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淺釋——淨慧法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07:22:41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

    六入是如来藏中众生的妙真如性的功能作用,即是本能。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法界之中设这么个迷局,随业感召形体,随习气去痴迷,随欲望去造作,随愿力去修行。内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间有六入,因缘和合。一个死人还有六入吗?虽内有六根,外有六尘,但根尘不偶,自然也就没有六入了。感召心识中的业习还存在,还有功能作用。在众生心识中引起的变化千差万别。如我在这读诵受持佛经,诸位也跟着听闻受持,是根尘有偶入为因缘。我教静坐,诸位也静坐,这是行入;我讲佛法,诸位感觉很好,这是受入;我分别讲诸法,诸位那一思维,这是想入等。是色受想行识将根尘行念因缘,装到八识田里。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就似一把双刃刀,既可以伤他人,也可以伤自己;这是辟支佛知其所以然的因缘法,一定要知道。别的法师怎么讲的我不太清楚,我只根据自己的证悟去讲,证悟到哪里,讲哪里不同的境界。我用世间最普通的语言,把佛法表述出来了,让平常人都能听明白,这才是我需要去做的。

    佛说,人身就是如来藏中的物体,众生之身也是如来藏中的物体。如来藏即是法界,众生自性即是菩提。人修行能成佛,但不是肉身修成佛,立地成佛非肉体,三身四智才是真。执著肉身成佛不行,要借肉体修报身,才有法身、化身的成就。只有释迦牟尼佛为度众生一大因缘示现成佛,又示现入大涅槃。法界有情众生的形体,是如来法性的妙用与众生业习因缘和合的化现。为什么末法时代后五百年,《楞严经》与《大般涅槃经》先陨没?由于魔王最怕这二部经,也是佛说法三百余会中阿难遭魔难的二部经。《楞严经》说出了成佛的正因、正智慧,有此经在就等于佛法性智慧住世;修行读诵受持此经,就开智慧,于心中生出正见、正思维,明了从入道与证道的全过程。《大般涅槃经》说出了佛的正行、正法,有此经住世,就等于佛正法住世;修行人读诵受持此经,就知正法久住,于心中生出慈悲喜舍的正知见觉,明了众生皆有佛性和世间与出世间的真谛。眼睛见尘相吸,让思维感受到,这为妄见。性本无形,离此明暗妄尘。对于佛经要抓住本源诵持,就易明法理。修行证得开悟,不用谁讲,翻开佛经一读,和自己的感受一比照,修行过程完全是这么回事。没开悟的修行人,怎么读都被理论文字所转,一头雾水,理解不清。见明见暗不是人的自性见,只是眼睛功能见。眼睛望见虚空本非因缘,又是因缘所感。眼睛见是自然产生的现象,见性又要离开自然相。佛法妙性之中存在的,人体也是妙性存在的。人体多奇妙,各器官、身形、走路安排都非常合理,谁想人为的改变一下,一样也改变不了。有人说肉体器官中胆没用,若把胆割了,就消化不好;有人说盲肠没用,还得阑尾炎,但有缓解肠道压力的功用。人体各器官安排的得体得用,太神奇了。一切世间的事物也同样,国家的最高机关和国王像人的大脑中枢;人体内有淋巴结分泌细胞,专门杀细菌,像国家有警察、军队;还有吃饭消化排泄,政府也需要吐故纳新,思想也在不断更新等,都非常奇妙。怎么才是度人,名为度人,实则性解脱于烦恼,性在身中。度人不是人度,是依佛法,借假修真而自度。

    人的耳朵,是因为有动、有静才能听到声音。因为静,才能听到动的声音。在正常情况下,外面有声响,尘相发生,空气具有传导性,耳朵有耳膜,有听声音的功能作用。要是离开动、离开静,耳朵就听不到声音。动和静产生分别,耳朵才能听到、听不到。听到的声音,也不是动,也不是静,也不是耳根出来的,也不是空中出来的,这是合和相。有动、有静、有空气,这些物体的传导,入到人的耳朵,让人的思维感知到,又加以分别,判断反应,是诸因缘作用下的合和相。声音从静中来,就应有动;如果有动,静就消失了;动和静是对立的,有动就无静,有静就无动。耳朵本身无动无静,声音是通过鼓膜、神经、传导到大脑,大脑专门有神经中枢细胞。然后反应这个声音来自何方,是什么声音,多近多远等。这些判断,是由经验产生的分别判断,动、静来自于虚空,又不是虚空产生的。刮风有声,是风声不是空声;下雨有声,是雨声不是空声。耳根虽具功能作用,又是六贼中的一贼,虚妄颠倒,是因缘生,又非因缘生。因缘生是人的业习感召,是诸因缘的和合相。非因缘生,人人都有耳朵,动物都有感觉器官。非自然性,不是自然的力量,又是自然的力量。非自然力量是神力化现,如瓢虫看似简单,人想改变它的形体,改不了;你想造一只瓢虫造不出来。人若一碰它,爪子一蹬装死,贪生惧死是自然性,不是人造的,是自然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非自然性,是业力召感的果报。其中有个妙,科学研究不了。科学只能研究又发现一个物种,世间有什么物种消失了。消失了的物种,留不住,新发现的物种又不知怎么来的;所以,动静与耳是因缘非因缘,是自然性又非自然性。这就是世间诸法实相,诸法空性,又引导人进入一种境界。

    人的鼻子吸气时,有冷气热气或是香气,就有所感觉,入到大脑中去。如果通气呢,就畅快一点。如果鼻子堵上,就感到憋气,身体挺难受。不管香味臭味,嗅到都能分别出来,这是鼻的功能作用。鼻有鼻的功德,能嗅到来自任何方向的气味。眼功德最少,只能看前不能看后。鼻子通气也好,不通气也好,是妄尘介入。没有了空气,鼻子通塞也就没用了。鼻子也是一贼,嗅到香气就高兴,嗅到臭气就烦恼,都是入到大脑的反应。鼻子帮人起烦恼,鼻子不通气,睡不着觉起烦恼;嗅到香气就妄想占有,起烦恼。修行好的人鼻子呼吸功能就减弱,有时候就不呼吸了。有时是息,不是呼吸的吸,参禅静坐的人知道;不静坐的人只知鼻子是喘气的,不喘气还挺难受;参禅静坐的人鼻子通气特别好,从鼻子发起到大脑,直接通入脑髓当中,才感到鼻子这么畅快。鼻是六贼中的一贼,反过来就是菩提。自己没用好只知用来呼吸,不知还有畅快,真是憾事。鼻子不是因通而有,不是因空而有,因缘又非因缘,是自然性又非自然性。鼻子通气就不存在塞,若塞就不存在通;如果离开相,就通而无嗅了。鼻子嗅到的味,不是鼻子产生的,是外来的介入。鼻子和其它根是一样的合和相,是物体发出的气味,通过空气传导,通过嗅神经传入大脑组织,生出反应,就有一种感受。

    人的舌头在口腔内,病人口感味苦;健康人不抽烟,唾液微甜。舌根也带有烦恼,身三口四,在八戒中口就占四个。菩提就从这开始,佛子就从佛口中化生。人的烦恼是非从口出,当人被好的音声所转时,就已颠倒迷误,好话当成坏话听;坏话当成好话解。语言可以让人产生颠倒梦想,颠倒知见。舌头觉味时,一个是苦,一个是甜。离开苦甜的感觉时,就有触味,吃的淡了、咸了、酸了、甜了等。因为舌头有味觉神经,传导到大脑,人脑有生物电波。静坐时间长的人,摸什么都有静电,静电极强,平常人静电少;所以,修行人和平常人的磁场不一样。舌根也是这样,不因苦不因甜才产生,本来就具有的功能作用。味觉不是感觉到的,不是舌根里生出来的;而是器官的物性,其性不改。根有出有入,出为语言,入为进食。自性不在舌根里头,舌根里无自性。

