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崇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3:32:34

董崇飞

    1、董崇飞  1951年2月生,浙江桐乡人。主集新中国邮票、纪念邮资片、纪念邮资封、纪念封、外展封、邮折、流通纪念币等。
  2、【董崇飞简介】  国新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旗下手机媒体【CNLive视讯中国】手机台总编辑助理,视讯联合制作公司副总经理。  山东大汉,猪身材,牛性情,铁肩妙手,血脉流淌乌托邦。  先后就职BTV/SDTV/CCTV,曾在没有文化的大小晚会里扑腾,寻文化,讲情意,拿过春晚全国最高奖。  转投人物访谈,以人为本,沉淀飞扬,研究人,琢磨人,又拿全国最高奖。  遂入纪录片,从头开始,探索发现。  向以为电视创作最高境界有二:人文地理—纵横山水,人物访谈—纵横人心。  【董崇飞职业特长】  策划,撰稿,导播(有近十年直播晚会、歌会、大型访谈和娱乐节目切换导演经验)。  【董崇飞工作流水 】  1993年——1997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专业  1996年8月——1997年5月参与北京电视台国庆晚会、春节晚会、北京国际电视周开幕式晚会的策划、编导工作  1997年6月进入山东电视台卫星频道文艺部  1997年——2001年在直播综艺栏目《星光50’》担任导演, 其间参与和独立执导近四十台大小专题文艺晚会 (包括第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青春与共和国同在》, 第二届全国播音主持作品奖颁奖晚会《相聚在山东》,1998、1999和2001年山东电视台春节晚会,2000年华东六省一市元旦晚会等等)  2000年4月参与山东电视台建台40周年大型专题片的编导、撰稿工作  2000年5月——12月 参与山东卫视和中国《音乐生活报》共同主办的《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新歌发布会》栏目的策划、导演  2001年4月荣获第十四届山东省优秀电视艺术奖最佳导演奖  2001年8月策划、制作大型访谈栏目《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国音乐家系列》(山东卫视每周日晚间19:50播出,每期60分钟), 栏目倾力电视传媒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追求真诚、真情、真实的艺术品质,让电视观众在周日夜晚整理心绪,放松心情和家人坐在电视机旁,听几首熟稔的经典老歌,看一档至情至性的名家访谈,品几段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忆当年风华正茂的燃情岁月,让久违的激情、感动和美好伴着《乘着歌声的翅膀》栏目一起飞翔。先后有乔羽、阎肃、谷建芬、徐沛东等当代100多位词作家、作曲家、歌唱家走进《乘着歌声的翅膀》栏目做客。  2001年11月,与同事联袂担任总导演的2001年山东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欢聚与祝福》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12月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这也是山东电视台有史以来春节晚会第一次捧回两个全国最高奖项  2001年11月获得首届山东电视台“双十佳”电视人称号  2001年12月《乘着歌声的翅膀》栏目开播,担任制片人、总导演,开创山东电视台异地批量化生产节目的先河。《乘着歌声的翅膀》栏目也在2002、2003年连续荣获了山东省第十四届、十五届优秀电视艺术奖文艺栏目一等奖第一名, 2003年8月荣获了电视栏目的政府最高奖——第17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  2002年12月在2002年山东广播电视报举办的山东省“首届观众最喜爱的SDTV十佳栏目评选”活动中,《乘着歌声的翅膀》荣膺十佳第一名的成绩。  2003年1月,担任山东卫视文艺部第四创作室主编  2003年2月策划、执导的亲情谈话栏目《我的父亲母亲》(60分钟) 在山东卫视推出,节目融合现场访谈和纪录再现方式,  播出第一期样片(吴祖光、新凤霞专辑)后就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共鸣和喜爱。2003年8月,这期节目荣获2002——2003年度中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一等奖。之后,《我的父亲母亲》又先后采访拍摄了傅雷夫妇、高士其夫妇等名家。  2003年9月,策划推出了人物访谈栏目《媒介传奇》(60分钟),先后采访了吴小莉(凤凰卫视)、倪萍、王志等知名主持人。  