人,不食动物血的腥膻臊味的傻子……联系在一起。一个“中国的低智商的劣等民族”就这么被一些人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地含蓄地定义了。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回民更是和伊斯兰恐怖分子,和本·拉丹扯上关联,又凭空增添了“极端恐怖、走私贩毒”等恶名。

作为穆斯林,我是没有选择的,按照伊斯兰的教仪、教规,我从娘胎出生七天内被起“经名”了。我的阿拉伯经名叫赛里曼,是阿訇对襁褓中的我念两种宣礼词经文后从伊斯兰教所尊崇的“圣女”的名字中精选的,这表明我已被召唤到清真寺进了礼拜殿的大门,此后是当然的穆斯林了。此乃预示我从出生之后就已置于伊斯兰教的影响之下,理所应当地顺从伊斯兰文化关于做人的教律,指引一生的成长。赛里曼是圣人穆罕默德的妻子,当然,教长和家人为我起此“圣名”可能有希望我出类拔萃、富贵显赫的含意。我是回民,从小到大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勤奋、刻苦,踏踏实实地作事,老老实实地做人。虽不敢自诩饱读诗书,学贯中西,毕竟《可兰经》、《圣经》是熟知的,并认真研读佛经,道经,儒家经典,西方的文化思想史也是略识宗源。在真正崇尚知识学问、尊重教师的伊斯兰教的文化世界里,我是没有自卑心的,因为回民人的价值理念遵循《可兰经》垂训:“学者的墨迹比殉教者的血迹更加高贵。”在这一文化价值系统中:“获得知识优于聚敛财富”,“没有文化,就好比一个人不穿衣服,没有脸面一样”。奶奶向来以她的知识财富而眉飞色舞,意气风发。这一点,我极像奶奶。

    理性地解读《可兰经》并客观看待伊斯兰历史和伊斯兰在中国的发展,是我们这代学人面临的内在外在要求。《可兰经》是生活在中东地带的诸多阿拉伯游牧部落中的一支,用自己的本地方言(古来氏人的方言)对《圣经》的另一诠释,这一诠释的最终完稿(欧斯曼定本)遂于公元六世纪在中东半岛引发了一場意义重大的“革命”。它将阿拉伯语文正式载入人类文化史册并享有盛誉。给分离散乱、互相残杀、野蛮成性的阿拉伯人一个团结的名号和一面文明的旗帜,使之成为坚强、开化、爱好和平的民族。阅读比较有关《可兰经》、《圣经》诠释学文本,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的关注,如何诠释经典以及用这种诠释结果指导当下现世生活,如何界定诠释文本与信仰的理路(中国穆斯林面对日趋严重的西化,其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理念和伊斯兰信仰存在不容忽视的张力矛盾),成为人们思考的关键。伊斯兰教靠一部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沙里亚”(伊斯兰教教法),解决了一个没有世俗法律、法院、教会、神职人员的现代国家所面临的纷乱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其独有的“公议”(伊知麻尔)和“类比判断”( 格亚斯)方法,或许能给以我们智慧的启迪。正因为有了此两种诠释方法,《可兰经》教义便成了永不闭合的书。

少年时也曾浅陋并理直气壮地质问那些对回民抱有成见的人:“您能为自己的鄙视、藐视、轻视做出合乎历史逻辑的证明吗?难道就因为我的先祖曾经骑着马拉着骆驼赶着骡子毛驴穿梭在中亚、中土经商做买卖不光彩?难道我的先祖开辟的丝绸之路没有文明之光?你能说唐太宗的通关文揲有阿拉伯文仅仅是为了回回口袋里的金银元宝?你又怎么能说元世祖虏掠的中亚、中东艺工都沦落为下贱的回回奴隶?你能坚持认为中华民族瑰丽灿烂的文明中没有伊斯兰文明?”