    人身体是以手为代表的,手能感到冷和热,如果热多冷少,冷多热少时,全身都有感觉;身体有受,也是入。身体和其它感官一样,外面一切都没有时,也没感觉,没有热感觉不到热,没有冷感觉不到冷。冷和热是外来的,也不是虚空当中就有的。冷热相都是相对的,是对立又是统一,统一又分为二。这是世间法,在引导人透过假相找自性;自性没在身体上皮肤的哪一个部分。别忙乎了半天,不知说什么;自性没在身体的各个根上,没在皮肤的表面上。身体由各个器官组成,胳膊腿这些循环是内脏在支撑着。内脏按中医分有金木水火土,天有五行相生相克,人也有五行相生相克。脾胃不和不行,肝胃不和不行,都需要和。自性离不开身体,依附到身体里而存在。别看神识看不见,摸不着,但一离体,人就死掉;七魄元神立刻散失,脏器功能就消失。身体劳作累了,就需要休息,不运动不行,本身也是一种颠倒相,也是自然产生的。身体是烦恼所成,烦恼所聚。身体虽是假的,却是神识所居的房子,离开身体,神识无依。离开神识,身体不能念佛,不能修行,不能成道。禅行无念时还不行,还得身体去念佛,无念如同枯木禅。产生一念,但这一念可不是大脑产生的,是神识念佛,大脑去感知。身体里面有一个人念佛,晚上夜静更深,还有人在那念佛,这就奇怪了。如是平常人,神识离体就一无是处。修行人参禅静坐累时,睡一觉就好。宇宙能量都在虚空当中,禅密行人静坐,毛孔是张开的,由于人神经细胞都在活跃兴奋,五脏六腑运转比他人快;所以,能吸收宇宙光能。修行人要保护好身体,保护好它,你就是保护好信佛修行的本钱。身体不光是自己的,也是佛的菩提如来藏的妙用,天地造化成就;所以,自杀的人,不珍惜自己的身体,盲目的因为这个事、那个事、嗔恨、生气、不理解,自杀业报特重。自杀的人到枉死城就是受罪,中阴身在阴阳两界之间游荡,谁都来欺负,谁都来管事,天天受苦受气;枉死城里众兽吞噉,非常恐怖。人珍惜自己的生命,千万别自杀,不论世间怎么苦,都不及失去人身地狱的一时苦。修行中遇到什么难事,高高兴兴的,因为越难,越是有成就的时候。智慧不足才是难事,智慧足不是难事。遇见呵责的声音或者不入耳的声音,恰恰是善知识在身边,是难得难求的声音。身体没有客尘,只有通过体内神经细胞,永远川流不息,受大脑支配有所行动。天地有阴阳,人随阳而动,随阴而息。身根与其它根一样,不是睡觉就是醒着,两者不可兼得,说的是凡夫。修行有证悟的人,就不是这样,有证悟的人看似睡觉,心里明明白白,动静都知道。身体不是虚空中自然来的,是因缘和合相,以融为入,又接受各根之入。

    意根是六贼之首,人造作的善恶业都受思想支配。如身体触好受,意是意识感受到的,再作用身体有种反应;所以,讲五蕴、六贼、十二因缘、六根、六尘、六入的时候,都知道意根最历害,是无明之首。转化人的身体和身体言行都靠意识。只要身体有暖寿识在,就有生命现象在。有生命现象的就有暖的体温,寿命的长短,意识的分别。修行佛法是从闻思修开始的,闻思修离不开意根。意根仍然是如来藏的妙用,修行人可以转三毒心为三密藏,变贪嗔痴慢疑为佛法藏。六贼转化是从意根转化的,意根不转化,修行人不得中央无极土的上通下达,不得其它各根的转化。只有意根接受了正知正念,才有身行的正行正定。一切贪念,一切罪恶都从意根生,不知如来甚深法味,造作罪障无量无边。知见障是从意根生出来的,一障就把人障到一边去。菩萨在因地修行时,退转心就是意识的作用,觉得世间太苦了,多度一个人多担一分苦。钱财是一种业报,供养钱财是增加菩萨行人的西行负担。一切供养皆有为,存世色像亦非真。累劫救度无以报,净念弥陀酬师恩。言真意切总是假,心心相印一灵真。金鸡报晓玄关外,昆仑顶上见故人。在这多说几句是因为意根太重要了,意根可以带神识上天堂,意根也可以帮神识入地狱。

    讲十二因缘法,六根是如来藏的妙用,贪嗔痴反过来就是戒定慧,只有修行戒定慧,才能去掉贪嗔痴。假的身体反过来就是净土,这身体年轻时没用在正地方,老了把年轻的时光追回来难呀。

    佛说,看到这树,阿难你心里怎么想的呀?用眼睛看见这些物体是不是色相呀?如果是眼睛所生的色相,虚空没有这些色相。这些色相在眼前就消失掉了,一切色相都没有,虚空中只有太阳,再往远看虚空中有星斗,空亦复如是。修行人证得身空、意空、心空时,心见空相是另外一种境界。世间的空是一种相空,对比上的相空,让人知道十二因缘处,法界如来藏的妙用,破除意根生出的知见障和身障。

    色尘是一切物体加上人的眼界,所见不实。看到山河大地是存在的,是人身见。一是无常相;二是法性的存在,眼睛看不见。常住不坏的存在,不以看得见,看不见为标准,不以摸到摸不到为标准。修行人是借假修真,身体是假合和,修的是真常,真常的是我心我性;所以,身体的过与失,语言上的顺与逆都不重要,《金刚经》说破相,讲佛法还是破我执我见,都是一理。

    人的知见障哪里来?从眼耳鼻舌身意而来。所以,一层一层破六根的知见障,原来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知见不真实。真心靠这六根是找不到的,非得依法修行把这六根反过来,即利用又暂时停止六根的功用,大脑意根停止思维,眼睛视物不见;耳朵听动静不起分别;身体似在虚空中,觉不出存在;手没有,身体没有,世界上的一切都没有了。开悟的人看物体是移动的。物体怎么移动,不开悟的人就说不清楚了。物体并不是长期都移动,乍看是移动的,细看是不动的。所以,修行人要从根上来,从实际来,转化眼耳鼻舌身意的功用缘起性空,从理论上有很多内容,但目的是把自我空掉,不去执著名相,放下我执我见。《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听佛法、看佛经,要知怎么行,这才是真的。和自己修行不沾边的事,那是理论上的事,知道多也好、少也好,都不重要。