2004年--200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2005年参与策划了CCTV-4《走遍中国》栏目改版特别节目《大唐天下 济水英雄》系列,并担任《水下秦琼府》和《好汉秦叔宝》两集编导  2004年——2006年,参与CCTV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之《坝梦千秋》的编导撰稿工作,并担任《再说长江》开播特别节目《以长江的名义》(2006年7月13日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90分钟)执行总导演。  2007年10月,独立制作的七集电视专题片《CHINA奇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系列)在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  2006年7月-2008年7月,先后参与过百集专题片《绿色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千年古县》(联合国地名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民政部)、《话说长城》(中国长城学会)《民俗中国》(国新办五洲传播)等系列专题片、纪录片的策划/编导/撰稿等工作。  2008年7月至今,进入国新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旗下「视讯中国」手机台,先后担任制作总监,运营总监,事业部副总经理,总编辑助理,视讯联合制作公司副总经理。目前负责公司的战略定位,市场策略,产品研发,内容规划等工作。  ------------------------------------  董崇飞,山东威海人,现任国新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旗下手机媒体【CNLive视讯中国】手机台总编辑助理,视讯联合制作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系,先后就职于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中央电视台,担任过综艺直播栏目导演,春节晚会总导演,大型访谈栏目制片人,创作室主编,大型纪录片编导等职,曾荣获山东省电视艺术最佳导演奖,中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一等奖,两次荣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长于创意策划撰稿,领导管理团队,导播娱乐、综艺、访谈、晚会、歌会等各类电视节目。精通无线新媒体手机视频制作、运营。目前潜心研究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主要电视作品有情感系列主题晚会《1999,天长地久》,第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青春,与共和国同在》,第二届全国播音主持作品奖颁奖晚会《相聚在山东》,2001年山东.黑龙江卫视春节晚会《欢聚与祝福》,大型音乐家访谈栏目《乘着歌声的翅膀》,亲情访谈节目《我的父亲母亲》,人物访谈《媒介传奇》,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系列专题片《CHINA奇人》(七集)等,2008年出版电视著作《中国当代陶瓷大师作品观赏》。  -------------------------------------------  我们的陶瓷梦  ――代《中国当代陶瓷大师作品观赏》序言  李近朱(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  (一)  陶瓷,一个既微小又博大的灵物。说其微小,那是她浸透在每个人的生存与生活之中;说其博大,那是她映射出人类历史与文明的生生不息的进程。陶瓷的“微”与“博”使之犹若巨峰触天,展纸挥毫,纪其全貌,往往不知如何落笔。  于是,我们记起古语有云:滴水观海。将“巨峰”裁为横断面,不也可以用其“微”而见著于“博”吗?于是,就有了一部以七个“横断面”构成的以电视叙说陶瓷的篇章。  这个以当代的七位陶瓷大家七说陶与瓷的形象化的作品,一经问世,引得海内外观者雅趣勃发。这并不仅仅表明了叙说者的高明,也不仅仅揭示了被说者的高超,而是彰显了中国古老而又年轻的陶瓷艺术的“高大”。于是,我们的这套电视片就冠以“CHINA奇人”;这个“CHINA”,既意为“陶瓷”,又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世界性的称谓。  而今,这个“CHINA奇人”已走出了电视荧屏,又想在文字与画面的平面构成中,使其余音袅袅,延之更久长一些。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一本由电视编导者与解说词撰写者董崇飞先生创作的“电视”书的问世。  作为这部电视片的艺术指导,当这本书付梓之际,我应邀也是义不容辞的写了这个叫作“序”的,也就是写在书前的话。不过,这话也想说开来,延伸到我和我的合作者对于陶瓷的一些感悟和摄制这部电视片的一些理念。  (二)  还是在我孩提之时,家中有“读书便佳,为善最乐”门联,对面有一条案。