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总关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23:02:19

 

 

 

 

 

 

 

一 草 一  木 总 关 情

李 玉 广

 

   1944年,也就是民国三十三年,不满一岁,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我,为避匪乱,便和大人们一起仓皇逃离英格堡,背井离乡举家迁往古城子定居,惶惶如丧家之犬,狼狈之状可想而知。孰料这一去就是十年,1954年之后,已长成翩翩少年的我,每逢暑假便随爷爷乘着马拉轿子车,一路颠簸回到久别的故里——英格布拉街街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情趣盎然令人终生难忘的暑假。

   作为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城里娃”,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俨然的农舍,崎岖的山路,茂密的丛林,清澈的泉水,绿绿的麦田;咩咩的羊叫,哞哞的牛吼,咴咴的马嘶,嗷嗷的驴鸣,喔喔的鸡啼,这一切都令我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而最让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却是那河沟旁、田埂边、山坡上满道四处生长着的一蔓蔓野草和一丛丛灌木,还有那老屋旁的杨柳,河谷中的白杨和满山遍野的一棵棵老榆树。

喜生于河谷、田埂、渠道旁的马莲草,是我小时候最喜欢摆弄的野草。那集丛而生像利剑般挺然向上的一片片墨绿色的莲叶,簇拥着蓝紫色的花瓣,那风韵、那神态,俨然就是一丛丛雍容华贵的君子兰,点缀在绿草如茵的田野上,为乡村平添了几分妩媚。但是,我们这群天真烂漫的顽童,却不是怜香惜玉的谦谦君子。用一片片马莲叶子编制成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圆或扁的马莲鞭子,拿在手里挥来舞去,才是我们的乐趣所在。手巧的玩伴还会用马莲编成戏曲中老生的胡须挂在嘴上,或在编成的帽子上插几朵马莲花戴在头上,装腔作势的扭来耍去,俨然就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在娃娃们的眼中,马莲天生就是供他们玩耍嬉戏的一种野草。马莲的真正价值我是在长大成人后才稍稍有所了解。马莲草的学名叫马蔺,别名为马兰。马蔺子、马蔺花、马蔺根均可入药。是治疗咽喉肿痛、小便不通、吐血、流鼻血、传染性肝炎和痔疮的良药。

与马莲同样让我感兴趣的是那生长于田间、路旁、沟畔、河边、原野上,随遇而安的蒲公英。每到春夏季节,那一朵朵金灿灿的黄花,像满天星星一样洒遍田野、山坡,一丛丛羽毛状的根生叶,倒披着匍匐在草地上,别有一番风韵。花谢之后,便结出长椭圆形或长圆柱形的瘦果,在长喙状突起的先端,长满了无数伞状的冠毛,恰似一团团绒球飘浮在绿茵茵的草坪上,煞是好看。然而,在我们英格堡人眼里,看重的倒不是它的美艳。乡里人务实,因为蒲公英丰年可以解馋,灾年还能填饱肚子,就实打实的称其为“黄花菜”。“黄花菜”不仅能当菜吃,还能治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之功效。什么乳腺炎、胆囊炎、目赤肿痛、疮疖痈肿,或煎服、或贴敷、或熏洗,往往是不花一分钱,就能药到病除。和黄花菜属于同一草本家族的还有曲曲菜、老鹳草,也都是餐桌上的佳肴,乡里人俯拾皆是的中草药。

在老家英格堡的沟渠边或田间地头,还可以看到一株株形态各异枝叶繁茂的花花草草。最引人注目的应当是旋复花、牛蒡子、辢蓼和天仙子了。

旋复花喜生于渠边、路旁、田埂等潮湿处,一簇簇伞状排列的金黄色舌状花,绽开在密生着细细白毛,顶端分出许多丫杈的枝干顶端,活象一尊尊金佛在莲台上打坐,所以,又称金佛草。是民间治疗慢性气管炎、止咳消痰的常用药草。也许是因其咸中带辣,味美可口而令“牛儿”们食之满嘴生津垂涎三尺吧,放牛娃也叫它“牛涎水”。

牛蒡子,又叫大力子,生于田野路旁,沟边草地。高高直立的茎杆上部,分出一条条花枝,紫红色的头状花序丛生于顶端,坐落于球形总花苞的怀抱之中。总苞片先端呈钩针状,因人畜路过常沾附其上,故当地人又称其为“染染”(谐音)。牛蒡子的根很粗壮,呈锥形,且具多数须根;根基的叶子较大,呈长卵形,茎杆上的叶子较小,还带着叶柄。牛蒡子的果实是灰褐色的,呈长倒卵形,所谓“牛蒡子”,其实就是它的果实。牛蒡子浑身都是宝,果实、根、叶均可入药。牛蒡子疏散风寒,宣肺透疹,利咽解毒;牛蒡根利水解热,滋补强壮;牛蒡叶清热消肿,即便在当今流行的“五行蔬菜汤”中,牛蒡子也赫然位列其中。