    佛法不排斥世间的一切,认为这世间的一切都是自然。佛法不排斥科学,认为世间的人都是因缘合和而来的,社会有社会的法则,自然界有自然界的法则,这些都是正常的。只是认为世间事物都是无常变化的,又是众生业力感召的,宇宙中还有清净的极乐世界。科学家研究发现,宇宙中有种暗物质存在;又有外星球的人利用飞碟光顾地球,还有各种各样人类不可知的生命现象。用人类科技测知不了,无法沟通等。这世上有没有明了宇宙生命现象的人呢?有啊!但不是用科技,是用心。有修证的人神识可以离体,正是神识离体清明,随心所愿处行。天堂地狱可去,光速万倍太虚。十方世界的佛国土都可以去,文殊师利菩萨的国土不用语言和音声沟通,人与人心有所想时立刻感知。要回答问题,这人一想,那人就知道。有的一闻香就可以知道,极乐世界树动鸟鸣都是阿弥陀佛的音声。所以,这个世界和外星球生命现象、语言方式、沟通方法差异太大;和宇宙空间的高智能的生命现象,不可同日而语,无法想象,不是用语言文字和科学能描述的,是心性的明通,心可以包藏宇宙。缘起性空,起缘有结束的时候。有的修行人到涛声、集市等噪声嘈杂的地方静坐念佛,能静下来;这是在转化耳功能。有的修行人一边看电视或听录音机,还能静坐念佛;要是没这个本事,静坐时可千万不要这么做,静坐看电视神识杂乱,影响静坐,修行也不如法。有一定功夫时,一试就知道,外面的声音随听随忘,有时想听,不知道在说什么,没有那么回事,听不到声音;心静下来了,然后内里的声音都空掉。修行不是嘴上说来的,不是在佛经上读来的,是实修实证得来的;所以,谁要执著于《金刚经》或佛的哪本经,不修证想了生脱死是不可能。读诵受持以后立刻就放下,立即实修实证去。如读完科学种田的书本以后,把书本立刻放下,去实际种地,才会有庄稼的丰收。修行人是边实践,边读经,能对上点号;要不然的话,空研究理论,还是空对空,隔山打鼓,不着边。边实践边研究理论,特别是实践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去研究理论感到亲切,佛太伟大了,说的太对了。没有修行吧,看经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在猜闷,猜不着,费挺大劲猜一圈,还不是那么回事。

    佛说法道场,点上一柱香,城里都能闻到。这香气来自于木头,还是来自于鼻子,还是来自于空中。不能割裂的单方面看问题,又生于木头,又生于鼻子,又生于空中。又不是生于木头,又不是生于鼻子,又不是生于空中。品种单一檀香木燃烧才生香气;鼻子能闻香气,是鼻子的功能作用;空中有传导作用,同时空气中有氧。在诸因素综合作用下,因缘和合。鼻子嗅到香,香气应在鼻子里;如果空中来的香气,也没有烧香的缘起,再如空中没有传导,鼻子也嗅不到香气。香气很独特,质量好,再加上有风,有空气流动,和鼻子的功能;所以四城里的人都能闻到。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是暂时的东西,因缘合和。是无常的缘起性空,不要执著。

    吃美食时,这香味是来自于空中,还来自于食物,还来自于舌头。若来自舌头,吃其它食物时就不能改味,而舌头怎能因食物不同产生多种滋味呢?若来自食物,食物中本身知道滋味吗?若来自虚空,舌头怎么能感觉到呢?如同海水是咸的,或不知淡是什么感觉;世间法都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研究佛法时不要执著文字相。好吃的就感兴趣,不好吃的就不感兴趣;甜的就爱吃,苦的就不爱吃,都是被味觉所转,还是缘起性空。修行人吃肉就吐,身体就有反应,这是身心不受;实际是心不受,影响身不受。是心以另外一种形式影响的思维,影响身体的所行所做,包括各种饮食。为何有的信佛人还能吃肉呢?是没有修行转不了舌根,众生的心被众味牵着走,修行人的心能牵着众味走。

    佛说,阿难早晨起来用手搓头,是手搓的头,还是头搓手。若是手搓头,头不知道;头要知道,手就不知道。为什么手搓头,人就知道了呢?这是意识支配手搓头,感受传导回大脑意识。若要把手与头分开,就有两个身体,分不开就一个身体。手是手,头是头,二者不摩擦,就不能有触。要没有触,感受也就没有了。若认为二者不相干,这触是哪来的。要是眼睛见突然来个物体,没有想也会一闭眼睛;那又飞来个物体,没有想,手也会先拨挡一下。这是人体的本能,也是下意识或第七意识反应。人体这种本能作用非常强,思维中的这种执著心也非常顽固,都是本能的反应,又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转化的。在思维当中,常常有善、恶、无记这三种情况。人的大脑不是记善事,就是记恶事,平常的事记不住,不好记。有人天天坏人整人,忘不了他;谁要给人好处,这人可好了,也忘不了他;人不好不坏,没留下什么深刻印像就记不住。心不在意识里,心的方所不在此。但是意识有往心传导的功能,人所做的善恶是由意根传导过去,装到八识田里的。人的耳朵眼睛有本能,行作又离于心,所行所作又由意根传导于心,感召业报不一样。善业恶业都传导到八识田里,用仓库储存起来了。八识田里有善有恶,脱生人时是善恶各半,所以人感召到这个世间。修行人出离这个世间时,是纯善无恶。凡夫之人离开人身是恶多善少,少数也有善多恶少生天人的。有人说我也没坏过谁、整过谁,没做过坏事。怎么不反问自己帮过谁没呢?为他人做过什么善事了吗?修行过十善业吗?在此世间对任何人和事物起恶念都为不善,何况吃众生的肉。众生肉是自然有生命,鲜活的动物体。如看到一条蛇,觉得很厌恶,可知这个生命在宇宙当中多珍贵,人不能造这个生命,但要毁掉或吃掉太容易了,毁掉或吃掉就是杀业。张三李四有过失,在不清楚原委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下结论,误说有业报,业报如影随形。心没在意识里,但心和意识关系紧密。一个老和尚,好人来求法,他给讲法;坏人来求法,他多给讲法。小徒弟说师父好赖不分,看不惯。师父没说话,写个我字,反过来写的,问徒弟认识吗?小徒弟说要正写的我认识,但是反过来写的我不认识。这时师父说,这个字正写也念我,反写也念我;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修行人要一样起慈悲心,平等心。在这个世界上,爱憎不分明,心中无是非。看自己过失很难,看他人过失一下就看到,这就是人的习性;所以,人转意根很难。知见障都是在意根里,生生世世六道轮回,都由意根产生。没有修行的人,看了经书被六贼牵走了,拿着经书的标准看这人那人修行的怎么样,一衡量一个误。不会用心看人功德,只用眼睛看人表面言行。所以,佛教度人,师父带徒弟费劲。徒弟开悟后说,师父呀,我才知道,我要是光装善不能转恶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恶多善少,这个世上的恶人佛就没有度尽的那一天,世上的恶人就多。所以,我要好好向师父学,善人也度,恶人也度,都具人的功德,人人平等。善是在相对情况下善,恶是在相对情况下的恶。再恶的人对自己的父母也善,同样父母对儿女也善,能相互包容,这就是人的天性。再恶的人也有一份天性,就这一份善意,都是可度之人。信佛人怎么开的智慧,就这么一点点来的。佛的智慧广大,善恶不是不分,心里透明白的,只不过不去表现。我再讲个故事,一个剑客,没打过败仗,他说感谢这把宝剑呀!同道人说,这人不打败仗,感谢他的宝剑,功夫不是自己练出来的吗?剑客说这把剑比他人的剑短一块,让自己常常保持不如他人的心,常保持谦下之心。在与他人交战的时候,处处才小心,一点也不敢放松。所以,才成为常胜将军。使用长剑的人,看到这剑短一块,心就轻敌。所以,交战的人失败在轻视对手上,不是失败在剑下。这个故事说明不要把自己摆在高位置上。我讲佛的弟子都是乞食的,吃的粮食是农民种的,衣食行住的一切都是他人布施的,地地道道的乞食者。包括地里的蛐蛇和各类微生物,没有它们不能有土壤的松软,庄稼不能正常生长;没有这些蚊虫、蜜蜂传导花粉,庄稼不能丰收。必须把自己位置放低了,修心才能有成就;人高高在上放不低,永远修不成就,这思维心就重要到这个程度。一个企业招聘干部,上班的第一件事从扫厕所开始。企业老总说有知识又有才能的人能做最低的事情,也就能做最大的事情,小事做好了,大事才能做,小事做不好的人,大事做不来。现在通过修身,影响意识,由影响意识往仓库里装善,身体不造杀、盗、淫、妄等业;然后逐步往仓库里装宝贝,积功累德,八识田里的业报才少;再通过忏悔,消去往昔业报,这样才逐渐有成就。有的人闭了六、七年关,身体没有什么变化,修为不到家呀。一千多年前一位高僧说过一句话:“炼转金丹火炭红。”我在书中一看,知道是开悟高僧;肾变化了,肾是先天之本,肾有变化,身体才能变化。天天静坐念佛,督摄六根,不是虚假的;这个障、那个障都是先天业障。现在知道了意识有传导作用,明则是心想,实则是思维想。

