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普通是天才的“营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3:35:30
平凡普通是天才的“营养”  

 

有报道说,有不少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他们在学生时代并非神童、天才,有的甚至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例如,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曾在大学的物理考试中得过倒数第一,却被东京大学留校任教,颇有研究成就,并获得2002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这一现象说明,平凡和普通才是培育天才的“营养”,一个体验了普通人生活和处境的人,如果奋发图强,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完全可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承认的天才。而其中的“营养”,就是健全的人格,乐观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学习、工作和创新。

 

笔者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却接触了一些所谓“天才儿童”走向“社会残疾”的事实;他们恰恰因为严重缺乏“平凡、普通”这种心理营养,竟然成了“废品”,实在令人同情,但又使人感慨万千。因为,那往往是“不可逆”的“教育事故”所造成的,小彭的例子就很典型,他长达12年的“休学”,虚度了青春大好时光,他是怎样度过的呢?

 

    生理健全  精神残缺

    第一次见到小彭时,他是一名初二学生。看上去他浓眉大眼、身强体壮、发育正常,但却紧蹙眉头,低头不语。而一个孩子由父母、姥姥三人陪同来到心理门诊,真是少见。当心理医生单独询问小彭时,他说:“老师对我不公平,数学考试我不及格,是老师判卷有错,我不服!同学欺负我,有那么几个人,老是偷我的东西,还嘲笑讽刺我,我不想上学了……”

 

而从小彭的父亲那里了解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据他父亲说,小彭从小非常聪明好学,上幼儿园期间成为大家公认的“神童”。他学过绘画,能够惟妙惟肖地临摹幼儿读物上的各种人物、动物;他在上学前认识了数百个汉字,许多儿童读物都能朗读;他还是幼儿园里的出色小演员,唱歌、跳舞、报幕什么都行。上小学后,他基本上年年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人们都说他是未来的“博士材料”,他一直当班长,还是学校乐队的“第一小提琴”……

 

但是,上中学后,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小彭,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学校与同学不合群,经常挑剔别人的不足和弱点,在班上没有知心朋友;二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胡思乱想,说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三是常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摔东西,情绪极不稳定。

小彭恐惧和排斥父亲,父子关系恶化。由于小彭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父亲会严厉地批评他,小彭就对父亲极端反感,产生敌对的情绪。在考试临近焦虑紧张时,小彭就认为是父亲在影响他学习,因而不与父亲同桌吃饭,甚至“命令父亲”:“你别来烦我,你别回家!”

 

从升入初二以后,小彭经常逃避上学和考试;第一学期期末只考了两门,其他补考勉强及格。

 

    小彭的母亲和姥姥对孩子关注更多,她们还说出以下情况:小彭从上中学后,频繁地更换钢笔和本子,为此不知花了多少冤枉钱,他经常将作业撕掉重写,所以,有时作业做不完。老师多次向家长反映情况,说小彭学习成绩下降了。小彭做事越来越慢,每天上学前反复检查书包,生怕忘记什么东西,有时上学迟到。

  下学后他反复洗手,老是说学校里很脏,每天洗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常要一个多小时,别人催促他也无济于事。

 

经过心理测试也说明,小彭有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和较严重的情感障碍。他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遭遇心理问题,一定与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但在十四五岁的年龄还是可以矫治的。

然而,他在初二下学期休学了。后来,他断断续续地上学,却连初中也没有读完,毕业证书是“买”来的。此后,小彭年年想复学,想圆他的“博士梦”,但漫长的“求学之路”并未如愿。当小彭再次来见笔者时,已经是26岁的青年了,但这十来年他一直在家“休学”,也多次住院治疗过,但医院确诊并不是精神病;全市所有的心理医生他几乎都找过了,但收效甚微,他在精神崩溃的边缘挣扎着、挣扎着,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家教畸形  成长灾难

    近两年,小彭与笔者保持着联系,经常进行心理咨询。但令人奇怪的是,要求小彭自己来咨询,他总是做不到,因为独立行动本身就是对他很好的治疗,而已是20多岁大小伙子的他,每次来见心理医生,总是母亲和姥姥陪同,这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小彭的家庭。这个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许多微妙费解之处,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对小彭影响较大的两位男性,且听小彭如何评价他们:

 

爸爸是严厉的“教师爷”--他是南方人,是个倒插门女婿,凭他的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得到我妈的欢心。爸爸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事业上也很有成就,但因为老家在农村,在大城市里还是觉得很自卑,所以,想在我身上打个“翻身仗”,好让他扬眉吐气。他对我特别严厉,我上小学时就要求我,考试成绩必须在班上前3名。上中学后我成绩下降,达不到前3名了,爸爸就经常打骂我,我对他真是又恨又怕。休学后,他还一直要求我:“必须考大学”。