喜生于水渠、涝坝、沼泽等边缘潮湿处的辢蓼,猛一听它的名字,你可能觉得既新奇又陌生,其实它也是你的“老朋友“。在紫红色或红色的茎杆上,长着如柳叶般的叶片,枝节膨大,粉绿色的小花盛开于顶端或叶腋,因其茎叶食之有辣味,故名”辢蓼“。消炎解毒,杀虫止痒,止泻止痢是其主要药用功能,治小儿消化不良也有特效。

天仙子,恐怕是乡间最令人“谈虎色变”的一种花草了。天仙子,别名莨菪,喜生于田埂、路边,甚至房前屋后。全株长满白色腺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较大,为长卵形,边缘呈不整齐的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窄三角形,茎生叶无柄,为椭圆形,排列较密,多与花各偏向一侧。花生于叶腋,为浅黄或蓝紫色,花萼成杯状,内孕多数具网孔的种子,成熟时开裂,种子即破壳而出。花仙子貌若天仙,娇艳迷人,其花瓣味美甘甜有大毒,误食者往往就是被其甜丝丝的味道所诱惑而中毒,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简直就是一个“温柔的杀手”,但这却不是天仙子的罪过,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的无知。其实,天仙子的果实是解痉止疼的一味良药。什么肠胃痉挛疼痛,龋齿疼,跌打损伤淤血疼痛,或煎服或外洗,疗效极佳,但必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生长于山区路边、河岸两侧随处可见的,莫过于车前草、苍耳、节节草、毛毛秧和撤撤秧了。

车前草的叶子呈卵形或椭圆形,在一丛丛平铺的叶子中央,斜生着一条条鞭形的穗子,那便是车前的花序,俗称“猪尾巴鞭子”,其种子近似椭圆形,为棕褐色。车前的全草和种子都可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尿止泻、明目等功效。

苍耳草最惹眼的就是那生于花序顶端或叶腋的长卵形瘦果,瘦果表面布满密密的钩刺,顶端还长着一两个嘴刺。若有人畜经过,就会粘得满腿满身都是,常常惹人讨厌。但是,这小小不言的过失实在是瑕不掩瑜,它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鼻窦炎、中耳炎、湿疹、皮肤瘙痒等疑难杂症方面的神奇疗效,不由你不对它刮目相看。至于节节草、毛毛秧、撤撤秧,也各有其用途,绝不可小瞧了这帮不起眼的小草。

在老家的野草群落里,最大的家族则非蒿子莫属。

那生于山地阳坡的椒蒿,食其茎叶,满嘴都是淡淡的花椒香味,是深受欢迎的菜肴和调味品;生于高山草甸、林间空地的一枝蒿,是清热解毒,消食健胃的良药;不管是毒蛇咬伤、蕁麻疹,消化不良、胃痛胃胀,还是跌打损伤,一枝蒿都能一显身手。

生于山坡、原野、田边、路旁多沙石地方的茵陈蒿子,是防治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的特效中草药。喜生于路旁、田野等较干旱处的苦蒿,虽然往往为人们所嫌弃,但它在治疗痈肿疮疖、关节炎中所显示的独特疗效,不由你不对它另眼相看。

就连当年最为乡里人所不齿的臭蒿子,如今也身价倍增。臭蒿子喜生于路旁、戈壁滩等干旱处,在英格堡的旱梁坡、路边干旱处随处可见。臭蒿子,因其全株散发着臭气而得名,其实它还有个高雅的学名叫“骆驼蓬”,是戈壁滩上骆驼最爱吃的一种蓬蒿草。“骆驼蓬”的药用功能很广泛。其种子研末加白糖或蜂蜜开水冲服,可治咳嗽气喘、小便不利;蓬子研粉开水送服对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疗效;用骆驼蓬水煎洗患处,可治无名肿毒:用其根水煎后熏洗患部,还可以治疗痔疮。有如此神奇之药效,臭蒿子咋能不“香”呢?

在家乡的林缘、旷野、渠边,还生长着一种野艾,与苦蒿长得极其相似,但仔细辨认,你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野艾的叶子正面为绿色,背面为灰白色,若把艾叶放入口中品尝,则几近无味,而苦蒿的叶子两面都是绿色,其叶子也带苦味。艾叶是中医针灸中“艾灸”的基本原料,同时还有温经逐寒之功效。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春夏季节,烂漫的山花竞相开放,山坡上的地瓢儿也结满了令人馋涎欲滴的红果果,娃娃们便三五成群的结伴去採山花、摘地瓢儿。

山花,是山丘坡地上的花王。在绿中透红的光滑的茎杆上,交错的向四面伸出长长的叶柄,如菊花叶子般的叶片,斜披而出,紫红色的花朵在枝头绽放,那气质,绝不亚于高贵而又典雅的花中之王——牡丹。美中不足的是,其气味于芳香中却略带一点臭味,因此它又有一个不雅的别名——臭牡丹。其实,山花的正宗名字是赤芍,或叫新疆赤芍。它喜生于山坡草丛,灌木丛中,其药用部分是根。新疆赤芍的主根不发达,侧根呈纺锤状,有活血化淤,解毒消肿的功效。