我常掂着脚尖看到案上有很多好看的摆设。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些构成“终生平静”吉言的吉祥物:有钟表,有瓶子,有镜子。那瓶子,非常精致,上面有精细描画的孔雀与花草,可能是釉下彩的型制吧。在“瓶”、“镜”、“钟”之外,还有一只画着牡丹的瓷板画,配着红木的支架,静静的竖立着。旁边,又有置放帽子的帽筒,那是一种直上直下的瓷器品类。于是,早在童年时代,瓷器在我的眼里和心目中,就是一种精致且吉利“瓷”的器皿。  其实,在每天吃饭、饮水的时刻,手捧着的也是陶与瓷;那是碗、碟、壶、盅。它们伴随着我的每一天。我端详着这些盛着实物的器物,有的朴质,纯白无饰;有的精致,描画图形,甚而还有几只碟子盖有几方金石篆刻的雅红印迹,作为别致而简洁的观赏性的装璜。  于是,陶瓷以观赏的和实用的姿态步入到我的常态生活中。陶瓷的两大功能性的品类便烙印在我童年的脑海中。从“用”和“赏”始,我对于陶瓷便情有独钟;虽没有刻意收藏,但每每会在陶瓷的货架或博古架前伫步。当然,也会将自己的不系统也无认知的,但却喜爱的陶瓷购来展陈。这种纯粹感性行为的改变,是在2005年。  那一年,爱陶识瓷的大连影视制作人李洪源先生,亦因与我有另一收藏上的同好,彼此交谈到了关于拍摄一位他的同籍陶艺大师的意向。洪源先生是一位执着、认真、热情、干练的影视制作人。他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他有主见、有信誉,也有为事业可以自己掏腰包“一掷千金”的那种豪气。交往中他总给人一种纯真的“知遇”感。于是,我们一见如故并一同见了一北一南的两位陶瓷大师。这是我初悟陶与瓷的时刻,且把所见所感收入电视镜头中。  (三)  北在大连,我们见到了陶艺家邢良坤先生。  邢的那种不拘一格的放逸的奇想,那种在火的洗礼中涅盘而生的杰作,以及他的人格与性格的直爽、粗犷与豪放,和他的空间中的那个斑驳绚烂、异形纷呈的陶的世界,让我如雷击一般感触到了人与陶的完美的结合;那正是“陶如其人”、“人陶合一”。他的作品融艺术与科技、性情与理念、虚幻与实型于一体;在古朴的土香之中,脱生出个性张扬且不失民族气度的“奇陶”,在国内外的陶界,引起“地震”;以至从故宫到东瀛,到英伦,他的陶,作为当代艺术杰作,或许也当作“文物”,而永久留在“博物”的馆中。在震撼的观赏中,在畅快的交谈中,一个“陶瓷奇人”的电视构想形成了。陶源于商、兴于唐、盛于宋、元,又渐衰于明清。千年古陶,历程坎坷,却在公元1994年,再崛起于邢良坤之手。其陶的突破性、独创性以及震撼性,应堪承“邢陶”之称谓,而响亮地存在于中国陶艺历史的流程中。“邢陶”是电视片的主题,也是最终让受众认同的一个目标。于是,我用电视语言记录下了我冠以“邢陶”之名的点点滴滴。  南在扬州,一位江南画家,他叫陆履峻。  他的静美的国画、纤秀的书法以及精细的钢笔画等,让我沉浸在与邢截然不同的艺术氛围中。接着,这位艺术家展示出了他以瓷代纸的创作。那是以清雅恬静的“青色”绘出和烧出的晶莹的瓷皿。那单一的“青”的色彩竟焕发出如此丰富的层次感和梦幻般的多彩的“色感”;以至让我想起了日本有一部以瓷为题的电视片,其题一字,名曰:“青”。看来,“青”是对于瓷的一个极其准确、极其精辟而又颇具诗意的概括。他笔下瓷中的杰作,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青花瓷”。盛于元时的“青花”,历经几代,又在今日有了新的生命和新的创意。陆履峻其人也因其作,而被誉为“当代青花王”。于是,在秋的瘦西湖畔,我又拍下了“青花”的镜头。  (四)  一北一南陶瓷二人的电视初稿和留存的素材,引发出一个构思。那就是:何不以人说陶话瓷,从这个“横断面”去透视中国陶瓷的传统、品类及成就?于是,李洪源先生和我就有了一个共识,再选择几位陶瓷大家,构成一个人与陶瓷的电视系列。  我曾经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专题栏目“走遍中国”的艺术指导。一周一题,七天一组,曾经是这个栏目的构成常态。于是,陶瓷的七人七篇这个规模与型制便形成了。  在邢良坤、陆履峻二人之外,又选入了周国祯、任瑞华、胡光震、李小聪、李一新等五位各在陶瓷领域领军的不同品类的人物。通过其人其作,可以将陶瓷中的诸如新粉彩、浅粉彩、高温颜色釉、瓷雕、现代陶艺等领域的渊源、特色与成就投射出来。  这五位大师居于陶瓷之都景德镇,恰又可把这座自宋而始且盛的、既古老又年轻的陶瓷之城,给以一定的描述。由此而构成的这个七集的篇章,从陶瓷的“横断面”展示了也揭示了当代陶瓷最新的也是相对最高的艺术水平。  在与这些大师的近距离接触中,他们的成就让我意识到电视片之“本”已经确立。在构想电视的叙述方式之时,我竟不揣自己吟咏诗句的“弱势”,给每位陶瓷大家凑上了四句;这诗,并不示人,仅籍以抒内心的感佩。在这个记述陶瓷的书的序文中,我拿出两首,以表其时进入电视创作前的激荡心绪。其中,有以瓷作而发诗兴;也有以艺涯而生的辞文――  题任瑞华瓷雕“荷莲”  浮莲晴白水无形,纤枝玉立若风动。  原是瓷洁细刻雕,有火一炉造纯青。  李一新其人其作  鄱湖波扬沉浮中,笔走春秋化神工。  瓷玉如纸写大千,火染奇彩一新风。  2007年10月,以“CHINA奇人”为总题的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之“当代中国陶瓷大师”系列播出了。