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考5次的美国高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25:27

可以考5次的美国高考

标签: 高考  美国  2010-06-03 11:44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临,那个黑色的七月(我们那个时代是7月份高考)夹杂着酷暑的滚滚热浪,几乎要让我窒息。十几年过去了,高中时代的艰辛学习和高考时的惨烈竞争画面,总会在每年的盛夏,在我脑海的不停的翻印。高考对于几代中国人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分水岭,她对中国人的人生道路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其他的孤立事件。一考定乾坤,一考定终生。高考对中国人来说永远都是个沉重的话题。而对于美国,这个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国家来说,高考却是别有一番滋味。简单的来说,美国名校的竞争也是很激烈,而一般学校则很容易上,总体而言,美国高考的竞争远没有中国如此这般惨烈!

                   

                          中国高中生模拟美国高考

高中的成绩和表现和高考同样重要

      在中国,高中成绩和高中的表现和高考似乎是脱节的。我们当时的高中成绩主要用会考的成绩来衡量,基本上都是A,会考的主要目的就是拿一张高中毕业证书。高中生的表现几乎都是千篇一律,课外活动基本上被补习所占据。记得上高中时,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每天上3个晚自习,学校熄灯后,还要点蜡烛再学习一小时,直到凌晨。音乐,美术,体育都被当作副课来对待,高一还偶尔上一两次,后来就基本上被数理化等正课所取代了。

      而美国则不一样,美国高中生在高中的表现和成绩几乎和高考成绩一样重要。

对美国高中生表现的考核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高中成绩单,包括高中四年的所有成绩,主要是数学、科学、历史。

 第二就看是GPA。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就是graduate point average,即平均分数,这和中国考大学非常不一样,中国考大学就是一考定终生,美国考大学很大程度上是看GPA 。

第三个就是说你在高中的时候上了多少门大学的课, 也叫advanced placement(提前实习课),即AP course。对美国常春名校来说, 它是希望你至少有5门AP课程。你不一定要全部去上课,只要有考试就可以。  

第四个就是看考生在高中参加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体育,音乐,艺术,和参加的自愿者活动。比如很多孩子会去参加baseball啊,做乐队,会去画画,各种情况东西都是有的。尤其是参加自愿者的数量和内容,是衡量一个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考核指标。我曾经在我的博文 美国名校校花-智慧与美貌同在 介绍过,一个考进美国TOP20的女孩。高中几年的暑假都在不同地方做自愿者,这些经历是她被名校录取的重要筹码!

美国的高考可以考4-5次

         

                            国内部分高中也开始SAT测试

      美国高考分两部分: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II,SAT其实就是三门,一个是阅读,一个是写作,还有个是数学,这三门和中国高考最大的不同在于是考能力而不是考知识,所以SAT是所有学校都要的。SAT-II是考知识了,就是考你提前学习到的大学的知识,像生物学啊、物理啊、化学啊、Spanish啊等等。在高中11年级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你考一个PSAT,这是在SAT之前, SAT是2400分,PSAT是240分。SAT考试跟中国高考也不一样,中国的高考只有一次,SAT呢,你可以考4次、考5次,SAT每年有7次考试,分别是1月、5月初、6月初、7月初、10月初、11月初和12月初举行。以多项选择题为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每个学校的基本政策都一样,就是取每一门的最高分数,比如说你这次Reading考了800分,数学考了600分,写作考了700分,下次你reading只有考了700分,但是数学考了800分,每个学校会把每次考试最高分拿起来作为你的最终分数。这不是一次定终身,而是把你最好的成绩拿出来。至于SATII考试, 好的学校希望你有3门,代表3个方面:第一门是数学;第二个门是外语,中国人喜欢考中文,还有西班牙语、法语;第三门或者是理科或者是人文方面的历史啊。总之是3个不同的种类,一个是外语,一个是数学,还有一个是其他方面的,或者是化学啊或者是生物啊,这就是SAT-II。

 提前参观你中意的大学

 

          

                                哈佛大学校园

     在没进入大学前,很多人会希望去看看校园环境, 特别是美国人, 喜欢做这个事情。要看看这个学校你是不是喜欢,再有名的学校, 孩子不喜欢, 就没办法。这跟嫁人一样,你嫁这个人,喜欢不喜欢有时候是说不出道理的。所以很多家长就会带着小孩子, 在秋天的时候去兜一圈(假如你明年考,就是今年9-10月份的时候),叫college visit。学校也会接待,会告诉你这个学校的特点是什么,有的学校很大,有的学校很小;有的学校很专,有的学校很广;有的学校注重人文,有的学校注重理科,各个学校都不一样,所以你要去visit。还有呢,就是interview。interview其实不是很重要,除了MIT。MIT很重视interview,其他学校(包括Harvard,Yale),他们虽然都有interview,但不是决定因素。Interview往往是请一个local的该校的毕业生,比如说Princeton会在本地找个过去的毕业生,现在可能是做律师啊、或者政府官员。你到他家去,他会问你些问题,他主要是看你这个小孩子是不是有很特殊的毛病或特点。比如说这个小孩子有精神病,那我跟你讲两句话我马上就知道。尽管你成绩很好,他会报告学校。或者说这个小孩子有明显的道德错误,或者有明显的特殊的才能。interview主要是起这个作用,就是发现这种exceptional的事情。

 

                            耶鲁大学校园

好的推荐信是上好大学的重要筹码

    美国高中生的推荐信一共是两封,最多是三封,第一封,大家基本都是一样的,就是学校的教务长报告这个学生所在高中的课程是怎么设置的,整个学校,几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个学校的这个推荐信一般是只对这个学校有用的。

第二封推荐信就是要你的主课老师,比如说英文主课或者数学,希望是英文或者数学。如果你物理特别好或者生物特别好,也可以是物理或者生物。但是写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一定要写的真实, 表现你这个人,而不是用些很大的字啊,吹得很厉害没用的。于是很多人就找一些名人去写,其实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特别有名的人写信有用么?有用,但是需要特别诚恳的信。举个例子说,有个高中生叫莱斯女士(美国当时的国务卿)写,莱斯帮他就写了一封信,可是人家大学的主管根本就不相信。首先你怎么会认识莱斯的,肯定是你爸爸在政府部门工作啊,或者是亲戚或其他什么关系,莱斯本人不一定认识你,这封信只是她顺水人情帮你写的,并不代表你有多么优秀。所以她给你写一封信是没有特别大的用处的。有些人叫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写信呐,有些人叫大法官写信呐,这是没有用。除非这些人的确认识你,并且可以讲出你的真实的故事来,那推荐信还是有用的。

 美国人的自我重塑并非只有上大学
  中国学生从小在以“考试至上”的教育体制下成长,他们从反复做考题中获得应试技能,并以此对付“高考”,即便得了满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美国“高考”确有值得中国“拿来”的地方。从其考试形式、内容、高校录取标准到所宣导的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等均值得借鉴。
  美国梦的核心是“自我重塑”、“你的过去并不预定你的未来”。这与中国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改变命运”等传统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美国的“自我重塑”途径和方式很多,并非只有上大学一种。美国以教育的多元化、国际化、灵活性,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机会均等。其理念有助于培育富有人文关怀、公民精神的年轻一代,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