    如果既能用心想又能思维想,身体里面应有二个人,但还是一个人,是意识想事了,心没想事。心在体内确实影响意识,但确实没想事,它想不了事,宇宙人生真相偈语中说的非常清楚,平常人的意识和心不容易分开。因为修行人不执著肉眼的所见所闻,思维上的妄见放下了,知道思维上的妄见一是无常,二是不真。用心见就是在定中观察,才观到真实的诸法实相。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人的外相和内相不是一回事。就是人前世的业报感召的因缘,外相因缘有相同之处,内相因缘无相同之处。开悟的人,自己说开悟了不算数,必须有开悟的人认证才行。正法时代不需要认证,像法开始都必须认证。修行人三言两语一说,开悟的人立刻就知道怎么回事,是心见,是身体、思维、心性经过几十年的修行或是无量劫修行,走过来的路程。所以,才敢认证。拿着书本知识种不了田,分辨不了是碱性地还是酸性地。必须有实践的人才行,教授、专家还得到田间地头向农民取经,把农民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过来再加以研究实验,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成功之母。离开实践谈理论,那就颠倒了,用理论套实践不行,只能是指导实践。思维产生的为想,体外感知的一切是客尘。客尘要离开思维就感知不到色声香味冷暖等。平常人说,谁好谁坏我知道,这是思维上知道。一切物体和虚空都没有什么表示,人知道与不知道都在人间,人间之外还有没有人间,心有没有所缘处。人的思维缘于时间地点条件,离不开空间;地点条件空间,又离不开时间,离开这些世界就不存在了,正常人都离不开。极乐世界不是精神世界,不是想象的世界。极乐世界的人幸福,连个苦字都听不到,人人是菩萨,是具足福德慧德的众生。所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心有所缘,性有所依。心见时才明了,迷于烦恼是众生,觉了无明是佛、菩萨。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土说法时,没有文字、没有语言,没有问答,那才是真实法。人的思维意识和世界上的法则,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无常的,都是相对暂时的,有起因就有落缘,业因感召。虚妄就是颠倒,这个世界的客观事物,都是顺着人的意识想象创造的,就是天设迷局,酒色财气。众生入迷局一试一个迷,执著于颠倒,回不到性的本来。本非因缘,业报召感,非自然性。此世界与彼世界,此人类与彼人类有差别,差别是善业与恶业的业报不一样。

    娑婆世界是如来藏,度感召到此的业报众生。如矿石里的黄金,必须用冶炼黄金的炉子才能将黄金从矿石中提炼出来。人就是矿石,世间就是冶炼黄金的炉子,心性是黄金。世间人是业报感召来的,不是谁逼来的,是自愿来的,来与不来都是佛妙真如性。魔王魔法都是佛妙真如性,一定要理解到一切顺逆善恶都是佛妙真如性。如果悟不到这一境界,不好修、不好行。世间人不知诸法实相,只知真善美是佛法,不知假恶丑也是佛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伴生。顺是行世间法的本源,恒顺众生,没道理可言。不顺心生烦恼,不顺诸事就出岔,最后诸事都是顺其自然。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菩萨,是出离三界的众生,是冶炼纯度很高的黄金,可以加工各种器具或装饰品等等,不再需要冶炼金矿石的炉子了。

    眼睛看到的物体,就有因缘。眼睛有这个功能,用眼睛能看到的物体就是眼见的界限。空气眼睛看不见,但它也存在,通过眼见反应不到意识。如果空气中有烟,眼睛就能看到了,烟是眼睛的界限,用耳朵听空气中的烟听不着。眼睛能看见有形的物体,没形没色的物体看不见;舌头能觉到有味的物体,平淡的物体觉不出什么味来,味是舌的界限。如果没有色,没有风,没有冷暖,意识就什么也感觉不到。物体随时随地会发生变化,山河大地也变化迁移,生灭无常。变与不变,随有随无随因缘。看到物体就有这个界限,没有物体,界限就消灭了。变就是一个物体的消灭与另一个物体的新生,不变就是永久存在的,物体变而虚空不变,虚空是永久存在的。意识是一种本能,加之虚空有光明,眼睛见的界限就是明与暗。眼睛和物体各有特色,眼睛和物体合和才能看得见,有眼有物体还有光明,因缘具足才看得见。这个世界的人看不到卢舍那佛的佛国土,十方佛国土都看不见,本非因缘,是心智慧不足,神识被业障覆盖。也非自然性,这个世界上的人业报有差别,无始劫所造所善恶因缘不同,召感的身体形态环境条件,时空等有差别。信佛修行不止是今生身体改变,也是未来心性感召的生命现象的改变。否则,身体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然后百千万劫神识处于生死轮回而不得解脱。其它道的众生也造业,相互吞噉或有妖邪障信佛人的修行,严重的今生就受报,雷击火烧,天界斩杀。其它道的众生行善也立刻就报,遇大善因缘或助信佛人修行,立刻得人天之身。人造极重业当时就受报,气色马上不好,身体马上就出现病变,周围事物纠缠等,福报消失,业力感召因缘变故。

    耳朵以音声为缘,有声音和正常耳朵的功能,又有空气传导,才有思维意识的感知。如果有噪音时,耳朵静而不听,修行人能做到。离开动和静,耳听的界限就不好确立。耳朵的功能也离不开声音,如果没有声响,耳朵就失去了作用。人的思维意识大多是从声音而来,声音传导到耳根,耳再传到意识中去,才有感知思维。修行人若不被声音所转,心如同草木,是无记无念,离开悟还差一点,还没开悟。这时,中间的入没有了,没有动,没有静,意识没有传导。但不是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性。

    开始找心时,说无常、说生老病死。然后明了十二因缘时说六根、六尘、六入,六入也是不真实的。怎么找心呢?别着急,《楞严径》文字也好,层次也好,讲解的特别清楚,又难涉难懂,明法理自然找到心。佛说法真妙真好,谁也说不圆满。

    鼻子是以气体的味觉为界限,手一摆动,鼻子是无法知道的,嗅是嗅不到的,鼻子是以味觉为触。眼睛和耳朵是没法辨别味觉,嘴里的味觉能尝到,空气当中的味觉,只能鼻子嗅到,这是界限。用鼻子嗅不到阿难,存不存在阿难呀?鼻子没入到心,心没在鼻子里,是不让人在六根处找心,不让人在六尘处找心,不让人在六入处找心。六尘是外,六根是内,六入是中,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又不在中,而心又真实存在。佛法不离世间法,鼻子有入感应,再通过神经传导,分别味觉。鼻子能嗅到香,不能闻鼻子本身。香气不知有没有鼻子嗅味,也自然散发出来。意识不是执著那个气味,感召到什么气味它就嗅什么气味,界限确定不了。一个室内可以放出多种气味,有香花气味,煤气气味,臭味等,界限不好确定。舌头的入,从味觉中传入大脑思维意识,味觉是舌头感知出来的,物体的滋味舌根尝不到舌本身,黄连不知苦,辣味不知辣,都是由各自的物性确定的。一个物体也可生出多种气味,多种物体可产生一种气味,这是一种变化。做菜时把白菜土豆放在一起,土豆里有白菜味,白菜里有土豆味,这些气味是由变化相生的。辟支佛观察十二因缘,观察心不在六根,不在六尘,不在六入。但这六根六尘和六入的传导意识,都传入心里,变成业报循环。人人都有舌头,怎么感召的不一样。天人的舌头,人的舌头,动物的舌头,各有各的因缘。

