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应善待抵御外辱的先烈——《真情三十年》观感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01:13

【原创】 共和国,应善待抵御外辱的先烈——《真情三十年》观感


《昨天晚上,当很多人在电视屏幕上观看南非“世界杯”直播的时候,我正在网上认真地看《东方卫视》所做的《真情三十年》节目视频。之所以关注这段视频,缘于云南一位叫“至诚大兵”的博友给我的网上留言,是他的一篇博文,引起了社会对战争烈士亲属的关注,也才有了这期节目。

纵观节目的整个过程,我一直被至诚大兵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所感动。虽然我也曾有过6年的军旅生涯,也拥有众多的战友,但没有体验过战争的残酷,没有体验过那“生死一线间”的永恒,这样的“战友”关系,也只能是一起在部队服役的简练表述,和同学、同事之间的感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多的也仅是来自不同地区,或者身在异乡所产生的不同感觉。而最崇高的战友情,则只有经历过战争,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才能最终炼成。

这个节目,在带给我感动的同时,给我带来更多的却是心酸,尤其是其中的几个情节,除了体现当年军人的可爱、烈士家属的淳朴之外,多少也能反映出已经富裕的共和国,我们有愧于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

烈士王发坤于1979年在对越战争中牺牲,年轻的妻子拖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但坚持“人走了,帐不能带走”,直到1990年才将王发坤生前盖房子的债务还清。这位才57岁的烈士遗孀,已被艰难的生活弄得满鬓白发,老态龙钟,真令人心寒。

烈士的妻儿,至今仍居住在一个极为偏僻的乡村,去县城得花一整天的时间。烈士的儿子,也是在外到处打工,近期才被四川籍战友刘满劳收留在自己办的汽车修理厂当学徒。这战友情的背后,也凸显出政府责任的缺失。

烈士牺牲28年后,家属才找到烈士的墓地,而且所用的盘缠,却都是贷款而来,这更是令人齿寒。美国人为了寻找朝鲜战争中死亡的军人遗骨,而不惜屈服于朝鲜的蛮横,而“不差钱”的中国,烈士遗属却找不到亲人在国内的墓地,找到了墓地但却无钱去看上一眼,这对于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不能不说是政府作为不够。

幸存的赵勇刚,每年都要去烈士陵园扫描,30年从未间断,令人感动。可谁能想到,这位有情有义的老兵,目前仅是昆明街头的一名修鞋匠,生活得十分艰辛。笔者为此感到很奇怪,共和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人,很多只是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很多并未参加过有生命安全之忧的战争,却能享受着“离休”的待遇,一辈子生活无忧;而“赵勇刚们”参与的是对外战争,是为民族利益而战,可他们却难以享受到应该有的待遇。我在想,如果再次发生对外战争,这些当年参战的老人们,还愿意送自己的子孙上战场吗?

由《真情三十年》,不禁让我回想起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发放了60万枚抗战纪念章,可参加台儿庄战役的老兵却无一人获得。当时担任敢死队队长,后拥有国民党少将军衔、因与日军浴血奋战中表现英勇,被国民党政府授予“甲穗一等嘉禾章,华胄荣誉章,宝鼎二等勋章”的仵德厚,太在乎这枚纪念章了,却苦苦等待一年半无果,最终在遗憾、贫困中离世。

中国政府总是谴责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却很少思考人家为什么要参拜,这是中日关系中一个奇特的现象。相比较靠战争崛起的日本,一次次遭遇外侵、一次次亡国的中国,真是有愧于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有必要深深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