地瓢儿,是本地人对野生草莓的俗称。他喜生于潮湿山坡草地,灌木林下,林间空地。它的叶子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正面深绿色,背面苍白色。花瓣为白色或淡黄色。花托膨大成球形,为肉质果实,成熟时为红色,酸甜可食,将其採摘回家后或鲜吃、或用白糖腌制,放在罐子里储存下来慢慢品尝。地瓢儿的药用功能主要是清热解毒、补肺利咽。主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腮腺炎等症,也可用于维生素 C 缺乏症。

在田野、路旁、荒山坡随处可见的马齿盖,高高直立的茎杆上披满了白色的丝状绒毛,叶片呈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缘具羽状的缺刻和不规则的波状齿,齿端长着尖刺,管状的紫红色花开于枝头,,威风凛凛的矗立在那里,活象一尊尊全身披挂不可冒犯的神勇武士。但在机灵的“馋嘴猫”面前,它却是外强中“甘”的纸老虎。只要小心翼翼的避开它的刺,轻轻地剥开它的皮,里面就是如笋子一般鲜嫩可口的美味。马齿盖的学名叫“小蓟”,止血行淤是它的拿手好戏。

在山村,“乡里娃”捉弄初来乍到的“城里娃”的“保留节目,就是“诱骗”他们摸萱麻,或者折一支萱麻枝条假装去触碰你的手臂。当你吓得哇哇乱叫时,他们便见好就收,向你炫耀起萱麻的厉害。萱麻的正宗名字叫荨麻,喜生于山谷、荒野、灌木丛中,全株具有蜇毛,皮肤触之有蝎蜇样的麻痛,故又名蝎子草。你若不小心被蜇伤,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擤一点鼻涕抹在伤处,不一会儿疼痛即消,如果嫌脏,你也可以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涂抹其上,效果也一样。荨麻的药用功能主要是祛风湿、解痉、活血。荨麻适量,煎水洗患处,可治风湿性关节炎。

在老家的山坡上,地湾里,河道旁和树林下,甚至房前屋后,红刺是最常见的灌木。红刺的正名叫野蔷薇,品种甚多,本地的红刺当属黄蔷薇。野蔷薇喜欢集丛而生。一根根长满小针刺的茎杆比肩而立,上端多有分枝,一片片边缘有锯刺的椭圆形或倒卵形的小叶片,在微风中飒飒作响。在密生着刺毛的花梗上,一朵朵金黄色的花露着灿烂的笑容,在阳光下展示着它的娇艳。红刺的花托成熟时,就会成长为表皮光滑的椭圆形红色浆果。果味酸涩,内含果胶质,维生素c 、p、糖类,是生产野蔷薇饮料的上好原料。野蔷薇的果实可作药用,涩精、缩尿、止血是其主要功效。它的根用水煎服可治腰膝酸痛、跌打损伤。

与红刺相伴而生的还有黄柏刺、兔儿条等。黄柏刺的叶子簇生于短枝,在小枝和短枝基部外侧,长有三叉状短刺,叶片大而肥厚,味道酸酸的,本地人形象地叫它“酸揪片子”。枝端开黄色小花,浆果为球形,成熟时为紫黑色,因此,黄柏刺的别名又叫黑果小蘖,或刺黄柏。它的根粗长,为黄色,味道很苦。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是其主要功效。兔儿条的枝条柔韧而有弹性,是编筐的上好材料,老一辈的马车夫还用它作赶车的长鞭杆,也算是物得其用吧。

有道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而我却对老家的一草一木情有独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是依恋,还是感恩?是怀旧,还是崇敬?一时间我也说不清道不明。我只知道,深深的植根于故乡这片沃土的一草一木,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百姓,滋润着这里的空气,与勤劳、善良、智慧的英格堡人和谐共荣,是我们生死不渝的好朋友。在我如数家珍般地描绘老家的一草一木时,字里行间便浸透着我与家乡英格堡血脉相连的的赤子亲情。山山水水钟灵秀,一草一木总关情,英格堡是我的生养之地,是我生命的摇篮,爱屋及乌,也就情不自禁的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所偏爱,也许这就是我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英格布拉情结。如今,已年近古稀的我,每当回忆起故乡的陈年往事时,耳边就常常会响起一首题为《老家》的歌:

不管我走到哪儿,丢不下远远的老家,

老家的那棵老榆树,一串串榆钱儿挂;

老家的羊肠小道,走着拉车的马;

老家的土炕上,盘腿坐着我的妈。

啊!老家,老家!

老家是一根针,常在我心尖儿上扎。

啊!老家,老家!

老家是一壶酒,盛满了说不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