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源:如何继续保持党的政治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2:20:05
李景源:如何继续保持党的政治优势 ——从鲍罗廷、柳亚子、费正清的观察谈起 2010年06月28日08:20   来源:《北京日报》 李景源:如何继续保持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邓小平讲过: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在我看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就是以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从最初发展到现在不断壮大的一条根本经验。今天,在我们纪念建党89周年之际,要认真总结并高度重视这条根本经验。

  我党的政治优势是怎么取得的?

  关于我党政治优势的取得,我这里从历史的角度讲两点史实。

  第一个:孙中山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上发表了一个宣言,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这个口号是他1905年提出“旧三民主义”之后,经过18年的思考才提出的,但一经提出,就遭到国民党元老的集体反对。在这个情况下,他就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发这个宣言还是不发?他就去征求鲍罗廷的意见。鲍罗廷对孙中山说: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确实是中国境内的革命者,它应该能够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它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你们的政党是一个空洞的政党,所谓空洞的政党,就是说所有的社会基础它一概没有,本来工人、农民、小商人和工商业者是你们的社会基础,他们应该是支持你们的、帮助你们的,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到目前为止,这三部分人都是反对你们的。我刚从前线下来,通过翻译,我就问士兵,你们为什么不打仗、退下来?他们说,农民不给我们饭吃,工人反对我们,工商业者发动暴动、袭击我们。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就是你们作为一个政党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一直到现在,没有提出一项有利于农民、工人和工商业者的政策,所以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就要提出这类的政策。

  所以孙中山就在这个宣言里,提出劳动法,保证八小时工作制;提出耕者有其田,要进行土地改革;鼓励工商业者发展民族工业。这三大政策施行以后,经过北伐,国民革命就取得了成功。但是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工人,抛弃了“新三民主义”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因为国共两党在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问题上认识的不同,我们最后实现了历史转折。毛泽东参与了1924年的国民党代表大会的筹备,后来又和邓演达一起从事农民运动,一个是农民部部长,一个是副部长。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得农民者得天下。他有四句话: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谁得到农民谁就得到中国,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得到农民。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实际上就是按照这四句话来进行的。1949年,刚打下南京的时候,毛泽东到颐和园见柳亚子,柳亚子就问毛泽东有什么诀窍,为什么蒋介石失败得这么快,共产党胜利得这么快?毛泽东特别提出来,诀窍没有,如果说有,就一条,那就是人民的支持。通过他的前后思想的变化,他用一句话来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就是“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第二个:就是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了一个“五一口号”,中心思想就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在这个时候,除了青年党、社会党这两个小党派,所有的民主党派全都发表声明,赞成共产党的主张。费正清给美国国务院写的一封信里说:我可以作证,以前强烈反共亲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今都在提出和共产党一致的意见,而大多数美国人也和他们不谋而合。此外,他还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想象,如果我致力于中国,在如此普遍混乱的局面中,我能做些什么?结论是,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我想做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在做的事情。结论就是,不激进无以成事,就是不搞革命,任何事情都做不成。他特别讲,“在中国只剩下了革命的唯一出路,我在1944年带回华盛顿的主要信念是,中国的革命运动是中国现实生活的内在产物,这种信念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我真诚的信仰”。费正清作为一个美国人,作为一个美国的情报人员,而美国在总体上是反对中共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信仰革命。他说,“从1943年起,我就认为革命在中国是难免的,1945-1946年城市经济的崩溃,国民党政权显而易见的腐败和对人民的镇压,更坚定了我的这一看法”。费正清就是因为说了这些话,台湾方面长期拒绝他去访问。到1979年中美建交的时候,邓小平亲自把他请了过来。
【1】 【2】 【3】 

 
(责任编辑:赵健)
相关专题 · 李景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