这套节目以其特有的选题、精巧的构思、唯美的镜头和丰富的信息量而获大反响,甚而有海外观众要求与陶瓷大师通信联络。  应当说,这部电视片的成功,首先在于其“本”,即我们所表现的题材――陶瓷有着巨大的魅力和丰厚的内蕴。在这里,是陶瓷艺术给了电视艺术以感染力与生命力。  (五)  陶瓷艺术与电视艺术有一个共同的也是相通的基点,那就是都有着鲜明的可视性。由此,我们在构想电视片的表述原则时,首先确立的是:以唯美的镜头语言描述唯美的陶瓷杰作。  此后,我作为这部电视片的艺术指导,与董崇飞、李洪源先生共同探讨了全篇的电视创作理念。  在内容的构成上,“CHINA奇人”以七位陶瓷人物叙说七类陶瓷成就,而非重点表达陶瓷七人的生平。  在表现方式上,有几大要素。  一有“故事”;即以细节、情节的刻画,或以完整的故事性的纪录,去传达和表述陶瓷的相关信息,而忌用直白的报导式的方式直接对于这些信息加以传达和表述。  二要“辐射”;即在以当代陶瓷为中心、为核心的前提下,要“辐射”到每个门类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悠久传统,作为大背景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电视片中不可或缺。  三有“知识”;即在表达陶瓷其人其作时,要通俗、形象的讲到陶瓷品类的特色、特征等诸方面的知识,使观众观有所得,在看“热闹”的同时,也可以感悟些“门道”。  四有“悬念”;即在作内容的表述时,忌平铺直叙的道来,那怕是“娓娓”的;而应设置一些有悬念感的总的以及各段落的切入点。如此即可使叙述有趣味、有吸引力。  五有“节奏”;即全篇构成上要有起有落、有张有弛,要在构想中设置高潮点和静态点。陶瓷之中的雅趣,陶瓷大师的真情,都要在不同位置的节奏点上加以揭示和表现。  电视片“CHINA奇人”依照这些理念作了探求,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于是,我们想再用“书”的方式留下这七位大师的心血之作,使转瞬既逝的电视的视觉信息永久的留存下来。由此,便有了这本文图并茂的以电视说陶话瓷的“书”。  电视片有两种语言,一为画面语言,二为文字语言(以解说的声音方式表达)。当单独将这些文字抽出成书时,画面语言所叙述的以视觉接受的信息往往无法在文字中体现。因此,这本电视解说词集并不是一字未易的解说词原貌,而是运用一些文字补叙了画面部分所传达的信息。但,这本书仍是这部电视片的完整的再现。  (六)  七集电视片“CHINA奇人”的编导和撰稿由董崇飞先生一人担纲。他是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的电视编导。此前,他是山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许多优秀的文化类栏目和节目的主管和主创人员。  电视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从事的事业。  20年前,我以年轻的电视编导身份参与了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创作;那时也大致是董崇飞先生现在的年龄。20年后,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中,作为总编导,我结识了有才华有热情有敬业精神的董崇飞先生,也就是我们都叫的年轻的“小董”。  在《再说长江》中,小董的才智在创作中履闪火花;记得,他面对《再说长江》中最难的一个选题“三峡大坝”,写出了极富新意的一个提纲;他将建筑大坝置于当时的论证与争论之中,写的有思想有信息有情感有可视性。尽管最后成篇由于种种原因已非原貌,但片中仍可见其文其思的睿智闪光。  在决定拍摄陶瓷系列时,我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小董,并让他一人担负七集的创作。我相信他能够完成,也能够完成好。此外,我也有一个让这部不大不小的作品成为他的个人代表作之一的想法。如今,这本由他一人撰稿的电视片解说词结集出版了,这是他电视“耕耘”的一个成果。尽管我们在这部电视片中是合作者,但真正付出心智心血心力的,是他——董崇飞。  通过“CHINA奇人”,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初识陶瓷的美丽岁月,从那时就有的一个陶瓷梦,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又和小董、洪源以及七位陶瓷大家,重温了一个更为绚烂的陶瓷梦。  此时,我可以以这样的看似“局外”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篇序言――  衷心祝贺董崇飞先生的著作出版。  ----------------------------------------------------------------------  董崇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旗下无线新媒体『视讯中国』手机台运营总监,总编助理,「视讯联合」制作公司副总经理。滨海齐人,电视老牛,性趣庞杂,悠游3网,精通手机视频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