    舌的因缘是触,触是身体的感受。世间的净土是圣人的肉体,佛性如虚空而妙有。妙有性的存在,妙有身体对法喜的感知。信佛的人真修真得,自修自得,自知身体太可贵了,世间无量的快乐和妙有都是由这个身体产生的,感受到才知妙有。如果没有肉身,感知不到妙有,证悟不了妙有。只知理相说空,承认妙有而身心无妙有。只有修行人证得妙有,才知妙有。我讲过,人只知手是干活的,却不知能带来无限快乐。只知心从虚空来,到虚空去,不是妙有。妙有为了见佛性一乐自知。佛的妙有是常乐我净,修行人的妙有是心知佛性而身法喜充满。身体有触,有感应。所以,才有心如虚空,身有空境等。物体如果没有触到身体,能感觉到有触吗?感知到物体的是身体。所以,触是身体和物体的界限。同样是身,天人和人不一样,人间的圣人和凡人不一样。

    大脑中的思维源于色声香味触法,财色名食睡,这些都是世间的法则,这些法则就是界限。如果意识中没有差别思量,什么都一个样,意识的作用就转化了。众生认为意识不分别就是傻人,谁都不愿成为这样的;修行人都盼着成为“傻人”,因为能把意识心反过来,好的不好,臭的不臭,香的不香,界限区别全部取消,也不立两边,不著两边。不著好,不著坏,不思善,不思恶,也无中间,把中间也空掉。众生之所以著善、著恶、著中间,是意识有执著力,心有业力,而不离三界。意识有身根著触,感应存在才有这些界限,没有六根六尘加六入,就没有界限。死人照样有根而功能消失,却什么也不知道。傻人诸根也具足功能,但对事物的反应不一样。精神病人诸根也具足这些功能,但意识不清,神经混乱。又有多少人看着都正常,意识在身体里却不能自主,对待事物不一样,医学称之为“癔病”。所以,世界上的人,别看都是同样的身体,意识却千差万别。一切善恶让人感到高兴和不高兴,都来源于六根相互作用。意识感到身体舒服与不舒服,不是可以选择的。只能是身体感受到什么,意识就生什么反应。意识的功能是世间法则,通过色声香味触法发挥作用。但法是什么形状,意识衡量不了。用眼睛看到火很旺的时候,没用手去摸就不知道火还能烧人;眼见和手摸,各自感觉的法不一样。意识源于物体合和,气味也是一种物体。一定要知道,修行人意根上有个戒律,依教奉行才是大戒,佛不让作什么就是戒;让作什么不作,也是犯戒。戒是修行人的功德标准,也是修行人身行、口说、意想的底线;线上可成就圣人,线下是六道轮回。但受了戒不是声闻,不是菩萨。圣位道果是证得的,不是受戒受得的。

    讲五根时,眼耳鼻舌身在意识的感应区宇不同,所属范围也不同,眼对色、耳对声、鼻对气、舌对味、身对触,都是对立的,非意所摄。鼻子嗅着气味,想嗅不想嗅,空间有限都得嗅;火烧手很疼,不是不想疼就能不疼的。意识只是一种感受,身体的每一根都有一个范围和限度,意识都依于法生。世间自在色声香味触法,所行所想都是在法中,诸法决定了身体,身体也是诸法中的一法。法则是什么样啊,离开人的感受,法处于器世间状态。想听动静,没有动也没有静;想嗅气味,气体里也没香没臭。离开这些相对应的客尘,没有物体,没有空间,意识就处在一种空白状态。科学家把一个人放到一个静室里,温和而光亮充足;但用隔音设备一隔,什么声响也听不到;呼吸空气是经过过滤的,吃的食物是经过处理加工的。人感受又不一样了,有的人疯了,有的人狂躁不安,后来又静下来了。这就是人离法以后,处在这种状态,想说话没动静,想听声音也不知时间、空间,也不知太阳升没升,落不落,年月日时的概念通通都没有。

    在这种地方,人怕静。只有一种人,心理状态极好,不执著于诸法,能平安度过。多数人不能适应,极少数人不以为然,这就是诸法无形。色是物体,本来空性。这就是《心经》上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让人从相上失去对立,处于静止状态,是诸根无尘,是诸根无入。这个时候人的诸根功能存在,对外无所感受,只是适应。这是表示诸法不但无形、而且无状、无相。大脑产生的思维变量是意识界,是由缘起来的。诸世间色声香味触法和五根相对的时候,由第六根意识产生的,叫意识界,是“根尘有偶立因缘”。意识界非常广泛,看不见摸不着,然后又有度量,又会超越时空。人的思维不受山河大地的控制,在室内可以想世界的事儿,可以想外太空的事儿,可以想极乐世界的事,什么都可以想。但是要想用什么形态去衡量,还看不见、摸不着、说不准,一个人一个心态。正常人,我不知你想什么,你不知他想什么。只有证得他心通的人知道,在这一动念就显现出来,不动念显现不出来。一念不起不是什么本事,外道都能做得到。要起就起善念,也很难得。所以,一切罪恶都从意根生。意根造作的恶因和恶缘传导到心识里,第八阿赖耶识要承受一切。罪恶的本源都是从法相因缘产生的,修行人学智慧都在转化法相因缘;让心性流露出的习气转化,为善言善行善法。

    阿难说,佛说世间一切都是合和因缘,都是内外结合,各自的因缘所造,一切世间的种种变化,包括人也是地水火风四大合和发明而产生。为什么佛说来自于因缘和自然,还互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呢?有合和又有因缘,因缘当中有合和,合和之中又有因缘呢?

    佛是如语者,实语者。先说声闻缘觉要到这里,佛要说大乘法。众生不要被身体诸根所障,被思维所限。放弃身障,舍弃知见障,发起求无上菩提的第一义谛。无上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第一义谛即出世间。在世间,依相发心,不著相。有人说,我发成佛心,我天天想成佛。这是为成佛而发心,用有求心修行,著相!又有人说,我好好念佛,就想把身上的妖邪赶走。这一发心,他身上的妖邪说,原来念佛是为了针对我啊,那我先针对你吧,让人出状况不能念佛。有人说,我好好念佛,将来离开这个世界。这样的厌离心可以,但静坐时把这个心放下。如果带着这个心求法,是著相修行,容易招魔或现身障。发菩提心,默默的去行就可以了;不要挂在嘴边,放在心上。老是放不下这个心,破不了相也成就不了。无众生可度,无法可说。这是相空,这是心放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若是好人,多长时间人们也会说那人好;若是坏人怎么装也装不住。我讲老实人最有智慧,老实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不要认为能说会道是智慧,聪明伶俐是智慧。往往这人在笨拙时具有大智慧,外现众生像,内怀菩萨行。

