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体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22:45:10

我的阅读体验 (2010-05-11 14:06:16)

从小因为身体的缘故,不方便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多数时间是独自在家看书,记得看的第一本外国书是高尔基的《在人间》,被俄国人冗长的名字弄得几乎神经错乱,情节是一点没记住。看希腊神话也是同样受困于人名,从此以后倒了看外国名著的胃口。

七岁的时候,我得到的第一份书的礼物,是父亲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带的四大古典名著连环画,这套书却是看得我如鱼得水,如痴如醉。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套书也算是精品,配图传神,故事的脉络清晰,不背离原著,相当有诚意。从这套书开始,我对中国的四大名著,各种章回体的小说再无畏惧之心。深信自己肯定能读懂古人书。

以《红楼梦》为例,从连环画开始了解大概的故事,到看故事挑着看宝黛在一起的情节,到理顺其他人物关系,再到完全能明白红楼梦的故事,对细节也能信手拈来,到如今看各种版本的红楼,深析其中的隐喻,悲剧。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看多了章回体的小说,自然会对其间的历史事件和文学典故深感兴趣。以此为轴,衍生开的,是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掌故的阅读。圣人言,古人训,很自然就记住了,不觉得刻板。

关于诗词,并没有刻意去诵读过,起先只是父母为训练孩子的记忆力,丢一本《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来读,读得多了,内心自然有一种意境蔓延。

而我以诗词为轴,去读历史,又觉得意趣盎然,文人与历史密不可分,一个在政坛上声威赫赫叱咤风云的枭雄,极可能你转面在诗文里读到他内心失落,柔软青葱的一面。又或一个不知名的诗人,在在政坛上的建树,远高于他诗文的成就。

譬如说启蒙的时候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写了《资治通鉴》这样的帝王教材,他和王安石之间又有如此大的政见分歧,再看笔记小说,看到一些名人轶事,就会发现,这些人如此可爱,这些发现都让人兴致盎然,欲罢不能。 

我一直感谢我的父母未在阅读的范围和内容上给我限制,他们随我自愿,也从不担忧这些书看了对我是否造成不好的影响。当别的孩子还在为青春期的感情萌动困惑的时候,我已经看西门庆和潘金莲在书里大战三百回合了。事实证明我也没因此变成一个坏孩子。

我看武侠,从金古温梁黄道诸葛青云,卧龙生,连金庸新的我都看过,我觉得武侠是个好东西,他让你相信这世上有正义有公道。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浪迹江湖是每个人的梦想。如果注定要被现实困缚,为什么我们在年少的时候,不能给自己更多热情的期许呢?

我从琼瑶,辛紫眉,席绢看到张爱玲,李碧华,亦舒,虹影,池莉,铁凝,严歌苓。余华,苏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汪曾祺。每一个人的作品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肯定是能给我影响和快乐的。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可能太多,更多是时候,我们是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世界,了解人生的规则。我也从不担心被一本书影响,因为一个人的一生要读无数本书,就算是一本经典之作,它也只在你人生的某个特定时间段被需要。                               我从不看励志书,不看成功学的书,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复制另一个人的成功。读历史,了解人文,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显然更重要。

我初期的文风,是受胡兰成和周作人的影响。因为他们并不是政治意义上被褒奖的文人。亦是通过这二人,我知道散文原来可以这样挥洒自如。鲁迅的杂文和老舍曹禺的剧本,倒是近些年来品出好处和滋味来。有些书并不急于年少时就去读它。

近来所读的书,除了历史,人文,社科,还涉及心理学,经济。因为自觉要拥有更发散的思维方式,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思维去思考,而不是单纯的风花雪月的小文人。读书人和有建树的知识分子是两种人。因此会去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若要我去推荐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书,我会推荐古龙的《欢乐英雄》,这是一本能让人快乐,面对困境亦豁达,重拾信心的书。金庸的修订版就不必看了。