然而,这种高昂的浪漫的论辩并不能改变世人审视挑衅的目光。随着生活俗世化的滥觞,理性主义的抬升和信仰的淡化,“安拉”――有信仰的穆斯林的真宰,得在本来已经世俗化严重的国度接受更加严峻的诘问质疑。

诚然,回民之境况,即受到的歧视、不公平对待与历史有关,亦与回民自身的教化、素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清以降,伊斯兰教的儒化,花了大约五百年的时间,中国的穆斯林接受了先秦孔孟的伦理学说,将伊斯兰教义、教理与儒家的纲常伦理予以对话交流,创造性地解决了依据《可兰经》制定的伊斯兰法律与大明、大清王法的律令、法规之间的对立冲突。并吸收兼并了中华大地上的民间信仰、道家道教和佛教若干义理来阐释伊斯兰教义,顽强地保留了阿拉伯生活习俗和伊斯兰信仰。一个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便是,所谓向以武力传教的伊斯兰教(这种说法值得质疑、考量)并没有在中国使用一兵一卒,而是一民间的和平传教过程,犹如杜甫诗中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为广大回民穆斯林顺势应时地生活在中土,流布散播宗教信仰,发挥了精神支柱的作用,也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广大,增添了新鲜血液。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之间的相互渗透、贯通,走向融合也是势在必行。这要经历一个学术、义理、法度方面的参见共识。其实早在汉魏之际的牟子在《理惑论》中就文化的兼容互补发表过高见:“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

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理所应当的包括回民人。在呼吁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强调明礼诚信,升华道德情操,强化人们的法制观念时,我们似应提到回民人的伊斯兰信仰为该民族杜绝淫乱、通奸、杂婚,维系家庭婚姻的稳定和睦,提升对老人、孩童的赡养、抚育理念,禁止贩卖人口,禁绝吸毒、酗酒,互帮互助互携,散财布施,在济困赈灾救摄解难诸多领域起了巨大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这里谈的不是宗教的世俗化功能问题,而是“信仰”问题。虽然“信仰”问题在理论上高深,但实际上有真信仰的信徒从不为其所惑。                                  

[1] 阿拉伯语,即为信士。

[2] 阿拉伯语,即为正信。

[3] 阿拉伯语,意为异教徒,不信教者,不信道者。

[4] 阿拉伯语,回教经堂用语,意为我的施舍。

[5] 阿拉伯语,回教经堂用语,意为可怜的很。

[6] 阿拉伯语,回教经堂用语,意为智力差。

[7] 阿拉伯语,意为叛逆者。

[8] 阿拉伯语,意为毁谤者。

[9] 阿拉伯语,即为忏悔。

[10] 阿拉伯语,即为条件,缘由,途径,手段,因缘等

[11] 阿拉伯语,即为现世。

[12] 阿拉伯语,即为禁忌,被禁止的,非法的,违犯教律的,按照《可兰经》和圣训,凡犯此罪的将在后世遭受安拉的彻底清算和严厉惩罚。

[13] 阿拉伯语,即为葬礼。

[14] 读鲁迅的小说,觉得他用“圆规”形容缠足小脚女子颇为恰当。

[15] 阿拉伯语,意为真信主的信士。

[16] 阿拉伯语,意为纯洁的。

[17] 阿拉伯语,意为诚实的人。

[18] 阿拉伯语,意为善事功德。

[19] 阿拉伯语,意为真主至大。

[20] 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泥丸为道教一术语,人的脑筋之神曰泥丸。《黄庭经》有:“脑神精根字泥丸。一面之神宗泥丸。”

[21] 阿拉伯语,意为大灾难。

[22] 阿拉伯语,意为人,人类。

[23] 阿拉伯语,意为时期,光阴,岁月。

[24] 阿拉伯语,意为宇宙万物。

[25] 阿拉伯语,即为今世、后世两世之间人所能度的世界。汉译有时为“峡地”。

[26] 阿拉伯语加波斯语,意为不幸的很。

[27] 阿拉伯语加波斯语,意为仇敌。

[28] 阿拉伯语加波斯语,意为我在受罪。

[29] 塔基亚是《可兰经》确认的一个原则,即穆斯林在受到迫害时,可以隐瞒内心的信仰,暂时不履行宗教功课,否认宗教身份,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逊尼、什叶和哈瓦利吉三大教派,都不同程度地奉行过这一原则。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关搜索词:

穆斯林  红卫兵  真主  奶奶  军衣 

签名档 擦肩而过不是缘的错,只因彼此都是生命里一匆匆过客

评论列表

想第一个看到日志抢沙发?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全选 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日志评论推出新附加功能!评论可以通知所有好友了。您还可以进行设置,保护个人隐私。附加功能   

       道具:        | (以小纸条形式发送)   查看今日免费发送数量

设置

马上开通空间,体验权限日志、记事本等全新日志体验!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