    众生的心是自我缠缚,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最后度也是自己度自己,不是他人度,根本因缘在于此。因为世间的妄想、戏论都是自己生的。所以,最后还得自己去解。一个采药的人,天天看药经,真看到这个药草时就分辨不了;只有去实践,才能准确辨认出各种草药。明了影像和实际有区别。不信佛法的人是真可怜悯者,可悲者。在颠倒妄想之中,还认为自己很美呢。这个世间的人不好度,一位法师在这个世间度三五七个,就算很了不起了。成千上万的度人,太难了,除非值佛住世,只有佛有这个本事。有人问我,你讲经听众多否?我讲,为一人讲法不少,为一万人讲法不多。因为真得度者不在人数。一生当中,能为得度的人讲法也是很高兴的事。有很多人听法,不见得有很多人都能得度,只有听法的人自度。

    佛说,为大乘者通达实相,可不是虚妄。佛通达实相,大乘人知道,离开实相说法,说法人圆融。以空说空不行,必须通达诸法实相。通过对诸法实相的通达,才明了诸法空性,有一个过程,不是理论上怎么说的事情。四大中的地水火风互相转化,然后引起世间的变化。一个大有一个大的物性,但大和大之间又有参杂。地水火风,水中有火没有?火中有水没有?都有,四大都有参杂。水热不是火吗,温度不是火吗?这种合和变化就如人死死生生的,一会有一会无,有因缘就生,无因缘就灭,来回这么循环,没有尽期。水和冰的循环,地水火风的循环,诸事的循环,诸事的发展变化永无停止。地球表面上不动,实际天天动,大海的冰天天在化,山天天有升高,有降低。这是世间的诸法实相,都是客观存在。不管修大乘或小乘都离不开实相,离开小乘说大乘,无有是处。《楞严经》开始说声闻乘,再说缘觉乘,然后说佛乘。没有前面的声闻、缘觉,直接讲佛乘行不行?不行。大乘人必须通达小乘法,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通达大乘之心。千万要知道,不要认为我发菩提心了,是修佛乘,瞧不起声闻,瞧不起缘觉。在世间凡夫都不能瞧不起,众生平等。越是发菩提心的人越要遵守这个法则。

    粗重的微尘可以是大地,细小的微尘在空中飘荡,既有边际又找不到边际,既是实相又是空相。微尘飘荡是实相,但又是空相;灯光强时,能看到微尘,光线不足时又看不见了。微尘也变成虚空,虚空中也出现色相。微尘哪里来,开着门从门进来的;穿着衣服,衣服上带来的,一点尘没有的地方那是真空,色和空是相辅相成的。空中有微尘,微尘又不妨碍虚空,人的本性是空,是寂然。色空是心在性上的色相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成佛无心,真佛无相,性空真色。清净之性中,没有山河大地,又没有四大合和;但又包罗宇宙,森罗万象,一切都能产生,这都是如来藏。十法界谁也离不开,众生有八万四千种业报,世间的物种循环就有八万四千种合和,无穷无尽,众生感召的业报就是六道轮回。佛说第一义谛,让人发菩提心,说诸法实相,就说的众生循业发心。人只知有身,不知世间还有无形之神,相生相克。人所行所做,有神冥冥之中记录。人给评价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影无形中神的记录和自己记录,记录在自己的八识田里。谤佛、谤法、谤僧业报最大,并不是佛法僧怪罪谁了,是自己心里业报循环,心里生出的恶念最大。如气球飞到一定高度,爆炸了,还得趺落下来,是承受力不够而爆炸。

    人起心动念最可怕,真正的罪业是自己心量上的,不是外来的,不是菩萨加的,不是佛加的,也不是哪个人加的,是随业而现,怨不着任何人。在魔道的众生,都认为自己很好,认为人才不好呢。看修行人真不好,这不吃那不吃就在那坐着。看魔众多好,愿意说什么说什么,愿意做什么做什么,专门整人、跟人作对,这就是各道有各道的执著。佛住世时说,一窝蚂蚁,七佛住世还是蚂蚁,因为执著这道,不愿意舍离。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是自己觉得好而不愿意舍离,佛也没有什么办法。

    佛说,世间这些众生无知,什么也不懂,没有智慧,被世间这些假合和相迷惑了。大自然有自然物性,人也有自然性,皆是自心分别计度所惑的业报,凡是语言文字都不是实意,法离文字相。有的人不知道,就认为言说是真实的。我跟诸位讲,信佛是信佛,听经是听经,听完佛说的经典就放下。佛经不能让人了脱生死,只能在人修行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哪尊佛住世,佛弟子都是依法修行,佛在没说这部经之前就有修行证得四果罗汉的,搞清楚怎么修行才是真的。而不是成天拿本佛经,研究这部佛经怎么说的,那部经怎么说的。告诉诸位,真正的佛法没在文字上,在文字上找,不是愚痴吗!佛说的多清楚,“但有言说,都不实意。”以前有个人来找我,我跟他说,“我知道你研究很多佛经,走过大江南北,参访无数名师。我就给你讲释迦牟尼佛怎么修行的,那些弟子都怎么修行的。”他听了感到闻所未闻,就问“你怎么不弘法去呢?”我说,“问题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有的人啊,是真可怜悯者,执著于文字言说,而不着实意。研究佛经,也不研究究竟。我看佛经时,通过与真修实证一对照,都是千真万确的。一些人不理解:但有言说,没有实意。佛怎么还说法,而且说了三藏十二部呢?通过语言文字,让人明法理,知法相,尊教义,行戒修。

    火性之中没有我性,火性只寄于诸缘。古人手指着一只火炬,在日前求火;中国有钻木取火,火种很珍贵啊。在虚空中阳光下能把火取来,也是很微妙的事情。用手持着一个镜子,上面对着太阳,下边对照易燃物品,一会火来了。这火是太阳有的,还是手里镜子有的,还是易燃物品有的,诸合和而生,单一不生。这个世间事物是杂合相,用一种解释不了诸事物;在佛教里用一个宗门的法理解释不了佛教的全部法理;用一部佛经的法理衡量一果罗汉的真实境界都很难。因为一果罗汉以上都是圣人,用文字法理怎么去衡量实相法体呢;去衡量没有果位的修行人还可以。如一位法师住庙,有弟子来皈依。这位师父知道这位弟子根基很好;但是需要弟子心悦诚服,去掉我执我见。这位法师正拿着锄头锄草呢,无意中锄死草里一条蛇。这位弟子见状想,出家人锄草,那么粗的蛇能看不见吗,这不是杀生吗。想罢转身走了,一走十二年,又回来找这位法师。法师说,“你的心里有个东西,还没去掉啊”。弟子说,“我走到哪里都说您修行好。但是当年我看见您把一条蛇锄死了”。法师说:“你看到的是锄死,殊不知我是在帮它,它的劫数已尽,帮它超生了”。弟子说:“这回知道了,走了十二年,还得回来跟您修行啊”。再后来,这位法师选择掌门人的时候,这位弟子想,我已经修得坐脱立亡的程度,想走随时都可以走,法师一定选我做掌门人。而法师却没有将掌门人的位置传给这位弟子。这位弟子很不理解。法师说,修行得坐脱立亡是小把戏,你的师兄二十年前就做到了,你才得几天啊。佛教各宗门中,各有各的门道,区别太大了,不能用理论知识或书本知识、我执我见去衡量。有人请我去认证修到什么程度,我都在定中观察,不敢加上自己主观上一丝一毫的知见,肉眼观察的不准确。

