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勤与《阿拉善三部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33:04
董培勤与《阿拉善三部曲》——浪迹大漠二十载   勤奋耕耘不辍笔  文 / 海中渔     题记——内蒙古阿拉善广袤,神秘,素有中国"秘境"之称,神舟五号在此升空,额济纳的胡杨,贺兰山的巍峨,巴丹吉林沙漠的奇幻,腾格里沙海天帐一般的弥漫,弱水三千,居延海的波澜,西夏历史的兴衰,翻滚如云的阿拉衫双峰驼,蒙古族的长调牧歌,二十七万平方公里的辽远尽收董培勤先生的(阿拉善三部曲):《我的阿拉善》《阿拉善:美丽与忧伤》《阿拉善心灵史》的字里行间内蒙古阿拉善盟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董培勤扎根西部大漠二十载,行程十万余公里,写出百万字的阿拉善三部曲:《我的阿拉善》《阿拉善:美丽与忧伤》《阿拉善心灵史》,真实记述了发生在这片土地的风风雨雨,读后催人泪下,令人荡气回肠。
    董培勤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然而在两年后,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主动要求到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工作,这一举动令许多人不可思议。
    20年里,他纵横西部大漠,先后供职阿拉善日报和阿拉善盟文联,足迹踏遍这片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多次骑着骆驼,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居延绿洲,跋涉在杳无人烟的千里戈壁;多次在沙尘暴生成的旋涡里徘徊,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一次在巴丹吉林沙漠中迷路,两天两夜在沙漠中艰难跋涉,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大雪飘飞,他靠着惊人的毅力,硬是牵着一峰骆驼,绝路逢生,走出沙海,看到了牧人的袅袅炊烟。
    董培勤长期致力于纪实散文写作,用平实的心态感受着阿拉善这块浩渺的土地。无论是在贺兰山广宗寺法号长鸣的诵经声中,还是在腾格里沙漠型如弯月的庙海子里,他倾听蒙古族牧民在蒙古包里一首又一首长调民歌,倾听来自腾格里沙漠深处的天籁之音。他的足迹踏遍了阿拉善的山山水水,与牧民同吃同住同生活,被誉为“活地图”、“阿拉善通”。期间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草原》、《飞天》、《内蒙古日报》等报刊,相继有400万字散文作品问世。
    董培勤的散文风格平实随意,且具有浓重的平民意识,就像阿拉善古城墙上那弯朦胧的晓月,照亮了他心中茫茫的大漠和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真诚直率,先后出席过中国文联第六、七次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前不久他获得了内蒙古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学艺术家称号,并在内蒙古第六次文代会和作代会上,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和作家协会副主席。
    然而他奋进拼搏的脚步并未停歇,他目前准备再次穿越居延绿洲和举世闻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并准备年内完成30万字的又一部大型散文集《中国秘境揭秘》。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感慨万千地说,没有蒙古族牧民羊驼奶茶的滋养,没有蒙古族长调牧歌那种震撼心灵的感召和激动,我也不会写出如此浩大纷繁的阿拉善三部曲,也不可能写出囊括内蒙古西部这片被誉为中国秘境的人文、历史、地理、民俗、饮食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