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豹“更懂中国人”搜索战略 赢Google造就下一个百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20:11
Google在中国败給百度已经成为没什么争议的事实,但近来又引发了另一重悬念:今年前四个月,Google高调推出移动搜索等九款产品。不由让人联想到,Google是否在避Web搜索上百度的锋芒,试图另外开疆辟土,从手机搜索上扭转颓势?
Google此番进军手机搜索领域,让人捏把汗:雅虎微软同样虎视眈眈;百度保持沉默;儒豹Roboo、爱问等本土手机搜索先行一步、各有所长,也让吃过一次败仗的Google如鲠在喉、不敢轻视。
Google在全球势头昂扬,唯独在中国处境尴尬。其实Google败给百度,并不是百度的算法技术多先进,只是在于“百度更懂中文”的搜索战略。一个“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的绕口令形象地展示了Google的无奈。
如果说,“本土化失败”导致中国的互联网搜索市场成了Google在嘴边却吃不下去的肥肉,移动搜索市场则是块更难啃的骨头。
从技术方面考虑,Google与中移动合作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硬伤,Google的核心技术PageRank在移动搜索领域不占优势,而且在移动梦网站内基本失效了,这是因为运营商门户内的各个SP网站,各自独立提供内容和服务,没有互联网上互相之间的超链。其在手机搜索方面的技术积攒,远不如专注手机搜索研发达数年的儒豹Roboo等新兴企业。
从用户角度考虑,互联网上的Google、百度等第三代搜索技术,主要以分析页面、文字为重点,以数据为本,忽略了手机的最大特点:高度的个性化, 甚至隐私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交互的社会性。如果说百度赢得中国的互联网搜索,赢在了“百度更懂中文”。作为手机搜索的新生代,儒豹Roboo则用一句“儒豹更懂中国人”概括了“以人为本”的第四代搜索理念。区分于从前以数据、网页内容等以数据为本的搜索,这个第四代搜索技术标准,就是以人为中心,分析用户的习惯、偏好、性格、心理、所处的区域,通过观察用户在搜索什么、找到后的反应、同年龄同行业同区域的其他人的习惯等,反过来看怎么去为用户更好的服务,这样的技术标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也是更适合中国市场的。
Google转了个方向,避开了百度。但又有了新的竞争对手,那就是拥有“中国人”优势的儒豹Roboo为代表的专注手机搜索的新兴企业。
如果说百度刚开始走社区化路线,手机搜索上,儒豹则更看重个人化、个性化,这样的搜索形式和搜索结果对手机用户来说,也是最具吸引力的。
不仅仅是搜索技术:“个人化”的模式,甚至可以延伸到广告领域。广告技术平台是目前搜索引擎和网络媒体服务链中,真正体现盈利的环节,因而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Google开创AdWords(关键词竞价排名)和AdSense(网页广告匹配)等网络广告领域的模式,这些依旧适用。但手机资源的特性,在儒豹坚持“个性化研究”的摸索下,找到了更适合手机搜索领域、区别于以往搜索引擎的广告模式:点告。
个性化的终端产生个性化的需求。手机搜索的盈利模式,不是广而告之,高成本、低转化的的广告,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对用户属性进行充分挖掘之后,通过对用户身份的识别自动匹配符合用户属性,迎合用户喜好的广告投放到用户所看到的网页上,给不同的人看不同的广告的精准定点营销,智能区分、准确定位、一步到位,也可以叫做点告,从而开创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
在手机上复制一个“靠顺口溜打败Google”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手机搜索是新兴市场,狭路相逢,需要摸索适合这一领域的全新搜索战略。面对手机搜索领域的风起云涌,技术标准是起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技术研发,本土化的运作和持久战的战略,才是儒豹等本土企业面对国际巨头入侵所选择的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