    佛说,太阳是太阳,镜子是镜子,火从哪来的。太阳和镜子离得这么远,二者是非和的,火光从哪里出现的。这是佛法性身当中自然性产生的,是性火真空。物理现象是光聚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一定的热量。过去讲,千里眼、顺风耳,现在也都有,视频手机就是。人在大洋彼岸能和大洋此岸的人通话,网络视频还能看到图像。随众生心,想什么有什么,然后回心转意更难。一人这么做行,百人这么做也行,这个法则谁也改变不了。这些都是自然作用,这是科学。科学是佛法的末端,如来藏里最末端的法相。在佛教中的理解是流水出处高,妙在本源处。性若回归本源,人一定会明白,说什么都没用,必须真修实证,修得一分是一分,证得一分是一分,没修没行,说一万句等于没说,因为没往西走半步。

    水性之中没有我性。那些幻师想取月于水中,想象月为阴。道教之人认为,月为太阴。为什么外道在子时、午时练功,“太阴”和“太阳”。佛法不让人在这两个时辰静坐,不论太阴还是太阳,都容易伤人的神经,日盛和阴盛。道教所修《太阴经》、《太阳经》,都是有为法。空气之中有水,但不是从月亮上来的水。寒珠出水,水从哪来的。是空气与珠和合,通过光合作用,冷暖产生的露水。龙王的宝珠是干什么的,珠在龙的生命在、神通在;没有宝珠生命不存,神通消失。而且,在龙宫里起到夜明珠的作用。如同讲法或听法,肯定都不是为了钱,不为钱肯定又有大富贵在里面,用钱衡量不了的富贵。修行所证法喜充满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富贵;一旦修行人感召到极乐世界去,离开娑婆世界,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真富贵。拿着方器,露水是哪来的呢?是空气当中有水份,只是受冷、暖控制。又是如来藏中物理现象,包括地狱,也受冷、热控制。想不想它存在都存在,用意识去改变这些存在,是不可能的。

    风性之中没有我性。一整理衣服时有风在,是在衣服里藏着呢?还是空中的呢?若说在空中,衣服又不等于空。是物动引起的风,风动让人感到有风。如《六祖坛经》中说,“不是风动、帆动,是仁者的心动”。风吹幡卷是目见,见转识心起波澜。此非三动是一动,风息幡静一真天。仁者心动是悟语,圣音点你凡心转。今人贡高多我慢,谁肯谦卑下问贤。风是不生不灭,是物理现象,空气流动产生的,这些自然现象都不依人们主观意识而存在。地水火风是一理,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如来藏中产生的自然性。有人说我怎么看不出如来法性呢?由于人的智慧不足,觉知不到如来法性;只知是自然性。天天在如来法性之中,众生身体都是如来法性中物,佛的愿力所化,随佛的愿力来度脱众生来了,而还不知不觉,不信,互相吞噉,互造恶业。如来法性中,造作恶业,还很有理,还得轮回,是真可怜悯者。生在如来法性中,不知报佛恩,不知依法修行,还执著于这个那个,颠倒妄想。不知道怎么颠倒的;知道了,还不信、还分别、还嫉妒。客观存在,人们承认不承认也存在。意识怎么去计量分别,不因计量分别而改变存在的客观性。就如风性谁也改变不了,人只能利用,不能改变。

    讲完地、水、火、风,开始讲空。人用铁器挖井,挖一尺就有一尺的虚空,挖一丈就有一丈的虚空,随着深浅,虚空就有增减。这片虚空是挖这个井才生出来的,在挖井之前没有这片虚空。但整个虚空,也没见少,也没见多。这是自然现象。用虚空比喻第一义谛,诸法实相。地水火风是四大,这里加一个空为五大,四大依空而住。虚空和地水火风是一样,都是如来藏中的妙义,不生不灭,是空的属性。这地球有地球引力,上面有空气,超越大气层能脱离地球引力,现在发射的卫星就脱离了地球的引力。但是卫星的光能、电能还受地球控制,能发射,也能回收。用火力送上去,然后用电波再接受回来,说明人掌握了科学,在如来藏中掌握了一些妙义。科学是什么?物理、化学等等学科,诸学科的结合,揭示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五大本不生不灭,科学只能改变现状,改变不了地水火风空的物性。人的思想可以随便变化,但心性改变不了。人的性不生不灭,肉体随生随灭。众生痴迷,不知人体的四大和地球的四大都是如来藏中的物体妙用,非入非出。只是暂时这样、那样,改变地球表面物体的现状。煤烧成火,然后变成烟,能量没有消失,还是回到宇宙中去。但是人只知科学,用分别心、嫉妒心去度量,然后随业往生。所以,越循环越追求,越追求越循环,没有出离那一天,这就是颠倒众生。为什么出不去?顺着走就出不去,逆着走就走出来。

    人与物体的区别,是有识,动物也有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识大。识大是有识的累加、缘合、抽象逻辑等文化知识、文明知识、自然知识、科学知识。动物只有本能的识。虚空有时暗、有时明,遇到黑夜就暗,遇到白天就明。虚空一会暗、一会明也没改变虚空的性质。有太阳时不见黑夜,黑夜时见不到太阳。明、暗、虚空为三,无形无相。明暗与虚空,比喻人的执著心。执著心不只人有,众生都有,自己缠缚自己。但人的执著心不能让日月同辉,让黑夜如昼,白昼如夜。因为明暗是相背离的属性,相排斥,虚空不因明暗而改变属性。识分别虚空、明、暗,既可为三,又可为一。地水火风加虚空加识为六大。六大是如来法性中自然显现出来的,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空没有边际,明暗不改变空的性质,空也不改变地水火风的性质。人的身体,只能是性我暂时住的居所。人不想生也得生,不想死也得死,自己说了不算,色声香味触法和人感受、感知、眼见这些现象,都是假的、无常的。众生总是分别、思量,业报循环就是这样。

    如人拿着镜子照他人和照自己,都是一样的影像。由于人的思维意识是六根对六尘,有六根的妄出,就有六尘的妄入。见到就是眼睛所见影像进入大脑,思维去处理。修行人的处理就是转境,平常人就顺着境界走。法会之中人用眼睛,见屋里有文殊菩萨在,有人在,有虚空在,是人的意识的功能。然后有相、有思维、有人的目,众合和作用下的结果。人体相貌用意识加以分别,分出张三、李四,分出你我他。如果突然间出来一个从来没见闻过的物体,人会想太阳当空,怎么会突然出来明月呢,不容易相信。人的意识因感知才有思维,去比较、鉴别、嫉妒、分析等,都是妄心妄念。找心,到这还没找到呢!找心的过程,就是众生了解诸法实相,了解诸法空性的过程。