  姥爷是“狡猾的狐狸”--姥爷曾经是我崇拜的偶像,他是大学教授,治学严谨。我小时的聪明都是姥爷教出来的,他也特别疼我。可是上中学后,我学习比过去差了,他就不喜欢我了。姥爷嘴上说相信我学习成绩能提高,可爸爸一打骂我,他就躲出去,一点也不保护我。

在家里,妈妈和姥姥是小彭的靠山,但这两位女性却也是小彭的死对头,他说:

 

妈妈是“心太软”的“老母鸡”--妈妈是真心护着我,可她没有什么原则,就是我错了,妈也从不批评我。为了我,她常请假陪我,把自己的工作也耽误了;为了我,她和我爸的感情也不太好,两个人分居了,我都知道。可我觉得我妈真窝囊,她还总说我爸心太狠。

  姥姥是神经质的“老佛爷”--我们家真正说了算的是姥姥。她生了三个女儿,可二姨、三姨生的都是女孩,我是唯一的外孙子。姥姥重男轻女,她生怕我有个什么闪失,所以,从来不让我一个人出去。姥姥发过誓,要把我培养成人才,还攒钱打算送我出国留学,一定要读出个博士学位,可我不争气。说实在的,我觉得姥姥像慈禧太后老佛爷,她喜怒无常,特别专制,全家人都怕她。

客观地说,小彭的亲人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他的爸爸语调沉重,无可奈何,抑郁烦闷;他的妈妈精神恍惚,焦虑健忘,甚至将别人的眼镜、本子等当作自己的东西放进了挎包;他的姥姥自诉长期神经衰弱,经常自言自语,10几分钟就上一次卫生间……

小彭是家人高期望值的牺牲品,同时,他被一群心理上不够正常的亲人包围着,还获得了神经系统方面某些不良的遗传因素,这就酿成了小彭的“成长灾难”,这种家庭教育中的“天灾人祸”,简直是防不胜防的。

 

                                 适应障碍  教训深刻

小树必须生长在肥沃土壤中,并需要迎风雨、经霜雪,严寒和酷暑会帮助它成材。而小彭一直被当作“神童”培养,目标是“博士”;但家人对他的过度保护和不科学的教养观念与错误方式,又脱离了他本人的实际,也不符合社会现实,造成小彭的严重心理冲突。

 

期望过高,就像是企图在“温室大棚”中,“无土栽培”,拔苗助长,立竿见影,急功近利,这样的“人造天才”怎能成功?过度保护,就像温室中的花草,花盆中的弱苗,怎么能够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虽然,小彭对家人的高期望值也很反感,但是他又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和默认那样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

例如,小彭始终考虑的是“考高中,上大学”这条“正规学习”的路,一直休学到20岁以后也不放弃,而不接受他可否尝试学习一二门实用技能,或去工作一段时间的建议。但他企图“复学”的梦想却屡屡受挫,因为他已经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从小彭的成长经历和“适应障碍”严重的现状,我们做了以上的剖析,同时也可得到以下的教训:

 

    1.不要梦想成为永远的“神童”。教孩子做个普通平凡的人,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普通平凡的人,就会时时面对各种挫折失败,处处应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还是要老老实实承认“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才符合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现实。

 

2.父母家人都不能为孩子设计未来。应培养孩子尽早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行动体察社会,才能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孩子的未来是自己思考和创造的。家长不能对孩子造成“教育侵略”,而必须放手,给孩子成长的广阔空间。

 

3.不可自我封闭。与同龄人的合群、合作、融合,是比学习成绩的高低重要千万倍的。一个人长期脱离同龄人群体,多会发展为“精神残疾”,即使休学也不能自闭。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自己的人际环境,能够融入社会,并成为在家庭里和社会上受欢迎的人。

 

    4.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必然落入自我为中心的陷阱。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是“心病之源”,也是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观念的根本原因。但孩子是“社会人”,他不是学习机器,是国家的公民。

 

    5.在信息时代,青少年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会选择和做决定。所以,青年的独立性、自食其力是第一位的。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父母得“管”孩子的温饱,多大的人不能自立,父母还得毕恭毕敬地“养着”。到了18岁,父母完全可以不管,推他出去自谋生路,这是对社会适应不良症的最好治疗。如果总是舍不得放手,就会葬送青年的未来,导致“社会残疾”。

 

    6.关键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因各种原因休学、退学的青少年,仍旧可以成材;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是可以恢复心理健康、解决社会适应问题的。开放的社会,青少年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多元化、多样化的出路,不要固守“独木桥”,而应该开拓适合自己个性的成长发展之路。

 

    做个称职好父母,请您先教孩子做一个普通平凡的好人,有平稳快乐的健康心态,那么,孩子的未来一定是充满阳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