    人往往是心粗急躁,不去了解如来藏中这些细微的法相。《妙法莲华经》妙,世间一切都妙,所见所闻,无非是妙,这妙是如来藏中的功能作用。人悟时觉妙;迷时见世间一切都有吸引力,用生命去研究,去追索。如一个傻子,自我感觉活的有滋有味;再如一个聋子、一个失目人,只是活的质量和正常人不一样,但也改变不了身体在世间的生活。若人生来就失目,虚空或太阳怎么亮都不知道,只是理念上知道,承认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但无法看见。太阳与月亮存不存在,照样存在。如人生来就聋,从没听过声音,歌声好听也无法知道,只能从字义上理解。美妙的歌声不因为承认不承认,照样存在。这些都是比喻如来藏,如来密意。人感召的业报循环,不因人见到与否,听到与否,感知与否,照样存在。世间千奇百怪的事,千奇百怪的人都有。人怎么有不一样的事呢,怎么有不一样的想法呢?因为业不一样,今生不一样,生生世世都不一样。今生感召人身是一样,下生又各有各的环境,千差万别,相差万种,差别太多。我有个亲属,生前爱美,爱穿漂亮衣服,结果死后生为花蝴蝶,翩翩起舞,非常美丽。我一闭眼睛,大花蝴蝶就来到眼前。我赶紧念《地藏经》,为它超度后,蝴蝶就不见了。追求美丽的人,专门穿好衣服的人要警惕,别以为那都是好事,循业往生,就这么奇怪。修行人有所成就时,六亲眷属都来找,亡灵不灭呀!哪儿来的!地府有个神识,忉利天还有个神识。这两个神识,哪个都来找,救救我吧,不救我不行啊,出离不了啊。报身堕落畜生道了,畜生道千差万别多少种啊;地狱就有十八层,算算多少种差别。人可不是这一个下场,人可不是一生一灭这么简单。讲到这里,再讲几句人惜福的事,珍惜自己的幸福。今天有幸有缘坐到一起,读诵受持佛经,要知惜福。过去有三位禅师,在河边闲游,见河边顺流而下一片菜叶。其中一位禅师说,看这片菜叶飘走,太可惜了;第二位禅师人说,看这片菜叶这么新鲜;第三禅师说,看丢菜叶的人不知惜福。第一位禅师又说,见菜叶知离这人家不远,可以去化缘;第二位禅师又说,菜叶这么好丢掉的人也不知珍惜;第三位禅师又说,人若不知惜福就是不可度之人,享福就是了福,我们走吧。就这个时候,一人急急忙忙跑下来了,追这片菜叶,把菜叶捞起来带回。三位禅师相互一看说,我们往河上游走,就度脱这个人。别看这人与我们没打招呼,但这人知道惜福。惜福可了不得,福报不在大小多少,知道珍惜一粒米、一片菜叶、一根柴火。这一个小小的物体是什么?是天物啊!浪费掉了,是暴殄天物。不知惜福的人,是不可度之人。一片菜叶的因由,这位禅师就为之讲法,这人今生就有成就。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每天的一时一刻,一麻一麦,一啄一饮。

    这时法会之中证果的圣人,听佛开示身体坦然,心意非常受鼓舞。知世间一切都是妙明菩提,知真心含遍十方刹土。证悟的人知道,圣人境界确实如此。真心一旦和佛法性流接通,一下子就觉得心包含宇宙,立刻就无限大,世界处处是妙明,山山是禅,水水是禅。反观自己父母所生的身体,可以成就圣人之体,也可以为凡夫躯体。凡夫这个躯体,若存若亡,就像大海当中漂的朽木一样,随飘随灭,生死不定,随业流转。法会之中未证果的人,知诸法实相是微妙的,虽然现在还没找到心,但是知道能生到佛的法性之中还是很好,还有个不生不灭的性我存在。知世界上的万物万象都是如来法性所造化,修行成就可以随愿往生,随愿身现;而凡夫都是随业现生。用偈语赞叹佛,“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现在人的身体是什么?是如来藏中之物,也是诸法中身,也是报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自己还是众生时,别说我度众生去。佛说,“愿今得果成宝王”,是自己成佛了,成菩萨了,才有资格度众生。否则都是自度,自不度者,度不了任何人。到那时才报佛恩,才知道报佛恩。平常人也说我感激佛,我报佛恩。怎么报呀,报得了吗!佛无来无去,智慧圆成。真正报佛恩是续佛慧命啊!言真意切总是假,一句弥陀酬师恩。到那个时候才有慧力去度众生,度众生是替佛承担义务,佛您休息休息吧,您尘劫辛劳,现在度众生的活我替您做去吧!所以,这才是报佛恩。这种报佛恩是真报佛恩,也是名报佛恩。真报佛恩是从理性上说;名报佛恩是从显相上说。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也度众生,最后不得究竟。但“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现在的世界就是五浊恶世,现在的五浊恶世中有一个众生没得度、没成佛,菩萨来承传佛法,弘法利生,化现六趣,救度群迷。这是菩萨的愿力!现凡夫相,不起果位想,生生世世度人。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是由色受想行识,对应贪嗔痴慢疑,五根五毒生出的五浊。娑婆世界难堪难忍,众生最怕的是命浊,命浊也最难改变。修行人到烦恼浊就难倒一大群,到众生浊时一般人也超越不了,浊时有障碍。“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感,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灿迦罗心无动转”。佛希望众生成佛,才大雄大力大慈悲,救度众生。成佛后才于十方界坐道场,坐道场才能法度众生。众生的业惑霜露,依佛法才能消亡。地藏王菩萨愿力最大,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有三位禅师看到一尊观世音菩萨画像手拿念珠,一位禅师说,观世音菩萨手拿念珠念谁呢?另一位禅师说,这得问观世音菩萨才知道。第三位禅师说念谁不重要,求人不如求己呀,自己去修、去观、去定,就知道念谁了。阿弥陀佛到这世界示现出家人的时候,也拿念珠、也礼佛、也拜佛,也诵持佛名号,依佛法而行,而不改变佛法。佛不因是佛化现而来不礼佛、不拜佛。证悟的人说这个化身、那个化身,对于化身本身来讲,礼拜佛像就是依法而行,为众生做榜样。观世音菩萨到这世界上来也没有特殊化,修行人更没有什么好特殊,只有老老实实修行。佛十方坐道场,化身无量亿呀,众生不要执著于相。一块铁值五元钱;铁匠铺做马掌,卖了十元钱;工厂加工成器具,值二百五十元;加工成仪表上的指针,值二千五百元。同一块铁价值差距那么大,铁块没发生变化,是人的智慧发生了变化。佛、菩萨的化身无量,智慧无穷无尽。问一个要死的人,让你再活一回,你最想做什么呀?他说,如果我再活一回的话,我不求富贵,只求随遇而安。我这一生很富贵,有很多钱,但是我很累,我做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给别人做榜样,做事总想求全、要面子。所以,我再做人时不求完美,能糊涂时就糊涂,能退一步退一步,不求全责备,这是世人自己一生的总结。现在有的修行人,天天追求名闻利养,修了几年、十几年,一句话就翻脸,一句话就来脾气,这是什么呀?无明烦恼,业因种子没除。虽然身体有妙明佛性,但习气深深植根于八识田中,弃转不了;修行的品位次第上不去,不能超越,怨不得任何人,都是自己所感、所造,放不下呀。

    前三卷讲的大致内容是人的缘与身合,身与业合,业与心合,心与性合。声闻乘修行,透出一个淫字,万恶淫为首。修行小乘果位的时候,如果破了戒体,证果就无从谈起。随找心现象显明,声闻人要守戒起修。辟支佛不但知道世间诸苦,也知道修行中淫字的厉害,然而远离人是修缘觉,开示了六根、六尘、六入,开示了世间苦的来源。修行人只考虑一个淫字不行,六根、六尘、六入这些都在动,善恶都往心里传导。这是随着情节找戏,不要迷戏忘家了。第一义谛,就是菩萨行人要发菩提心,以出世间为究竟,发起行菩萨道的心。行菩萨道,准备吃苦,吃苦在他人前面,享受在他人后面,把一切苦都承担到自己身上,让他人去成道。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一切众生都可往生极乐国土,众生的罪业我受,这才是发菩提心。声闻乘是什么?自了汉。世间太苦了,赶紧逃吧!度众生是佛的事、菩萨的事,不是我的事。佛乘不是我先成佛,而是要学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成佛了都不现佛身;善财、龙女都是久已成佛,现童男、童女身度众生,行菩萨道。西藏的转世灵童,一转都是二十一世呀,发愿做二十一世人,现出家相,久度众生。真正佛的事情、众生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众生的苦是我的苦,众生的苦我替承担。找心不重要,而是告诉怎么去修,修行才重要。读《楞严经》的人,听《楞严经》的人,都要重实修,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